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燦凌
【摘 要】 熱愛語文,一切源于閱讀,而對于閱讀教學在朗讀教學方面,新課標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在文章中,作者通過四個教學層次,讓學生讀出激情、讀出個性,捏準了情感這把“金鑰匙”,創(chuàng)造出有效的情感朗讀。
【關 鍵 詞】 情感;個性;有效
浩蕩而又沉靜,廣博而又精微上接千載,旁通萬里,外及宇宙洪荒,內應方寸翕動,這是生命的語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畢生追求的理想是讓天真無邪的學生熱愛語文,熱愛我們的母語。熱愛語文,一切源于閱讀,而對于閱讀教學在朗讀教學方面,新課標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
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想讓學生讀出激情、讀出個性,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嘗試著給每篇新授課文制定四個層次:
一、自我排雷,清掃障礙
在新授課前給足學生預習的時間:自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注意音節(jié)和漢字的對應,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專心讀書的良好習慣,又能在學文中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習信心。當然,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對語言的感悟也會不同。我嘗試讓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同桌、小組互讀互檢,全班檢查讀;這樣的朗讀訓練可以避免幾個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其他學生作為綠葉點綴——陪坐、陪讀的尷尬場面,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
二、激發(fā)情感,以讀代講
感情朗讀是走進文本、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xiàn)、心靈碰撞的薄發(fā)。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p>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學生分角色朗讀,剛開始讀得流利,但很平淡。我不急著指導朗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在墻角捉蚊子的小壁虎,體驗被蛇咬住尾巴時的心情。淞皓同學站起來讀:“唉呀!一條蛇咬住了我的尾巴,(好痛?。┪沂箘乓粧?,(把身子一扭)尾巴斷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哪!(作哭泣狀)呵,同學們哈哈大笑,掌聲如雷……小壁虎回到家里找媽媽,我當壁虎媽媽問:“寶貝,你怎么這么傷心呀?發(fā)生什么事了嗎?”生(很難過的樣子):“媽媽!我的尾巴被可惡的蛇咬斷了,我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他們借,可是他們的尾巴都不能借給我,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你轉過身子看看?!鄙剞D身,高興地叫了起來:“耶!我長出一條新尾巴啦!”
那天是臨時上給一位實習老師聽,又是下午第二節(jié)課,學生比較疲憊。我試著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代講、以說代講,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孩子們入情入境,來自內心的情感的迸發(fā),讀得興趣盎然,讀得特別興奮、特別有感情。學生與文本、與動物們產(chǎn)生共鳴,從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情境教學,體驗情感
“情境教學”是由李吉林老師提出的,它的好處是情境交融,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加學習興趣。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是一個獨立的閱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自主感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如在教學人教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做課者緊扣租界,感悟中華不振。引導學生讀文第8自然段“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fā)現(xiàn)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么。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苯Y合同學讀課文中中華不振的句子,特別是租借發(fā)生的那件事,讓學生感受由于中華不振給舊中國人民所帶來的屈辱,因此緊緊圍繞租借發(fā)生的事,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讓學生輕聲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境,讓學生把文字還原成畫面。當學生看到洋人得意洋洋時,就讓學生氣憤地讀相應的句子;當看到巡警非但不懲處洋人,反而把婦女訓斥了一通,讓學生讀出婦女傷心難過的句子;當學生看到中國人都緊緊地握緊拳頭,讓學生體會悲憤之情。但是,在外國的租借里誰又敢怎樣呢?看到這一幕,此時你緊握拳頭最想做的是什么?讓學生發(fā)表感想,進行說話練習,此時老師小結:是呀,我們一定要懲處他!指導學生寫“懲”字,邊板書邊說:一撇憤,一撇怒,一豎恨,公正何在?但我們只能把對洋人的憤怒放在心里。指導學生讀三遍,并在本子上寫一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在學生的情感體會積蓄到和文中的人物一起憤怒時,牽出“懲處”一詞,通過指導書寫“懲”字,把寫字教學和情感體驗融為一體,由懲處再次串起第八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感受周恩來當時的憤慨之情,真正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如果我們能精心設計每篇課文的語感情境,捏準了情感這把“金鑰匙”,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出有效的情感朗讀,不再讓朗讀指導流于形式,讓學生在著整齊劃一的語氣中朗讀,而是把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感受、領悟都統(tǒng)一在自己的個體標準答案下的情感體驗,真正有感情地朗讀。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新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趙介平. 朗讀的魅力 語文教師實用指南[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3] 趙中暢. 芻議小學語文朗讀[J]. 軟件(教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