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濱海食用菌技術研究所 (242050) 張 時 汪尚法 張士罡
?
黑木耳防污染多茬高產(chǎn)栽培
江蘇省濱??h濱海食用菌技術研究所 (242050) 張 時 汪尚法 張士罡
黑木耳正常情況下應出4茬耳,但目前有些頭茬耳采收后,沒等2茬耳長出就感染了雜菌,造成2~4茬耳產(chǎn)量降低,甚至絕收,影響了效益。江蘇省濱海縣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所經(jīng)過多年實踐,找出了黑木耳易受雜菌污染的原因,探索出一套黑木耳防污染多茬高產(chǎn)栽培新技術,使雜菌的污染率下降到最低,污染率僅0.5%,生物效率達120%以上。現(xiàn)將黑木耳防污染多茬高產(chǎn)栽培技術作一介紹,以供參考。
(1)高溫影響 袋內(nèi)溫度超過38 ℃,菌體蛋白即變性,導致菌絲死亡,菌絲體逐步變軟、吐黃水,在采耳處首先感染青霉菌等雜菌,最后全部感染。
(2)采耳過晚 采耳過晚會使子實體失去彈性、老化,體內(nèi)營養(yǎng)外流,造成爛耳。
(3)耳根殘留 上茬耳耳根沒清理干凈。殘留的耳根因傷口外露,易直接感染雜菌。
(4)菌絲體斷面沒愈合就澆水或澆水過勤 采耳時菌絲體產(chǎn)生新斷面,長勢很弱,抗雜菌能力差,這時澆水催耳,很容易產(chǎn)生雜菌感染。
(5)草簾子腐爛發(fā)霉 蓋在栽培袋上遮陽保濕的草簾子,由于澆水過勤,造成出2茬耳時,已發(fā)霉腐爛,感染雜菌,并使栽培袋感染雜菌。
(6)床面未清理 采耳后的床面,常會散落采耳時掉下的培養(yǎng)基、子實體及草簾子掉下來的廢棄物,蓋上草簾澆水后,產(chǎn)生雜菌,而后蔓延到栽培袋上。
(7)草簾子、床面濕度大 采完耳后,在2茬子實體形成前,菌絲體有個愈合斷面、休養(yǎng)生息、積聚營養(yǎng)、高溫低濕的階段。倘若采耳后直接將袋擺在潮濕的出耳床上,蓋上濕草簾,潮濕不見光,則很易產(chǎn)生雜菌污染。
(8)采耳后的栽培袋未經(jīng)直射光干燥 采耳后將袋直接放在直射陽光下降濕殺菌,可抑制霉菌生長,菌絲愈合恢復快。但應注意避開中午高溫強光。
(1)及時采耳 子實體朵片充分展開,邊緣變薄起褶子,耳根收縮時便可采收。這時采收的黑木耳彈性強,營養(yǎng)不流失,質量最好。
(2)子實體連根摳凈 采耳時掀開草簾,讓陽光照射,使子實體水分下降,子實體適度收縮,采收時不易破碎,利于連根拔下。拔凈根利于下茬耳形成,無殘留耳根可抑制霉菌生長。
(3)草簾定期消毒 草簾一直裸露在外,并含有大量水分,極易產(chǎn)生雜菌。因此,必須在出耳前、采耳后用克霉王消毒,以防草簾腐爛或生雜菌。
(4)清理床面,徹底消毒 采完耳的床面移開草簾和栽培袋,將床面殘留的培養(yǎng)基、子實體,草簾子掉下的殘余物清理干凈,然后用克霉王、甲基托布津等藥物消毒。
(5)栽培袋、出耳床、草簾必須經(jīng)日曬 栽培袋每面都應曬著,曬3~5小時(應避開正中午曬),使采耳處菌體表面干燥。床面和草簾應徹底晾曬。然后擺上曬完的袋,蓋上曬干的簾子,養(yǎng)菌7~10天,接著按第1茬出耳方法管理。這階段要注意通風,嚴防超溫。
(6)安排適宜出耳期 子實體生長期應盡量選擇在當?shù)貧鉁?0~25 ℃期間。如遇高溫,可掀起草簾,曬干袋上生長的耳,使它停止生長,防止爛耳,待溫度下降后再澆水繼續(xù)管理出耳。
(7)日曬后增加噴水 生產(chǎn)3茬耳時,因出耳后勁不足,耳片生長緩慢,故要減少噴水次數(shù)與噴水量。當耳片生長明顯停滯時,應掀起草簾,讓陽光(避開強光)將耳片、床面曬干,再蓋上草簾,2~5天后噴水,注意勤噴、噴霧。注意要澆就澆透,要干就干透,否則影響木耳正常生長。同時可結合澆水,追施菇豐素、三十烷醇等營養(yǎng)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