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思,宋勝男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制和保護
王夢思,宋勝男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言論自由在推動平等民主,科學發(fā)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之而來的公民不正確行使言論自由權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比如秦火火網上造謠事件以及一直被關注的人肉搜索。就如同其他任何權利都必須受到限制一樣,我們認為網絡言論自由也必須受到合理的限制和保護。
關鍵詞:言論自由;隱私權;網絡暴力;法律限制
1合理限制網絡言論自由基本問題研究
1.1網絡言論自由的概念。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我國憲法第3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力又有不損害他人責任義務”[1]。網絡言論自由即互聯(lián)網時代的言論自由,就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互聯(lián)網上以多種方式取得、傳遞各種信息和思想的權利。
1.2網絡言論自由的特征
(1)主體的匿名性。公民在傳統(tǒng)的言論媒介上往往需要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但是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任何人可以通過虛擬一個人或幾個人來代表自己來暢游互聯(lián)網。就某一主題每個網民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而不需要任何審核手續(xù)
(2)內容的多樣性。通過傳統(tǒng)媒介表達的言論通常表現(xiàn)的小心翼翼,讓人感覺內容過于單一。但是網絡是一個高度自由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刹煌W民的教育水平、思想觀念是有差異的,對同一個問題存在不同的看法也在所難免。所以,這些言論內容的多樣性可想而知。
(3)傳播速度的便捷性?;ヂ?lián)網的發(fā)展為我們傳遞消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快捷。網絡的高效性和即時性使言論可以傳播的更加便捷和快速,使公民言論自由更加廣泛,也是言論具有更豐富的意義。
2現(xiàn)階段我國網絡言論自由的狀態(tài)
2.1立法層面的網絡言論自由。從1994年,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陸續(xù)出臺,對網絡信息發(fā)布及言論進行了有效監(jiān)管。比較重要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中國互聯(lián)網絡域名注冊實施細則》、《電子認證管理辦法》、《互聯(lián)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2]。2000年12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的《維護互聯(lián)網安全的決定》中規(guī)定:利用互聯(lián)網造謠,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定罪處罰。
2.2行政監(jiān)管方面的網絡言論自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網絡安全管理問題提出要完善互聯(lián)網管理領導機制。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的治理模式,也要求對網絡問題進行治理。
3網絡言論自由的消極影響
3.1產生了侵犯公民隱私權、名譽權等侵權問題?!懊穹ㄉ系碾[私權主要是個人獨處不受干擾、隱私不受侵害的權力”[3]。在互聯(lián)網上,言論侵權問題較為突出,產生一種新型暴力,即“網絡暴力”。如網絡上的誹謗、謾罵、惡炒等不良現(xiàn)象,對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造成了一定損害。
3.2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危及社會穩(wěn)定。網絡上的言論內容廣泛、復雜,涉及了各種領域,其中具有大量虛假性、欺詐性的信息,多數(shù)網民看到這些信息并不會理性的思考它的真實性,而是盲目的相信并加以傳播,擾亂了社會秩序,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4解決如何合理限制網絡言論自由問題的方法
4.1制定和完善網絡立法。立法是規(guī)范和管理網絡言論自由的重要舉措。我國至今沒有一部關于互聯(lián)網上言論規(guī)制的法律?!皣彝ㄟ^政治的、法律的手段保護言論自由的實現(xiàn),其中,刑法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際上,不僅言論自由,在一切憲法權利的保護中,刑法都居于一種不可替代的地位,這是由憲法與刑法的法律特點及共同的價值追求所決定的”[4]。所以,對于網絡上的言論自由以立法形式加以限制和保護是大勢所趨。
4.2規(guī)范網絡運營商的責任。通過德國的立法經驗,我們可以規(guī)范網絡運營商的責任從而降低言論自由被濫用的風險。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加強濫用網絡言論自由的責任認定。以最大限度保護網絡言論自由?!叭绻獙λ说难哉撟杂杉右苑缮系南拗?權利主張者必須能夠提出足夠的證據(jù)證明言論者有法律上認可的過錯并造成了或可能造成更大傷害,且這一限制不過多影響他人行使言論自由”[5]。
4.3增強公民的法律和道德素養(yǎng)。首先,公民應該具備最基本的法律知識。任何網民都不應發(fā)表可能會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的言論,并且及時舉報虛假信息以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這是網民們應具備的法律素養(yǎng)。
其次,道德的約束不可忽視。一方面,加強公民的道德素養(yǎng),可以填補法律在某些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公民道德素養(yǎng)提高,從根源上切斷了有害信息的傳播。
因此,加強公民的法律和道德素養(yǎng),不僅可以減少惡意言論的發(fā)表,而且可以減少虛假信息的傳播,最終防止濫用網絡言論自由權。
5結語
網絡給公民提供充分行使言論自由權的空間,可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我們相信,在制定和完善網絡言論立法的條件下,在公眾提高個人素質和加強責任監(jiān)管的情況下,網絡這把雙刃劍會成為公民表達個人意愿、完善國家民主的強有力工具,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言論自由。
參考文獻:
[1]呂炳斌.網絡上的言論自由及其限制——從網絡名譽侵權角度的探討.東方法眼.
[2]李忠.因特網與言論自由的保護》[J].法學論壇,2003年.
[3]王澤鑒.《侵權行為法》第一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頁.
[4]高銘暄,張杰.憲法權利的刑法保護—以言論自由為例的解讀[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
[5]蘇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藥案和言論自由[J].法學研究,1996年.
中圖分類號:D9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6-0095-01
作者簡介:王夢思,河南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本科。
宋勝男,河南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