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雅男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
淺析體育隱蔽課程
占雅男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現(xiàn)實社會中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快速發(fā)展,人類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出現(xiàn)了不均衡的現(xiàn)象,導致人際關系淡化,道德品質缺失,心理失衡等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注入式”與“填鴨式”的教學不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體育隱蔽課程已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閱讀、理解與分析,對體育隱蔽課程形成了初步的認識,并對體育隱蔽課程涵蓋的某些方面進行了認真的了解,其中包括體育隱蔽課程與顯性課程的關系、本質及實施等方面。
體育隱蔽課程;本質;實施
想要充分認識體育隱蔽課程的本質,就必須清楚了解隱蔽課程和顯性課程,從它們的作用機制的表現(xiàn)形式或影響學生的方式上區(qū)分顯得比較合理。就此基礎上可以給予界說:隱蔽課程是在學校情景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而顯性課程是在學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那么下面仔細區(qū)分下兩者的區(qū)別:(1)在影響方式層面上,體育隱蔽課程是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而顯性課程主要是傳授具體的知識、技術技能,對學生的影響是有形的;(2)在教育系統(tǒng)性的層面上,體育顯性課程是根據(jù)課程目標,教師合理運用教材而制訂的具有邏輯性的課程,體育隱蔽課程主要是借助教學環(huán)境與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潛在影響的教育課程,因此體育顯性課程比隱性課程顯得更具有系統(tǒng)性;(3)在涉及的范圍層面上,體育顯性課程比較偏重理論知識、及其技術技能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及進行體育運動的能力,而體育隱蔽課程不僅涉及到了顯性課程的某些內容,還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心理健康發(fā)展,促進其良好心理品格的形成,為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4)在存在狀態(tài)層面上,體育顯性課程一般以具體的體育活動的形式存在,體育隱蔽課程則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而存在,如體育顯性課程,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心理氛圍。五、在學習環(huán)境層面上,體育顯性課程主要是以學校課堂為主要的學習環(huán)境,隱蔽課程是在學校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有意或無意的學習,相對于顯性課程,隱蔽課程的學習環(huán)境較為廣泛。
對體育隱蔽課程本質的認識,可以從幾個方面去歸納:(1)體育隱蔽課程的呈現(xiàn)方式是間接的、內隱的,其外延是不超出學校的范圍;(2)體育隱蔽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分別在不同角度發(fā)揮其作用,協(xié)調合作完成體育課程,實現(xiàn)學校教育的目的和目標;(3)體育隱蔽課程雖然是以間接的隱性的方式呈現(xiàn),但是是按照學校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進行規(guī)范設計的課程,是屬于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并非完全是自發(fā)的偶然的,具有明確的目的性;(4)體育隱蔽課程比較偏向非學術學識的獲得,但不完全排除學術性內容的傳授,體育隱蔽課程的實施需要通過體育顯性課程這一載體中進行,在實施過程中會穿插學術知識如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的灌輸,并非只是對非智力因素如人際關系、對體育的興趣態(tài)度的培養(yǎng);(5)體育隱蔽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體育顯性課程以外的體育文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正確的道德標準;綜合以上幾點,嘗試將體育隱蔽課程定義為:在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經過規(guī)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
3.1 實施的心理機制。(1)施教機制。體育隱蔽課程是通過暗示、感染、模仿、從眾等方式來影響學生的,體育隱蔽課程需要借助各種情景氛圍和師生的行為舉止對學生進行暗示,通過優(yōu)良的學校體育環(huán)境和體育風氣對學生進行感染,學校中的任何事物現(xiàn)象都可以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如教師的行為,同學間的體育活動,都能有意或無意識的影響著每個學生的體育行為。(2)接受機制。在體育隱蔽課程中,學生是課程的主體,體育教師施教的內容,需要學生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選擇、整合和內化,學生進行主觀判斷后選擇有需要的信息,在進行分析歸納,經過多次的學習體驗后,最終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主體意識。
3.2 體育隱蔽課程的實施原則。(1)重復性原則:體育隱蔽課程是通過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大都是無意識的心理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像顯性課程那樣直接明了,需要反復的施加影響來達到質的變化,所有要求教師要長久反復的對學生進行體育隱蔽課程的教育;(2)變更性原則:要求既要預先設計好課程內容,又要能夠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合適的調整,因為體育課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預期性,因此需要能及時調整課程計劃;(3)注重活動過程的原則:體育隱蔽課程的實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來進行的,學生是通過某一載體接受教育和熏陶,將體育活動作為載體的話,那么學生就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交流合作,獲得情感體驗。因此要注重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以發(fā)揮,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4)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將有利于課程順利有效的進行;(5)因校、因班、因時制宜原則: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時間的教學情況是不同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制訂合適的實施方案;(6)整體性原則:在實施體育隱蔽課程時,不僅僅注重學校范圍內的隱蔽課程,家庭和社會對人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的,還應結合家庭、社會的力量對學生進行綜合的影。
綜合以上的分析,體育隱蔽課程是在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經過規(guī)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我們可以將體育隱蔽課程和顯性課程看做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兩種課程相對獨立,各有其側重的方向,但又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共同構建完整的體育課程體系。
[1] 姚蕾.對體育隱蔽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關系及其內容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4)
[2] 姚蕾.體育隱蔽課程實施原理[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6)
[3] 傅霞齡.淺談隱蔽課程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24(1)
占雅男(1991.11-),女,漢族,江西人,在讀研究生,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基本理論。
g807.04
A
1671-1602(2016)22-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