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
初探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張靜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取得。本文主要闡述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可行性。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運用任務型教學,將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水平,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
任務型教學;閱讀教學;實踐過程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對話性互動,來完成老師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chǎn)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的以教學為中心的形式,轉(zhuǎn)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權(quán)威,而是課堂中的引導者和交際活動中的促進者。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是交際、合作和互動的關(guān)系。在完成老師設計的任務中,學生能夠發(fā)揮較好的主動型和創(chuàng)造型,領(lǐng)會、運用語言知識與交際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以及交流、協(xié)調(diào)、合作等交際技能。
閱讀課是初中英語課本的一種基本的課型。根據(jù)新《標準》要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包括:
1)獲取信息,開拓視野,享受樂趣。
2)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初步寫作能力。
3)提高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文章之間互動的一種信息加工方式,是讀者積極主動地在其語言知識及背景知識的參與下對文章的信息進行重新加工和建構(gòu)的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思考,努力為學生提供具有刺激和誘導的任務,提供多媒體材料的視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交際和任務成果的交流來促進語言的習得,學生有自由的發(fā)揮空間,體現(xiàn)個體差異性,充分發(fā)揮任務型教學在閱讀課中的主體作用。
3.1教師引入閱讀教學任務
以八年級英語(下)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閱讀課為例。
1.任務:要求學習收集關(guān)于Robot的有關(guān)信息,學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雜志等查閱資料。
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robots?
2)Did you see robots?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robot?
2.片段之后,由淺入深多層次的設計下列任務:
1)Did robots look like human
2)Would they feel bored if they did the boring work over and over again?
3)Will people have their own robot in ten years?
3.2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閱讀任務
1)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then discuss.
2)Reporting:One of the small groups answer these questions.
3)Discussing:(The teacher and other groups give“right”or“wrong”and their reasons.
3.3評估完成閱讀任務效果
1)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2)Have the student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new expressions.
3)How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任務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時刻在關(guān)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實踐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為此,筆者嘗試從學生角度進行反思:
4.1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更加重要,讓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2學生的主體性參與,關(guān)注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活動應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差異發(fā)展的需求,以保證每個學生在教學中的最優(yōu)發(fā)展。學生作為個體只有參與到集體的教學活動中,才能承擔學習主人的角色,體驗與學習伙伴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成功感。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力求讓學生能“在做中學”,以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得到協(xié)調(diào)、全面發(fā)展。
4.3“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中心”的課堂形成的交流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既有師生互動,也有生生互動,學生參與語言活動的幾率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且主動,學習效率更高。
任務型閱讀活動的教學始終貫徹以學習任務為主線,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以教師監(jiān)控、幫助為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課堂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動態(tài)性特征。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與行為,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教學任務的調(diào)整。循環(huán)性的自我評估與教師教學反思,不僅有助于學生認清自身所學與局限也有利于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和對本學科教學理論認識的加深,有助于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和發(fā)展。
[1]教育部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11.
[2]何克抗.“建構(gòu)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學科教育.1998,(6)32-33.
[3]胡一寧.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教學活動的實踐性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5(2):44-48.
張靜(1993.9-),女,山西長治,廣西桂林市,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G63
A
1671-1602(2016)16-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