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談及教學藝術時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以激勵性、發(fā)展性為核心的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途徑,同時還體現了教師的內在修養(yǎng),是一門值得廣大教師認真掌握的教學藝術。
激勵性評價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有著很大的激勵與鼓舞作用,學生在獲得教師評價后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學習興致盎然。但在實際英語課堂中,筆者發(fā)現不少教師患上了“拖延癥”,評價缺乏連貫性與及時性。有些教師在課前大張旗鼓地設計了評價表,講明了評價規(guī)則,在實際授課中卻將評價表拋之腦后,往往在課堂收尾時才草草地評價幾句;有的教師講著講著就忘記了還有評價表這回事。這種評價不及時、模式過于簡單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評價本身引導與激勵作用的發(fā)揮,導致評價失去了原來的作用,變成了課堂教學的“幌子”,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結合自己在口語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就如何利用即時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口語表達信心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評價目標:以發(fā)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歸宿
《素質教育觀念學習綱要》明確指出: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且為了發(fā)展。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把評價當成制造氛圍的“煙霧彈”,忽略了評價的教學性,這種評價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并沒有太大的益處。
在口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明確評價的教學目標,以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歸宿,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強化學生交際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口語交際的習慣。如利用對比評價的方式,對學生或小組之間的表達進行間接比較,點燃學生的表達熱情。對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點滴進步進行即時評價,特別是面對英語口語基礎比較薄弱或者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當他們取得一點進步時,教師都應該及時表揚。當然,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堅持評價的針對性,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都一律使用“Good!/Super!You are very clever!/Well done!”等較為籠統(tǒng)且夸張性的評價用語,而應根據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實際表現與不同的發(fā)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
二、評價方式:以即時、多元、活潑為主題
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英語課堂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評價的內容與形式也得到了極大的解放。然而,除去精心準備的公開課、觀摩課,日??谡Z課堂的教學評價還是以教師單方面評價為主,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往往教師說得多,學生問一句才答一句。
在口語課堂中,英語教師應豐富評價的方式,多開展一些以學生主體感受為主的自評、伙伴互評、小組互評活動,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與自主發(fā)現,及時為評價“保鮮”,讓課堂即時評價更加活潑多元,充滿童趣。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4B Unit 3 My day中“Song time”部分,為了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筆者以創(chuàng)編歌曲的方式,要求各個小組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編歌詞,并以“小組對唱”的方式,檢驗學生的活動成果。根據掌聲熱烈程度,由學生自主開展評價活動,選出優(yōu)勝小組。通過這樣的即時評價方式,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課堂評價過程中。各個小組的積極性都很高,原本有些羞于開口的學生也都放開歌喉,勇敢地“開口”。
三、評價語言:以正向激勵為基調
評價用語是教師開展課堂評價活動最直接的傳遞媒介。因此,教師的教學評價用語是否得當,是否能夠激勵人心,是否能夠帶動學生的口語實踐就顯得格外重要,直接影響到口語教學質量。
在口語教學中,筆者考慮到小學生喜歡表揚,尤其是喜歡得到教師的表揚。他們對教師有著崇拜、信任的情愫,非常注重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用語要盡可能地以正向、激勵性色彩為主基調,堅持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運用詼諧的語言,委婉地指明學生的錯誤,并細心地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Story time”環(huán)節(jié)時,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將角色的情感表達到位,筆者在評價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把握上。如一名學生雖然表達不是很流暢,但是在讀“‘You are so small and weak!How can you help me?’laughed the lion loudly.”這句話時,他不僅讀出了“l(fā)oudly”所包含的口氣,還惟妙惟肖地做出了獅子不屑一顧的表情。因此,筆者及時對他的出色表演給予了肯定。
總之,口語教學中的即時評價應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以“實時播報、現場直播”的教學態(tài)度,貫穿英語課堂教學的始末,讓評價成為學生口語表達的“催化劑”。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改掉“評價拖延癥”的習慣,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愿意用英語表達。◆(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包場小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