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啟明
(黑龍江省林口縣畜牧獸醫(yī)局,黑龍江 林口 l57699)
奶牛瘤胃積沙的診治
盧啟明
(黑龍江省林口縣畜牧獸醫(yī)局,黑龍江 林口 l57699)
瘤胃積沙是由牛采食大量泥沙沉積在瘤胃中不能排出的一種消化障礙性疾病。臨床以食欲減少或廢絕、排出黑色軟類、糞便中含有沙粒為主要特征。
1.1 草料中混有細沙
在風沙大的地區(qū)或沙質土牧場放牧,因牧草上容易帶有一定量的沙子,特別是在牧草的葉柄部分更容易存有細沙;雨后牧草上沾沙較多以及牧草根部所附帶的沙土等;尤其在早春的牧草返青的時候放牧,或草料不潔都容易隨采食將沙帶進胃腸中;長期飲用混有泥沙的渠水、河水、澇地水,或經常在積有細沙的水流端急的淺溪、淺灘處飲水,很容易隨水帶入泥沙積于胃腸而致病。
1.2 奶牛缺乏VD或缺乏鹽引起牛吃沙
奶牛尤其喜歡吃臥床上的新沙。犢牛發(fā)生VD缺乏癥時,此種原因較多見。會出現吃臥床墊料上的沙、土、異物的異嗜現象。進入胃腸道內的沙,一部分因重力作用沉積于胃腸。根據食入量的不同,有的可于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細沙而發(fā)?。挥械膭t經數月或者多年才發(fā)病。進入胃腸的沙,積于瘤胃底部,也有的沉積在真胃底部和十二指腸。隨著胃內積沙的增多,瘤胃蠕動和分泌機能隨之減弱。當瘤胃積沙達到一定量時,積沙壓迫胃壁,引起瘤胃蠕動減弱,發(fā)生前胃弛緩。奶牛采食減少,反芻減少,消瘦,泌乳牛產奶量降低。犢牛吃沙后腹瀉、被毛粗亂,生長發(fā)育緩慢。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減少,反芻減少,鼻鏡時干時濕,口腔發(fā)干,神情不安,目光凝視,左側與右側腹部下沉,牛的排糞動作延長,但是一般不見有糞便排出,偶爾排出一些黑色軟糞,水洗糞內含有沙子,不斷發(fā)出微弱的呻吟聲。觸診腹部,躲閃不安,瘤胃下部堅硬。聽診瘤胃蠕動音減緩且次數減少,后期消失,腸音初期增強后期消失。體溫、脈搏、呼吸正常。奶量減少或停奶,臥地不起。排便量少,用藥后排便量增加,并含有大量沙子。若為30~70日齡的有異嗜現象的犢牛,可觀察到犢牛舔食臥床上的墊料,如沙子、稻殼、鋸末等,異物進入瘤胃后在瘤胃的不斷蠕動下,逐漸積聚成團,引起瘤胃阻塞,影響犢牛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奶牛瘤胃積沙初期診斷比較困難,中后期可直腸檢查,掏出直腸內糞便,用手感覺糞內有無沙子,也可用水清洗糞便進行確診。若為犢牛,可以通過觀察是否有啃食泥巴、舔食磚頭等異嗜現象。根據上述癥狀及問診,并結合牛場臥床墊料及運動場上有無沙子等情況,初步確定病牛有無食入沙子的可能,并用水清洗病牛的糞便,如發(fā)現有沙子則可確診為瘤胃積沙。
治療原則為針對瘤胃積沙現象,首先排空瘤胃內容物,以增加瘤胃蠕動,并適時調節(jié)瘤胃內環(huán)境,及時補液,同時針對犢牛異嗜現象,進行綜合防治。
4.1 瀉療法
硫酸鈉500~750g、液體石蠟2000mL,配成4%~6%水溶液分別用胃管投服,上、下午各1次,直到2d后能順利排出軟糞,食欲、反芻有所恢復;這時,減少液體石蠟用量至1000mL,上、下午各用1次,停止使用鹽類瀉劑,直到2d后食欲好轉,糞內不再含沙子。
4.2 增加瘤胃隔動
在瘤胃開始蠕動時,可應用新斯的明促進瘤胃內容物的運轉和排除。發(fā)病期間堅持牽遛病牛,有利于恢復機體的神經調節(jié)機能,促進瘤胃內容物運轉,加速積沙的排出。
4.3 VD缺乏的牛,要補充VD
鹽缺乏時,可在預混料中加入鹽,也可在牛舍內添加鹽磚。鈣缺乏時,補充鈣鹽,并注射一些促進鈣吸收的藥物如VA5~15mL/d或內服魚肝油20~60mL;貧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時,可內服氯化鈷0.005~0.04g、硫酸銅0.07~03g;缺硒時,肌內注射0.1%亞硒酸鈉5~8mL;調節(jié)中樞神經,可靜脈注射安溴50~80mL或鹽酸普魯卡因0.2~0.5g,加入10%葡萄糖中,靜脈注射。
4.4 中藥療法
榔片100g,川樸50g,枳實50g,二丑30g,木香30g,三仙各50g,草叩30g,草果30g,大黃25g,芒硝20g,甘草25g。水煎灌服,1次/d。
4.5 嚴重的瘤胃積沙,可通過瘤胃切開術,進行瘤胃灌洗法取出瘤胃內的積沙。
在封閉式牛合或無運動場的牛舍,應在預混料中加入食鹽,增加預混料中VD的量。具有先天性VD缺乏癥的犢牛,奶中應加入VD?;ハ辔倍哂小疤蝰薄钡臓倥#瑧魃戏捞蛉?;要滿足奶牛對各種營養(yǎng)的需要,特別是礦物元素鈣、磷、鈉、鉀的量和比例要適當;定期驅蟲,保持圈舍清潔;牛場應常年使用礦物質元素舔磚,以補充牛的礦物質元素。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