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多
杰作:解開時尚
展期:2016年11月18日-2017年5月5日
地點:大都會博物館
主角是18世紀至今300多年的時裝變遷。相比起大多數(shù)人都聽聞過的大都會服裝大展,秋季展其實在名氣或展品數(shù)量上都不占優(yōu)勢。此次的60件展品是博物館在過去十年中收來的藏品。焦點落在時裝廓形、技術、潮流和面料上,每件展品旁邊都會附上段解釋性文字,描述當時的時尚風向。
展期時長預計為3個月,除了以上幾位設計師作品外,大都會還特意選出了一批時尚史中的變革者,例如Azzedine Aldio、Hussein Chalayan、Tom Fad、Jeon Paul Coulfer,還有Sarah Burton時代的Alexcnder McQueen、Nicolas Chesquiere時期的Balenciaga、老佛爺Karl Lagefield執(zhí)掌下的Chanel。坐等開展的3個月里,我們不妨提前預習下時裝是如何從18世紀演變到如今我們熟悉的樣子。
廣州
山川無盡——羅一平水墨山水畫展
展期:2016年11月25日-12月18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羅一平身兼畫家、教授、批評家、策展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每日卻得閑聽音識琴,會客論道,仍舊游刃有余。據(jù)他介紹,全憑作畫這一抒懷暢游的渠道,“解救”了自己。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的自在獨特的確成就了羅一平的人生意趣,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曾對羅一平的山水有深刻的評價:“他走的是一條借勢發(fā)力、綜合創(chuàng)造之路,依照自己對山水畫藝術本質(zhì)的深度體認,憑借自己對各種藝術現(xiàn)象、視覺圖式的感受經(jīng)驗,在山水畫上獨辟蹊徑,探索山水形象的‘生長與‘生成。”
本次展覽分為山川、樹林和小景三個系列,將在廣東美術館二樓全層造景,呈現(xiàn)羅一平水墨作品200余件。
北京
東方畫藝——15至19世紀中韓日繪畫展
展期:2016年11月5日-2016年12月18日 每天09:00-17:00
“東方畫藝——1 5至19世紀中韓日繪畫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三館合作舉辦,是第九屆“中、韓、日國家博物館館長會議”期間的一次重要活動,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交流系列展覽的又一個重要項目。這個展覽從三館的藏品中分別精心挑選了中國明清時期,韓國朝鮮王朝時期,以及日本室町、江戶和明治時期的文人畫、風俗畫和佛教畫作品共計52件(套),展覽主題鮮明,展品內(nèi)容豐富,既顯示了各國繪畫的民族特色,又展示了相互的關聯(lián)和影響,并向觀眾介紹了三國繪畫名品的概貌。
深圳
曼荼羅-法門寺與唐代密教藝術展
展期:2016年11月25日-2016年12月25日
地點:深圳博物館
本次展覽是國內(nèi)首次以密教為主題的佛教藝術展,聯(lián)合法門寺博物館主辦,西安碑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協(xié)辦,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與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門寺地宮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供養(yǎng)鎏金銀香爐與香寶子、鎏金銀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國寺白石菩薩、明王造像等共計40余件,從佛教藝術與法器供養(yǎng)等方面展示唐代密教的諸多歷史面貌。希望通過此次特展展示唐代獨特的密教曼荼羅藝術、精美的各類器物以及其對東亞世界的深遠影響,感受佛教藝術多樣而豐富的魅力,了解中西文明交流的歷史與藝術成果。
廣州
婦好墓出土玉器大展
展期:2016年12月27日-2017年3月26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婦好墓共出土755件(組)玉器,包括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6類,數(shù)量眾多而造型精美,是迄今商代玉器中最重大的一次發(fā)現(xiàn)。本次展覽將展出婦好墓中隨葬的716件(組)玉器。這是婦好墓中的玉器首次如此大規(guī)模地向公眾集體亮相。這批珍貴的玉器是殷墟的瑰寶,將和公眾共同見證商王武丁對婦好這位賢內(nèi)助真摯的牽掛以及商朝鼎盛時期的輝煌。
上海
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復興生活”中國當代藝術·環(huán)保跨界“桃花源·跡”
展期:2016年12月20日-2017年2月28日
地點:上海chi K11美術館
本次展覽名稱“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復興生活”(Vivienne Westwood:GF A LIFE)來源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Vivenne Westwood)在氣候革命(Climote Revolution)中提出的“IooU”(I owe you我欠你的)主題。批判資本系統(tǒng)對全球帶來的系列氣候問題不僅僅是對地球的虧欠,更是對共同生存在同環(huán)境下的其他人的虧欠,引出“GETA UFE”的口號呼吁人們關注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并且關注自己的行為對生存環(huán)境所造成的改變。此次主題也從薇薇安威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時裝設計師、活動家及環(huán)保主義者的身份展開,帶來她生活工作及創(chuàng)作的各個面向。
杭州
漂海聞見——15世紀朝鮮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
展期:2016年11月16日-2017年2月12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qū)
明弘治元年(朝鮮成宗十九年,公元1488年)正月,朝鮮官員崔淖在渡海返里途中遭遇風浪,漂海13天后,在中國浙江臺州府臨海牛頭外洋(今屬浙江三門)登岸。隨后沿運河一路北上,再經(jīng)陸路返回朝鮮,歷時135天,成為明代時行經(jīng)運河全程的第一個朝鮮人。崔溥回國后,奉王命撰寫游歷日記,是為《漂海錄》。其所錄內(nèi)容,涉及明弘治初年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交通以及沿途史地文物、名人古跡、市井風情等情形,成為研究明代社會及中韓交流的重要史料。此次展覽是以《漂海錄》為基礎,通過展陳對《漂海錄》作延伸性的解讀。與以往展陳不同,這次展覽將尋訪崔溥蹤跡作為展覽的重要一部分,尋訪的重點側重于崔溥在浙江的行蹤,尤其是浙東運河部分。隔著500多年的光陰,尋找崔溥筆下的遺跡,感受滄海桑田的變幻。尋訪過程將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
蘇州
荊州清代藏家系列特展《煙云四合——蘇州顧氏的收藏》
展期:2016年12月13日-2016年2月19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本次展覽是繼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之后,蘇州博物館舉辦的又一個系列學術展,展示清代蘇州藏家的故事和人文情懷。清代藏家系列特展側重于藏家、藏品的發(fā)掘與還原,即人和物的故事;強調(diào)藏家對文物搜藏的延續(xù)性,即人與人的故事;同時揭示藏家收藏的動人細節(jié)與精神。顧氏過云樓為首展,預定計劃為2016年《煙云四合——蘇州顧氏收藏特展》,201 7年《梅景傳家——蘇州吳氏收藏特展》、2018年《攀古奕世——蘇州潘氏收藏特展(上)》、2019年《須靜觀止——蘇州潘氏收藏特展(下)》。
(編輯/雷煥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