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6-02-25/ 第07版面/深度報道 /作者: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難民問題是德國的一個世紀使命”,一名德國政治學者這樣評論德國面臨的難民危機。去年,100多萬中東和北非的難民進入德國,這相當于歐洲一個大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今年,這種趨勢并未減緩。與此同時,難民潮在逐漸改變著這個歐洲大國。
今年初以來,德國各機構都在加強安保力量?!董h(huán)球時報》記者柏林住處附近的利德超市也配備了多名保安。這些保安盡管給人以安全感,卻讓人頗不自在,尤其是他們緊盯顧客一舉一動時。“安保公司與超市簽約,派我們來值班”,一名叫托馬斯的保安對記者說。但托馬斯強調,此舉并非針對難民,而是為應對難民潮帶來的治安問題。
記者注意到,全德國正掀起一場裝防盜系統(tǒng)、買防身用具、學防身術、組“社區(qū)聯(lián)防隊”的熱潮。記得10多年前剛到德國時,德國社會的核心——信任文化讓記者印象深刻。那時德國許多家庭不用上鎖,一些家庭還在門口的籃子里放食物,供路人享用。
今年德國估計將有30萬難民兒童進入幼兒園及小學。柏林米特區(qū)一所小學的老師斯戴范尼說,現(xiàn)在大部分授課時間用在“歡迎課堂”上,為難民兒童專門設立課程。德國教育與科學工會負責人諾貝爾特表示,難民潮將會持久性地改變德國的教育體制。甚至有專家要求德國中小學強制設置阿拉伯語課程。
德國的飲食文化也受到顯著影響。隨著大批難民到來,德國街頭的阿拉伯快餐店多了起來。在記者所住街區(qū),去年初只有兩家阿拉伯快餐店,現(xiàn)在已經有9家。甚至,德國許多城市的幼兒園和中小學紛紛取消含豬肉的菜單。同時,街區(qū)內出現(xiàn)阿拉伯理發(fā)店、阿拉伯網吧、阿拉伯一元店和阿拉伯酒吧等。
今年1月,德國北威州博恩海姆市的公共泳池對男性難民發(fā)出“逐客令”,因為有人在泳池里對德國女性進行騷擾。不過,這類規(guī)定最后都被禁止。相反,一些“阿拉伯泳池文化”開始“流行”。記者不久前去健身中心洗桑拿,發(fā)現(xiàn)穿短褲的穆斯林越來越多,似乎要打擊德國裸體洗桑拿的風俗。
在難民潮中,德國社交網絡出現(xiàn)許多仇視言辭,各種陰謀論不脛而走。許多德國人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反移民的政黨借此聲威大震。“分裂”成為德國媒體上的熱詞。“與許多民族不同,穆斯林的傳統(tǒng)更難改變”,德國的中東問題專家君特爾向記者感嘆道,“德國正處于十字路口,難民潮將推動德國走向一個未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