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中國最美日歷的美譽,銷量超過27萬,為何能連續(xù)占據(jù)三聯(lián)書店圖書排行榜的榜首?又為何帶起了故宮文化的熱潮?《故宮日歷》從何時進入人們的視野?它有什么魅力讓讀者重回紙質(zhì)日歷?BTV青年頻道《書香北京》特邀故宮博物館館員祝勇,《故宮日歷》編纂李浞、責(zé)編王冠良,為您獨家揭秘《故宮日歷》的前世今生。
一本日歷打開進入故宮的大門
被冠以“中國最美的日歷”的《故宮日歷》曾創(chuàng)下日銷5萬冊的歷史,2016年版的《故宮日歷》上市短短幾天,銷量就突破了27萬。《故宮日歷》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祝勇說:“我覺得一方面跟中國人的習(xí)俗有關(guān)系,過年的時候都愿意換一本新的日歷,對未來一年有一個展望。另一方面,《故宮日歷》制作越來越精美。而且這本日歷雖然小,文化信息卻特別豐富,里邊有大量的書畫知識,文字寫的也是深入淺出。比如說今年的《故宮日歷》里有宋徽宗的《聽琴圖》,石渠寶笈大展的第二期也把這幅作品拿出來展出了,非常有名,(畫旁)配的文字大概意思是,你看宋徽宗松下彈琴特別有情調(diào),他耳朵里邊聽到的是曼妙的琴聲,他聽不到大金王朝越來越近的馬蹄聲。非常簡單的幾句話,把當(dāng)時的歷史環(huán)境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普通的讀者可以從這里面看書畫作品的美,可以從這里面感受歷史。另外日歷里集的這些字也是字帖,它還有這方面的使用價值?!?/p>
民國時期《故宮日歷》成為文人雅士互贈之禮
早在上世紀(jì)30年代,《故宮日歷》就風(fēng)靡一時。1935年的一則廣告,文案做得十分奪目:“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即公元1935年),明年故宮日歷內(nèi)容有夏商周秦鐘鼎彝器,宋元明清名人書畫,震鑠世界惟故宮博物院足以當(dāng)之,獨霸天下惟故宮博物院有此資料銅圖紙印,活頁翻轉(zhuǎn),印刷清晰,勿出其右,一面古物,一面日歷,毋庸撕拆,可以保存,案頭壁上,皆可適用,自備送禮,均極相宜,每組定價二元二角?!闭劦健豆蕦m日歷》在那個年代的銷售狀況,祝勇說:“故宮博物院1925年成立,第一本《故宮日歷》的出版是1932年,這個時候故宮博物院的出版已經(jīng)做得非常漂亮,包括故宮周刊、故宮月刊,還有大量的圖書、畫冊、史料整理,規(guī)模非常巨大。前幾天我正好在看莊嚴(yán)先生寫的《前生造定故宮緣》,莊嚴(yán)是一個老的故宮人,1949年隨著遷臺文物去了臺灣。他的回憶錄里專門提到民國故宮的出版,非常了不起,現(xiàn)在很多的出版物還保存在我們故宮博物院的圖書館里。那時候沒有文創(chuàng)這個詞,但是《故宮日歷》完全是一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可以反映出那一代故宮人的聰明才智?!?/p>
當(dāng)時的《故宮日歷》為普通民眾打開了了解宮廷文化、古代寶藏的一扇窗,而且成為了一個時尚的文化品,被喻為“民國社交的頭號禮物”。祝勇說:“當(dāng)時很多文化名人都在使用《故宮日歷》,或者是用它作為文人之間的饋贈品,比如說俞平伯就曾經(jīng)把《故宮日歷》送給周作人,梁實秋也在給友人的信里炫耀,說我有一本《故宮日歷》,特別特別好,有集的字,還有故宮收藏的各種珍貴圖片??梢娝麄兌挤浅?粗小豆蕦m日歷》?!?/p>
《故宮日歷》中最具爭議的“錯別字”
翻開《故宮日歷》,最醒目的是它每一天的碑帖,王冠良說:“這個碑帖的日期部分是沿用1937年版的老日歷,包括書名《故宮日歷》這四個字的集字,都是沿用1937年版的《故宮日歷》。從2014年版開始,我們把所有的節(jié)氣、節(jié)日,都在碑上重新集字,找的時候也是有困難的,比如說驚蟄是最難的,在同一個碑里面找這兩個字(很難)。所以后來只有‘驚蟄這兩個字不是出于同一個碑,其他的全部都是出自同一個碑帖,比如‘小滿這兩個字就是出自故宮博物院藏的杜牧?xí)摹稄埡煤迷姟?。”對于集字的困難,祝勇解釋說:“如果是兩個字的話,這兩個字必須出在一個碑里面,至少是一個字體,兩個碑就不搭,最難的是四個字要在一個碑里出現(xiàn)。而古代的碑,特別是漢代,字都不多,只有幾十個字,幾十個字里面正好出現(xiàn)這四個字或者這兩個字,難度非常大,你得翻找很多的碑,才能找到合適的?!?/p>
《故宮日歷》封面上繁體的“雁”字備受爭議,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是個別字,“雁”是經(jīng)過的意思,不能用在此處,應(yīng)該用“厝”或者是“麻”。面對質(zhì)疑,王冠良說:“其實這個歷字的爭議每年都有,從2012年因為隨著這個書關(guān)注度的不斷提升,這個字也被大家提出來。為什么用這個字。因為我們繼承的是1937年版的日歷,只有這一版是從封面到內(nèi)文全部采用的漢隸集字,就是從漢代的碑帖上集下來的字,而且那個時候正是馬衡院長擔(dān)任院長的期間,他又是金石大家,所以那個時候的《故宮周刊》也是漢隸集字。在漢唐時期,這個歷字是標(biāo)準(zhǔn)字形,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但實際上這個字是本字,所以用本字代替分化字是不錯的?!?/p>
一年時間編一本日歷,慈禧畫的猴首次呈現(xiàn)
2016年版《故宮日歷》以“歡悅慶升平”為主題,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書畫部專家李湜負責(zé)整個編纂工作,全部選自故宮博物院藏品,并且均為書畫作品,有很多作品第一次呈現(xiàn),380余張圖片精彩華美。2016年是猴年,在內(nèi)容編排上,因為猴生性活潑機敏,故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以喜慶、娛樂為主題的繪畫文物結(jié)集成冊。小小一本日歷,編纂起來卻頗費工夫。李湜說:“實際上(編纂)用了將近一年左右的時間。比如說因為是猴年,第一個月就全是猴。在中國古代繪畫里,猴的形象很少,可是我又只能從故宮的藏品里去找,范圍非常小,所以就不斷地翻查各種資料、書籍、畫冊,甚至還得到庫房里去找。在一月份的這些猴里有一幅畫,是雍正拿桃去逗小猴。雍正是康熙的皇四子,他稱帝以后經(jīng)常讓宮廷畫家畫他穿各種服裝的畫像,作為他的一個行樂圖。這幅畫里他就穿著異域服飾,故宮里還有他戴著洋人假發(fā)的畫,他把自己打扮成各種社會形象的人物。一月份里還有一個猴,就是慈禧畫的猴,猴在吃柿子。大家都說慈禧有代筆畫的問題,晚清時候國庫銀兩也緊張,她經(jīng)常拿自己的字或畫去賞給底下的人作為獎勵。當(dāng)然她賞的實際上都是宮廷畫家代筆的東西,她自己也畫,但是不會賞,這幅猴就是留在我們故宮里沒有賞的。我們選畫有兩個原則,一是求真,不能有假畫,甚至有爭議的畫我們都不要上;再一個還要求新,在這本日歷中,我盡量選以前沒有發(fā)表過的,像這幅慈禧畫的猴,都是從庫房里專門找出來的,還有張大干的哥哥張善孖畫的白猿,這些都是從來沒有出版過的。另外還要盡量全,人物,花鳥,各種題材都有,因為它的受眾面太廣了。”
有故宮博物院做后盾,《故宮日歷》的素材可謂取之不竭。祝勇表示故宮博物院有180萬件文物,李湜計算了一下,“按一年365天算,能編五千年。如果按取其精來編的話,也能編上百年。我想如果一個人一生要是翻閱《故宮日歷》,他能把關(guān)于故宮歷史的碎片連接起來,可以補綴出一個故宮宮廷史方面的完整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