李慧
【摘 要】本文基于“多元”教學資源建設的視角,客觀分析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建設的客觀問題,根據問題思考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建設的創(chuàng)新性途徑,即在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云服務平臺上建設多種渠道、覆蓋全民學習需求的多元教學資源體系。
【關鍵詞】教育資源;開放大學;“多元”視角
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國家開放大學、北京開放大學和上海開放大學隆重揭牌。2012年12月,教育部又批準云南、江蘇和廣東電大更名開放大學。至此,中國開放大學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標志著國務院批準的“5+1”(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云南省和中央電大)實施“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劉延東副總理在國家開放大學揭牌儀式上講話指出,“在原來的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現代開放大學,是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我國的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開放大學是一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辦學網絡覆蓋全國城鄉(xiāng),為我國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xù)教育服務和學習機會,適應國家發(fā)展、終身教育發(fā)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以及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和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需要的現代遠程開放大學。課程資源的建設、應用與教學是相互需求、相互支撐的關系,課程資源的建設需要以有效教學目標為基本定位,有效教學研究也需要擴展到課程資源的建設以獲得新的動力。遠程開放大學如何開展?jié)M足多層次學習者、多終端學習環(huán)境、多類型需求等多元視角的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工作更加尤為重要,因此只有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與研究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1 研究背景
作為全球開放大學的領先者,英國開放大學在開放教育資源領域進行開發(fā)開放和研究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2006年3月英國開放大學宣布投入565萬英鎊啟動開放內容創(chuàng)新項目(Open ContenIni-
tiative)。該項目通過互聯網共享英國開放大學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2006年10月正式發(fā)布了OpenLearn平臺(http://openlearn.open.ac.uk),標志著開放內容創(chuàng)新項目正式啟動。其免費提供從入門到研究生層次的課程材料,是英國第一所在網上提供開放教育資源的大學,到目前為止已提供超過8000個學時的學習材料。
2012年我國的國家開放大學剛剛正式掛牌成立,其前身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央電大校長楊志堅曾在“建設·應用·共享——開放大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論壇”協(xié)作會第四次理事會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圍繞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問題,教學資源建設是辦好國家開放大學的核心內容,而平臺、資源和隊伍是教學資源的三個方面,是國家開放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在過去的發(fā)展進程中,國家開放大學、北京開放大學、天津廣播電視大學等遠程開放大學的課程資源積累主要來自兩種模式:一是,計劃組織型,即原有的開放教育計劃體制下的課程需求,學院或資源處按照下達的任務組織教學資源;二是,需求導向型,學院或資源處在成人學習者反饋回來的需求前提下組織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服務。這兩種模式下的課程積累有一定的數量,但著眼未來,其實用性正在不斷降低。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由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為開放大學教學對象的變化,二是,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變化與教學資源建設的響應能力的不對稱,三是,教育技術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同時,我國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建設在思想觀念上、建設模式上、管理體制上都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導致了目前教學資源形式單一、網絡學習環(huán)境缺失、輔助學習資源匱乏、支持服務不到位等客觀問題。
2 主要問題
經歷了幾十年開放教育形式下教學資源建設工作的積累,針對目前處于開放大學轉型時期資源建設工作需要客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以為今后開放大學進一步合理、高效的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1)數量與質量的不均衡發(fā)展。目前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庫建設較為廣泛,資源數量較多,教學資源質量良莠不齊,而且在教學實踐中難以被師生認可。
(2)多種資源類型不均衡發(fā)展。目前數字化教學資源中,PPT課件、電子教案、試題習題、教學音視頻等數量最多,但近年來視頻公開課、微視頻課程、慕課正在悄然興起,因而多類型資源的不均衡發(fā)展造成了資源類型的失調。
(3)建設力度強,應用力度弱。近年來教學資源建設在全國各大院校積極推進,資金投入巨大,建設諸多資源庫,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較少,學員使用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
(4)技術支持與服務滯后。由于資源建設一般局限于某一機構,人員配備有限,資源應用與推廣范圍較小,支持服務功能較弱,因此導致用戶使用資源的滿意度下降,資源價值及有效性降低,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從而影響新資源的建設與發(fā)展。
(5)機構設置復雜造成多障礙。目前高校和開放大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管理部門除教務處外,還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絡與教育技術中心、網絡與信息中心(各個學校的名稱不一樣)和二級學院等。但在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上述這些機構行政職能上的條塊分割或是交叉重疊,導致對教學資源的管理缺乏統(tǒng)籌協(xié)調,甚至對教學應用產生一定的障礙。
3 構建“多元”立體化的教學資源體系
為解決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存在的主要客觀問題,立足“多元”視角對教學資源建設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3.1 建立基于“云計算”的教學資源服務平臺
“多元化、模塊化、融合化、網絡化”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嘗試建立“多元”教學資源開發(fā)框架,在該框架下形成了教師共同備課開發(fā)各門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策略;利用動機激勵機制、學習單元活動設計、資源的探究式學習、自主式學習與協(xié)作式學習、以及提供多種學習支撐工具等教學實踐。例如,國家開放大學今年正式運行的model學習云平臺,一方面以應用導向的評價機制扭轉了原來追求結果而忽視應用實效,另一方面建立了激勵機制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為自發(fā)、自覺地進行的資源建設與應用。
3.2 建立“多元”教學資源體系
依托以“文字教材——學習課程資源——網絡學習平臺——技能實訓平臺”四位一體的立體化、有機化、整體化的呈現方式探索滿足多層次學習者、多終端學習環(huán)境、多類型需求等“多元”教學資源建設工作。主要體現在:第一,建設能夠滿足開放大學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xù)教育需要的優(yōu)質數字化學習資源。第二,按照“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資源和教材、一流教學管理和支持服務”的要求,通過改造、新建和整合,推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第三,承擔終身學習數字化資源庫建設任務,實現國家終身學習數字化資源庫與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平臺無縫鏈接。
3.3 完善的政策機制保障
為了實現在云平臺服務的基礎上建設“多元”教學資源體系,完善的政策機制是教學資源系統(tǒng)建設良性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保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只有理順管理部門職責,確定政策機制,才能有效推進教學資源建設工作的持續(xù)性發(fā)展。
4 總結
時下,開放教育、終身教育、全民學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在具體實施層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在宏觀層面上應用“泛在學習”、“社會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等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方式、方法,研究各種技術應用的特點和架構方法,克服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本位思想”瓶頸,避免閉關自守開發(fā)學習資源,以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入、匯集一切優(yōu)質學習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創(chuàng)新性地思考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從而確保開放大學教學資源建設工作的持續(xù)性良性循環(huán)軌道。
【參考文獻】
[1]馮雪飛,陳肅,何岸.關于中國開放大學體系建設的若干思考[J].天津電大學報,2013(2):12-13.
[2]張廷凱.基于課程資源的有效教學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5]:3-7.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fmZXUKtQ4H23fEfqQXvG37TreSg7twiOTOeuCosyedmqYuH6qH3aegm_E6DTf3-Smg5uarHHrND5aHzZHjeUa[OL].
[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20/11/132254_188014338.shtml[OL].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
[5]胡欽太,杜炫杰,葉惠文.基于“多元”教學資源建設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1(5):75-78.
[6]谷陟云.從課程資源的演變透視教學方式的變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2(19)20-24.
[7]童莉莉.二維繼續(xù)教育課程框架設計與建設[J].中國電化教育,2012(2):92-94.
[8]張屹,等.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fā)與應用——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5):48-54.
[9]劉新陽.近年我國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32.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