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對中國經濟前景日趨悲觀,“放緩”、“硬著陸”、“衰退”等字眼占據美國內報刊、網站重要位置。美國媒體聚焦于中國經濟放緩,除了擔心中國經濟放緩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政治影響外,其實還在為美國經濟減速找借口。
美實體經濟增速放緩
從近期公布的系列重要美國經濟數據看,美國經濟從2015年四季度以來出現明顯放緩勢頭。2016年1月13日美聯儲發(fā)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除汽車和航空器材外,大部分美國制造業(yè)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速放緩。
1月28日發(fā)布的美聯儲會議聲明指出,最近幾個月以來,凈出口一直保持疲軟,庫存投資放緩。通脹繼續(xù)低于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長期目標,表明能源價格以及非能源進口產品價格下跌給美國國內帶來通縮壓力。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預計在低油價打擊下,未來將有400家能源公司倒閉。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2016年1月公布的2015年12月非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5.3,為2014年4月來最低。全國工廠活動指數從上月的48.6降至48.2,就業(yè)指數從51.3下降到48.1。
美國國內擔憂以制造業(yè)為核心的美國實體經濟的重振可能會在2016年放緩腳步。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國內銷售額增幅不及預期。2015年增幅僅為2.1%,為2009年以來最慢增速。剔除汽車、石油及建材消費,美國國內銷售額實際下降0.3%。
中國拖累了美經濟增長?
對于上述問題,美國國內也在找根源,但很多觀點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中國,認為中國對美國經濟目前的困難負有責任。他們的邏輯是:美國國內需求不旺、制造業(yè)發(fā)展緩慢是因為中國經濟放緩降低了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需求。人民幣的持續(xù)貶值讓美元更加堅挺,削弱了“美國制造”的價格競爭力,打擊了美國對外出口。奧巴馬提出的出口倍增計劃,即到2015年末實現出口總額較2010翻一番的目標已經落空,美元升值將令上述目標在2016年也無法實現。
2015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股市動蕩明顯加劇。美國內有分析認為,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對美國股市造成了負面沖擊,造成美國市場的動蕩。2016年初的中國股市熔斷對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國際市場產生影響。第二次熔斷,更引發(fā)美股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下跌392.4點、跌幅2.32%。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已在雙邊貿易之外,找到了新的路徑——資本市場。
還有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影響。美聯儲曾暗示2016年將進行4次利率上調。但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卻成為干擾美聯儲加息的最大外部因素,2016年美聯儲的加息可能只有1次。
對于國際油價的持續(xù)低迷,則有相當數量的美國人認為是中國經濟的放緩降低了對石油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需求。一段時間以來的國際油價持續(xù)走低給美國內石油行業(yè)帶來成本壓力,一些企業(yè)的破產和效益的下降將會引發(fā)附著在其上的金融資產和衍生品價格波動。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fā)布報告稱,2015年12月,石油勘探和開采公司的違約率從2014年0.5%飆升到了11%的峰值,違約率增幅為2000%。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預計在低油價打擊下,未來將有400家能源公司倒閉。
警惕 “唱衰中國”新版本
將美國經濟放緩歸咎于中國的觀點太過牽強,是不合理的。
最大漏洞在于,認為美國經濟的健康與否取決于中國經濟狀況,而不是美國國內消費、投資以及政策調整等因素,這顯然過于牽強。
對于上述非理性觀點,不必過度反應,但是,美國內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悲觀情緒,則應引起高度重視。
悲觀情緒的持續(xù)蔓延將直接影響到國內外投資者在中國長期的經營和投資決策。中國美國商會2016年1月20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越來越多的美國在華公司考慮或已經著手削減在華投資,部分公司正考慮將生產遷出中國。1/3左右的中國美國商會會員公司2016年不準備擴大投資,1/3的公司投資增速計劃低于10%,僅1/3公司投資計劃高于10%,上述數據為近年新低,表明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不樂觀預期已影響到美國在華企業(yè)的經營決策。
此外,持續(xù)的負面報道還將使中國成為總統(tǒng)辯論的熱點。目前2016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已經正式拉開序幕,從2月底3月初開始,共和、民主黨將陸續(xù)開始黨內初選。如果美國新聞媒體鋪天蓋地地報道中國經濟放緩,中國話題將無法回避。在選舉機制下,可以預見中國經濟的消極面將被大幅放大。
如何積極回應“唱衰”論
針對美國內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悲觀情緒,中國應積極回應,降低其對中美關系的負面影響。
一是中國可以展現開放的姿態(tài),不回避使用“放緩”的字眼。但應強調,經濟放緩并非中國獨有,不是一個獨立事件,更不是黑天鵝事件。中國經濟放緩只是“集體性放緩”大勢下的一個部分。2015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與去年相比下降了3.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巴西經濟2016年仍陷于衰退,萎縮3.5%。與上述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
二是增強政策的透明性。中國可以拿出自己的“工具箱”,列出能夠使用的政策選項,明確向外展示中國仍有應對危機、提振經濟的手段。這將有助于降低由猜測產生的政策疑慮。
三是多用事實、數據回應外部質疑。例如,針對索羅斯所說中國國內的債務問題是中國經濟放緩的根源,完全可以有理有據地回應:一來目前中國國內很多債務只是隱性的,不能夸大潛在風險;二來中國政府已對債務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已有預案,風險可控;三來中國國有資產數額巨大,據估算目前中國國有資產總量逾百萬億元人民幣,完全可以承受部分債務損失。
四是善用司法手段。對于違反中國法律法規(guī),不聽勸阻,持續(xù)進行做空,發(fā)布不實言論,沖擊中國經濟的行為,中國可考慮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經驗,果斷展開司法調查,對有關機構和個人發(fā)起法律訴訟。
五是中美間加強交流與溝通,引導美國政府或相關的官方機構多發(fā)表一些對中國經濟的正面看法,正面影響美國國內輿論導向。目前中美政府間有諸多交流機制,美國官方對中國經濟現狀及前景的掌握可能比媒體更加客觀真實,看法和立場也不易受媒體影響,他們的看法將為公眾提供更加客觀、公正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