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我國征地制度的悖論與重構
        ——以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為契機

        2016-02-26 05:13:04張保紅
        學術探索 2016年8期
        關鍵詞:制度

        張保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 法學所,北京 100720)

        ?

        論我國征地制度的悖論與重構
        ——以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為契機

        張保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北京100720)

        我國當前的征地制度偏離了公共利益的本質,存在著公益征收和規(guī)劃征收、壟斷謀利之間的悖論,其根源在于二元體制和產權模糊。重構我國征地制度,應當完善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邊界;應當以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為契機,改土地所有權征收土地使用權征收,并回歸公益征收和市價征收。

        征地制度;規(guī)劃征收;公益征收;悖論;重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提出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要求“縮小征地范圍,規(guī)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guī)范、多元保障機制”,從而拉開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序幕。但《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論述僅指出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改革還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此,學者也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這些改革建議主要是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圍以及提高征收補償等問題的闡述上,并未深入探究我國征地制度的深層次矛盾。①相關文章非常多,這里僅列舉幾篇:唐健.征地制度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1,(11). 竇祥銘.征地制度改革與失地農民權益保障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2012,(8). 李中.我國征地制度:問題、成因及改革路徑[J].理論探索,2013,(2).李紅娟.我國農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改革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征地制度改革試點的分析[J].管理現(xiàn)代化,2014,(1).筆者認為,限制公共利益的范圍和提高征收補償等建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闡明現(xiàn)行征地制度的深層次矛盾,征地制度改革無疑如同水中之月不切實際。

        一、現(xiàn)行征地制度的內在悖論

        目前,我國征地實踐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一方面,征地范圍大,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土地征收已成為中國城市規(guī)模擴張的唯一選擇。1981年,我國城市建設用地共計7438平方公里,到2008年,建設用地面積已達36295.2平方公里。[1](P26)不到30年,我國城區(qū)面積擴大了近5倍。相應的,我國城區(qū)人員卻并沒有擴展五倍。據報道,一些地方在2004年已經把2010年的用地指標用盡;[2](P69)另一方面,征地補償低,失地農民很不滿意。據17省的調查顯示,1995年以后43.26%的行政村經歷過至少一次征地。[3]土地征收成為對農民土地權益最主要最直接的威脅。據統(tǒng)計,中國目前的群體性事件和群眾上訪事件,超過80%都與土地買賣和房屋拆遷有關。[4](92)現(xiàn)行征地制度還制造了大量腐敗,推高了城市房價。高企的房價扭曲了房產的本來價值,綁架大量的財富,既影響公眾的幸福感,也不利于經濟發(fā)展。

        現(xiàn)行無節(jié)制的征地誘因是土地財政和發(fā)展經濟的沖動。如前所述,學者一般將這一誘因轉換為現(xiàn)實歸因于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范圍的模糊以及補償較低。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原因,征地制度本身所存在的嚴重悖論也給了征地機關以可乘之機。

        (一)公益征收與規(guī)劃征收的悖論

        《憲法》第10條第3款明確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收并給予補償?!薄段餀喾ā返?2條、《土地管理法》第2條也做了類似的規(guī)定。根據這些規(guī)定,征地機關對集體土地的征收本應當限制在公益征收范圍之內。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實踐中,地方政府基本無視上述條款的規(guī)定,而是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9條的規(guī)定對集體土地進行征收。該條規(guī)定,“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征收轉為國有土地后,該幅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方可有償出讓。”第9條根本沒有提到“公共利益”這一標準,征地只要滿足土地在城市規(guī)劃區(qū)這一條件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房地產管理》僅規(guī)定對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的征收要符合公共利益的條件。參見該法第6條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直言之,如果該塊集體土地處于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其最終的命運是將必然被征收。

        在這里,“公共利益”和“城市規(guī)劃”產生了沖突。如果堅持《城市房地產管理》第9條,那么顯然就不可能堅持“公共利益”。在二者只能選擇其一的情況,作為征收主體的地方政府顯然更愿意選擇“規(guī)劃征收”這一征收方式。此時,“公共利益”要求形同虛置。數據顯示,“全國征地用途中僅有20%的土地是出于綠化等公共利益需要,80%的農用地被征收后則轉做房地產開發(fā)等建設用地”[5]

        (二)公益征收與壟斷謀利的悖論

        如果政府是基于“公共利益”征收,那么政府應當是以相當于市價的對價征收集體土地,再以直接劃撥或以征收所付出的代價為對價交與用地人。直言之,政府在征收土地過程中不得謀利。這也是世界各國慣例。征地機關不能一邊說是基于公共利益對集體土地進行征收,而另一邊又賺取征收與出讓之間的巨額差價。但是,我國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锻恋毓芾矸ā返?7條規(guī)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边@意味著集體土地被征收后,所有人與使用人(主要是農民)只能得到種植價值的補償,至于土地的建筑價值以及交換價值絲毫得不到補償。眾所周知,土地的種植價值相對于土地的建筑價值以及交換價值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實際上,即使是按種植價值,標準也非常低。無論種植何種作物,補償標準一般僅參照普通農作物的種植收入進行補償?;?7省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目前政府出讓土地的平均價格為778000元/畝,與支付給村集體的單位補償額均值為24980元/畝補償款相比,溢價高出30倍以上。[3]另外,以武漢市為例,該地到村集體的征地補償款一般為3萬~5萬元,而土地出讓最高可以到達360萬元。[6]顯然,征地制度成為征地機關營利的工具。征地制度“用計劃經濟的行政手段低價購買,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高價出讓土地?!盵7]在這里,地方政府顯然把自己當成專營土地的經濟主體。地方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集征收權和規(guī)則制定權于一身。制定征收標準和補償標準不以公平為標準,而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標準。

        征地機關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具有正當性。政府應當是市場的服務者而不能直接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之中去?,F(xiàn)行制度以“公共利益”為由征收土地,再轉手謀利的做法顯然存在悖論。正是這種悖論,征地機關實現(xiàn)了以“公共利益”之名行壟斷謀利之實。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悖論的出現(xiàn)有著深層次的根源。只有認識到導致現(xiàn)有體制問題的背后根源,方能找到征地制度重構的路徑和具體措施。

        二、現(xiàn)行征地制度形成原因與重構障礙的排除

        (一)現(xiàn)行征地制度形成原因探究

        1.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

        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是規(guī)劃征收的根源。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是由《憲法》確立的?!稇椃ā返?0條第1款規(guī)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物權法》和《土地管理法》也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其中,《物權法》第47條更進一步,不但規(guī)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而且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p>

        在城市市區(qū)的范圍不擴大的情況下,強行規(guī)定城市市區(qū)的土地為國有或許是現(xiàn)實的靜態(tài)反映。但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高速發(fā)展時期,城市的范圍在近幾十年內擴張了將近五倍,[2](P69)原來的郊區(qū)和農村現(xiàn)在變成了城市市區(qū)。此時,只有通過征收將集體土地轉變?yōu)閲型恋夭拍軡M足“城市市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的規(guī)定。值得說明的是,《憲法》第10條第1款的規(guī)定與第3款“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的規(guī)定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規(guī)定城市的土地必須屬于國家所有,另一方面又要求征收必須符合公共利益,顯然是不可能的。

        2.農村土地產權模糊

        農村土地產權模糊則是征收機關能夠以較小阻力實現(xiàn)低價征收的另一根源。產權模糊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集體所有,名不符實。這又主要體現(xiàn)在主體虛位和權能空置上。集體自身模糊無比,而集體所擁有的權利也是模糊無比。[8]現(xiàn)實中,集體往往為村干部所控制,而村干部往往又為地方政府所控制。于是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村干部對集體土地予取予求。第二,農民權益邊界模糊。盡管目前物權法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和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的物權性,但這些權利權能并不完全。這些權利被限制處分,限制使用范圍,實行用途和規(guī)劃管制。包括農民在內所有人并不認為農民的權益比以前有多大的變化。權益的模糊削弱農民維護自身權益的合法性和動力。

        農村土地產權模糊導致了農民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這或許是有意為之,為地方政府主導土地產權并方便征收提供條件。一方面,產權模糊可以減少征地阻力。由于城市房屋的所有權是清晰的,因此,目前的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大體是公正并得到了多數人的接受。這一事實可以反面印證產權模糊對于集體土地征收的影響。另一方面,產權模糊影響產權價格,降低征地補償標準。美國學者阿爾欽有“所有定價問題都是產權問題”的論斷。該論認為,所有產權殘缺都會影響定價以及價格機制發(fā)揮作用。[9]

        (二)現(xiàn)有征地制度重構障礙的排除

        顯然,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和農村土地產權模糊既是形成現(xiàn)行征地制度的原因,也是征地制度進一步完善的重大障礙。只有排除上述障礙,才有可能重構我國的征地制度。

        1.廢除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

        筆者認為,城鄉(xiāng)二元土地制度應當廢除,理由如下:第一,強行將城市市區(qū)的土地規(guī)定為國家所有,不具有任何的正當性。根據物權法法理,所有權的取得方式中也沒有一種通過法律直接規(guī)定取得的方式。第二,強行將城市市區(qū)的土地規(guī)定為國家所有是現(xiàn)有無限制征地的根源。同樣地,這樣的做法也毫無正當性。憑什么城市土地一定是國有的,而不能是集體所有?同為所有權,二者應當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第三,正如《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所指出的那樣,“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睘榇?,該決定提出要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既然要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城市和鄉(xiāng)村土地就應當同地同權、同地同價,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延續(xù)過去的二元土地制度。

        為了徹底解決二元制度所帶來的弊端,筆者建議修訂《憲法》第10條第1款“城市市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以及其他法律與此相應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應當將《憲法》第10條第1款、《物權法》第47條第1款和《土地管理法》第8條第1款修訂為“城市市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但是,原來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如此,城市規(guī)劃區(qū)的農村土地不必經過征收,不必變成國有土地方即可成為城市建設用地并進入建設用地市場。

        2.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邊界

        目前,由于現(xiàn)行制度中的種種悖論,盡管法律規(guī)定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但名不符實。各地的調查也顯示,多數農民也認為農村土地為國家所有。[10]那么既然如此,何不干脆肯認這種現(xiàn)實,直接或默認農村土地為國家所有?這種觀點是對不合理現(xiàn)狀的妥協(xié),筆者并不認為不值得提倡。另外,還有理論認為,現(xiàn)有體制的形成是“農民從政府那里無代價獲得土地權利,又無償地歸還了集體”。[11](P27)既然當初免費授予,現(xiàn)在理所當然可以免費拿回。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歷史上,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農民的土地都是無償獲得的。農民中的富農和中農的土地即不是無償獲得的;另一方面,所謂的無償也并不是真正無償的。無地農民所分配的土地,是其參加革命以及付出政治支持的代價。第二,集體化,也只是從個體所有的形式變成集體所有的形式。共有,從其本質上,是所有的一種形式。因此,土地集體所有是農民擁有土地的一種形式,不能從根本上否定農民的土地主人的地位。

        消弭目前爭議并欲在征地過程中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需要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邊界。明確賦予集體國有所有權與國有土地所有權同樣地位和同樣的權利內容。二者不同僅權利主體的名稱不同。此正如一件物品究竟是屬于張三還是李四的差別一樣。這也體現(xiàn)了《物權法》不同主體一體保護的精神(參見《物權法》第3條)。明晰農村土地產權邊界,具體地說:第一,明確集體所有權不得因征收而改變。既然法律規(guī)定土地所有權不得轉讓,那么通過征收改變集體所有權的做法就不具有合理性。堵住轉讓之口在先,而開強行征收之口在后。人們有理由質疑:國家需要土地為什么不先在市場上購買而非要強行征之呢?第二,明確土地使用權人的主體身份,明確土地使用權可以自由出讓和轉讓。按現(xiàn)行制度,征收土地時,土地補償費給村集體,安置補助費則給安置單位,農民個人則只能得到少量的青苗補助費。之所以如此,在于未承認土地使用權人的權利主體地位,即使《物權法》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地位也是如此。有鑒于此,有必要明確土地使用權人的主體身份。除此之外,正如上述,只有明確的產權,才可能有真實的產權價值,提高補償標準。目前,農民被排斥于建設用地市場的主體之外,農民的土地權益只能任由他人主宰。

        三、重構我國征地制度的建議

        不堵住肆無忌憚的對集體土地的征收,沒有土地可供交易,集體建設用地市場最終將是空話。因此,征地制度改革不但是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的需要,也是建立統(tǒng)一建設用地市場的前提。

        (一)從規(guī)劃征收回歸到公益征收

        重構征地制度有兩種模式:一是繼續(xù)現(xiàn)行的征收補償模式,繼續(xù)對規(guī)劃區(qū)內的土地實行無條件征收,但提高征收補償(規(guī)劃征收在國外并無先例。不過,英國1947年《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規(guī)定,政府可以通過向城市零星土地權人支付補償的方式將其土地開發(fā)權(不是占有權)收歸國有);[12](P63)二是公益征收的模式,政府只能以公共利益為由征收集體土地。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土地權利則由集體或相關權益人以交易主體的地位直接入市。筆者認為,目前的征收補償模式補償太低,如提高補償,政府無利可圖,其將不會進行征收。所以征收補償模式面臨著要么不征,要么以損害被征地人的利益模式進行征收。顯然,上述模式不能解決用地需求,也不能保障農民的土地利益。同時,指望征收機關在征收時考慮農民的利益,顯然也是與虎謀皮,不切實際。因此,今后征地制度應當采取公益征收的模式,此符合《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縮小征地范圍”的精神。需要說明的是,公益征收才是征收的本質。被稱為征收權之父的格勞秀斯曾經論述道:“國王能夠通過征收權……從國民處取得財產。通過征收的方式取得財產,第一,必須滿足公共福利(公共福祉),其次,必須對損失予以補償……”[4](P119)另外,征收的公益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識。[13]

        公益征收需要做到:第一,廢除《城市房地產管理》第9條。第9條是目前導致集體土地非公益征收的罪魁禍首,理所應當被廢除。如前所述,應當將《憲法》第10條第1款和《土地管理法》第8條第1款修訂為“城市市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但是,原來屬于集體所有的除外”。第二,立法機關應當制定公益性征收名錄。符合名錄的,可以征收。名錄應當包括道路、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等,低收入者的住宅建設以及舊城改造(應當取得當地居民的大多數的同意)等。不在名錄,以公共利益主張征收的,必須由法院進行判定。值得說明的是,司法判定應當采取異地管轄原則。否則基于中國現(xiàn)在的司法環(huán)境,難以保證裁判的公正性。

        公共利益本身即是一種價值判斷,一定程度上應從動態(tài)上綜合考慮到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因素進行決斷。但這決不意味公共利益的范圍是可以任意設定的,無論到何時,其基本范圍還是大致確定的。因此,制定一個名錄大致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名錄的制定應當是各地的人大常委會而不應當是各地政府。為適應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可以考慮在一定期間內對名錄進行修改,但也不宜變動過快。

        (二)從低價征收回歸到市價征收

        我國目前的征地補償標準是非常低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guī)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土地管理法》第47條)?!钡胤秸畠H以不超過三十年的總產值換取耕地的所有權,顯然是不公正的。另外,即便是這些過低的補償費用,農民也只能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锻恋毓芾矸▽嵤l例》第21條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卑仓醚a償費名為專款專用,實際上也主要為集體經濟組織所得。[14]據對中國17省1956位農民的調查顯示,目前失地農民得到的單位補償額均值為17256元/畝(村集體所得的單位補償額均值為24980元/畝)。值得說明的是,調查還顯示,有9.87%的現(xiàn)金補償尚未落實,12.95%的被訪農戶則聲稱沒有得到任何補償。[3]這使得農民獲得的土地補償不僅無法保障農民未來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有時甚至難以維持現(xiàn)有生活水準。[4](P92)

        征收制度性質上屬于強制購買,但強制性僅體現(xiàn)在剝奪權利人的出賣決定權,而不在剝奪其得到等價補償的權利。關于補償,主要有兩種理論,一種為既得權說,該說基于自然法,認為個人的財產既然是合法取得,那么就應當得到絕對的保障,即使基于公共利益被強制征收,也應當給予等價的補償。另一種是土地效用說,該說認為,土地不是一般的財產,而是最重要的生產及生活資料,既具有產生經濟效益的功能,也具有社會保障、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功能。因此,不僅要補償其土地的自身價值,還要補償失地人的安置等費用。[12](P41-42)無疑土地效用說對失地人保護更為有力,但即便是既得權說,我國征收制度也沒有達到這樣的標準。增加農民土地收益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是,不得不說,完全按照土地效應說甚至既得權說進行在我國將會遇到地方政府的強大障礙?!掇r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千呼萬喚始終不出即是這種現(xiàn)實的反映。但是,筆者認為完全賠償是必要的。這不但是公正的需要,也是可行的。第一,堅持公益征收,縮小征地范圍。如果以目前征地規(guī)模計算完全補償總額,那自然是地方財政不能負擔的。但是,如果把征地范圍局限于公益征收范圍之內,征地范圍將大幅度縮小,如此也將大幅度地減少地方財政的征地支出。第二,僅征收土地使用權,不征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權具有永久性,而土地使用權則具有期限。因此,購買土地所有權顯然要比購買土地使用價格要高。如果僅征收土地使用權,顯然可以減少征地支出。征地之前,政府應當預估公益用地的使用年限,然后根據年限進行征收。為減少支出,可以規(guī)定征收使用權的年限不得超過三十年。三十年到期后,如果續(xù)用,政府可以繼續(xù)征收該土地使用權。同時,政府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征地款,這樣也可以起到減少當期支出的作用。公益項目,本來要用很多年,如果一次性支付,壓力自然大。分期支付也符合會計上的權責發(fā)生制原則。第三,誠實地說,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即便完全是以公益征收,完全補償也將給地方政府造成巨大的困難。對此,國內有一種理論認為,目前土地之所以增值是政府規(guī)劃和前期準備的原因。依此理論,政府為土地增值做出了貢獻,理所當然應當拿走土地的增值收益。[14]貢獻論在英國實踐中有類似的做法。1947年英國《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規(guī)定,凡被開發(fā)土地因規(guī)劃而提高了地價,開發(fā)者應當向政府支付開發(fā)費;相反,如果規(guī)劃導致土地貶值或土地不能開發(fā),政府也應當給予補償。[12](P63)貢獻論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認為土地的全部增值收益屬于國家所有顯然也不合理。因為,土地增值的因素非常復雜,例如經濟發(fā)展形勢、地理位置等,不能簡單歸因政府規(guī)劃。正如《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所指出的那樣“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需要指出的是,土地增值收益依所有權理論,無疑還是歸所有權人的,只是由于政府規(guī)劃為土地增值帶來了貢獻,因此可以通過稅收從所有權人那兒分享一部分土地收益。[15](P258)

        在具體制度建構方面,筆者認為,第一,可以制定征收補償標準。但是,該標準應當是最低標準,不影響雙方自由協(xié)商。第二,價格必須參考當地相同品質、區(qū)位的土地價格。必須強調的是,征收的本義是強制改變權利歸屬,但改變的前提必須是等價補償。否則,這種征收與搶劫無異。實行等價征收,使得征收后無利可圖,也可以遏制地方政府肆意征收集體土地的沖動。正是由于可以賺取低價征收與高價出讓之間的巨額土地增值收入刺激地方政府不斷掀起征地的狂潮。[7]第三,國家可以對補償收入征收一定的稅收,建議稅收最高不得超過20%。正如前述,稅收的正當性在于國家規(guī)劃帶來土地升值。

        (三)從征收土地所有權到征收土地使用權

        目前,對于集體土地,一律采取征收所有權的方式。這樣做是很不公平的。法律一方面禁止土地所有權轉讓,另一方面卻又通過征收改變土地所有權歸屬,這種做法不正當。這是一種變相低價購買土地所有權的制度,與禁止土地所有權轉讓的法律規(guī)定相悖。給人一種集體所有權不是不能轉讓,而是只能轉讓給國家的印象。另外,土地具有永久性和稀缺性的特點,因為其未來價值是很難估定的。估價過低,不利于保護農民的利益,而估價過高,則政府負擔過重,也不利于發(fā)展公益事業(yè)。在此情況下,如果僅征收集體土地使用權,則可以做到兩全。一方面,政府以較低價格征得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得以發(fā)展公益事業(yè);另一方面,農民和集體也得以保留土地所有權,從而不致喪失未來增值收益。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征收制度的框架雖然是由法律規(guī)定的,但具體的征收辦法卻是行政機關制定的。例如,2011年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廣東省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留用地管理辦法(試行)》(粵府辦〔2009〕41號)則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制定。擬定中的《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則由國土資源部制定,國務院批準。這種既是征收主體又是規(guī)則制定者的做法違背了制衡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征地法律應當由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定。非但如此,立法草案也應當由人大常委會的相關委員會擬定,而不能由主管部門制定好草案由人大進行批準。

        結語

        土地征收制度的正當基礎是公共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正如路易斯·亨金指出:“從來沒有哪個制度否認過憲法的征收權,重要的是對征收的法律限制?!盵16](P755)這個限制主要就是“公共利益”。征地改革實際上是要改變目前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對此,政府作為利益相關者應當主動退出利益分配。這既是因為政府本身應當成為公益的代表,而且還是因為打破不合理的城鄉(xiāng)二元格局,“保障社會成員公平自由和有尊嚴的生活并促成貧弱者自強,使每一個公民體面地生活”是“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17]

        [1]王旭東.中國農村宅基地制度研究[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2]章彥英.土地征收救濟機制研究——以美國為參照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葉劍平,田晨光.中國農村土地權利狀況:合約結構、制度變遷與政策優(yōu)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4]駱祖春.中國土地財政問題研究[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5]趙蕾.土地法律修改將提速保障農民權益[N].南方周末,2008-10-16.

        [6]胡靜,蘇楠.城市化中非自愿失地農民權益保障問題初探——以湖北武漢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6).

        [7]崔藝紅.新農村建設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法律思考[J].經濟師,2008,(5).

        [8]張保紅.論農村雙層土地權利制度的重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9]周其仁.農地產權與征地制度[J].經濟學,2004,(1).

        [10]陳小君.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法理反思與制度重構[J].中國法學,2012,(1).

        [11]汪軍民.土地權利配置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2]盧展元.土地換保障:擴大推動發(fā)展民眾基礎的政策選擇[M]. 北京:群眾出版社,2012.

        [13]陳江龍,曲福田.土地征收的理論分析及中國征地制度改革[J].江蘇社會科學,2002,(2).

        [14]劉勇.漲價歸公的理論依據與政策評析――兼論我國農地增值稅政策執(zhí)行中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財經,2003,(2).

        [15]李慧中,張期陳.征地利益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16]路易斯·亨金.憲政與權利[M].鄭戈,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

        [17]劉同戰(zhàn),張益剛.完善城鄉(xiāng)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3,(10).

        〔責任編輯:左安嵩〕

        On the Paradox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in China—Tak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as an Opportunity

        ZHANG Bao-hong

        (Institute of law,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20, China)

        China’s current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has deviated from the essence of public interest. The paradox between commonweal collection, planning collection and monopoly profit is rooted in the binary system and the vagueness of property rights. To reconstruct China’s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urban-rural dual land system and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 of rural land boundary;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establishing a unifie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o change land ownership levy into levy of land use right; to return to public welfare levy and price levy.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planning collection; levy for public interest; paradox; reconstruction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7批面上資助(2015M570203);廣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計劃資助項目(Yq2013148)

        張保紅(1978— ),男,河南固始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廣東韶關學院法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民法、土地法研究。

        C912.82

        A

        1006-723X(2016)08-0050-06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丰满熟妇乱又伦精品|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丰满熟妇乱又伦|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杨幂|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胳膊肘上有白色的小疙瘩| 国产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 av免费观看网站大全| 国产免费艾彩sm调教视频| 亚洲饱满人妻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 | 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d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卡|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真人与拘做受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8视频全部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精品在线视频在线视频在线视频| 精品www日韩熟女人妻| 亚洲亚洲网站三级片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影院| av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熟妇性xxxx| 青青操国产在线|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