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堂
(西北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馬玉堂
(西北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則,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總結新時期中國宗教實踐新特點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內涵。
宗教工作會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分析我國宗教工作形勢,研究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地組織和凝聚廣大信教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方法分析宗教現(xiàn)象和宗教問題,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基礎。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chǎn)生的歷史現(xiàn)象,有其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必然規(guī)律和賴以存在的自然、社會和認識根源,本質上是以超自然、超人間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著人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這種力量神圣化,使之成為主宰人們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是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形式。宗教既有其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國家實行政教分離、教育與宗教分離;各宗教一律平等;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享有平等權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宗教的基本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也是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同中國宗教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其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總結和概括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關于宗教問題的重要論述,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關于宗教問題的新思想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當代中國,分析解決宗教問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并在解決中國宗教問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對其豐富和發(fā)展。
第一階段,毛澤東思想關于宗教的基本理論和政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準備和寶貴經(jīng)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并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為隨后大規(guī)模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在此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原理,正確認識和處理革命和建設中的宗教問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關于宗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和理論準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政教分離,共產(chǎn)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張各少數(shù)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其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推行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三自”方針,使天主教、基督教成為我國教徒自辦的宗教事業(yè);支持愛國宗教界人士進行了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廢除了宗教封建特權和壓迫剝削制度;黨提出了宗教問題的“五性”(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和統(tǒng)戰(zhàn)論,認為應當按照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來處理同宗教界的關系,指出宗教信仰是人民內部的思想信仰問題,不涉及政治問題,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可以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共同奮斗,這有利于民族大家庭的團結互助合作,也符合革命和建設的整體利益。這一時期,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體現(xiàn)了具體分析我國宗教問題的實際,并從實際出發(fā)解決我國宗教問題的特點。
第二階段,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關于宗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定,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宗教問題上,在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宗教問題上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基礎上,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關于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82年,中央印發(fā)《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宗教問題,闡述了黨關于宗教的本質、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觀點,回顧了我國宗教的基本狀況,闡明了黨的基本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思路,恢復和澄清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原則,實現(xiàn)了黨在宗教工作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备且愿敬蠓ǖ男问?,把既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內容確立了下來。這一時期黨的宗教工作,從理論上撥亂反正,反映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和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宗教關系的新特點。
第三階段,“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中,關于宗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隨后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實現(xiàn)了宗教工作的重要突破。1993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就宗教問題強調了“三句話”,即全面正確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三句話”為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199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guī)定》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宗教立法工作取得重要進展。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同志發(fā)表《論宗教問題》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宗教存在的長期性、宗教問題的群眾性和特殊復雜性,提出了宗教工作“四句話”指導方針,即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會后下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全面部署了新世紀初的宗教工作。新世紀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鞏固和發(fā)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維護穩(wěn)定,增進團結,為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第四階段,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xù)推進宗教工作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關于宗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宗教工作座談會,首次將“四句話”明確為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并科學闡明了其主要內涵。同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綜合性行政法規(guī)《宗教事務條例》,有力推進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進程。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和新修改的黨章、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都將“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納入其中,標志著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指導地位正式確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先后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文化繁榮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等新論斷,進一步深化和提高了對宗教社會作用的理論認識,制訂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政策,成為新世紀新階段宗教工作的重要特征。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黨的宗教政策,從“四句話”擴展為六句話:“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信教群眾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的團結,發(fā)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秉h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要“促進宗教關系的和諧”。宗教和諧理念,成為了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宗教關系的新內涵和宗教工作的新目標。黨還進一步深化了對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認識,強調必須以科學的、歷史的觀點看待宗教,必須從戰(zhàn)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這一時期構建和諧宗教關系成為很鮮明的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帶領全國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團結凝聚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與全國人民一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凝心聚力、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發(fā)展,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2015年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必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發(fā)揮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服務。2016年中央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科學分析了宗教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闡明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提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新境界。這次會議,明確回答了進一步推進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一些新問題,為今后一段的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宗教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現(xiàn)象,信教群眾既是宗教的載體,更是宗教的主體。因此,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都是黨執(zhí)政的重要基礎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推動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的差異遠小于政治認同和經(jīng)濟利益上的一致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將能不能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作為評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為此,首先,要切實尊重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在全社會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信教群眾信教的自由,也尊重不信教群眾不信教的自由,形成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之間彼此尊重、和睦相處的良好局面,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力量。其次,要在信教群眾中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使之在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等方面形成廣泛共識,并身體力行。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公民教育,提高法制觀念,引導信教群眾正確看待教法與國法的關系,將宗教活動納入到法律的軌道中,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違法。還可利用宗教本身的力量做好群眾工作,通過對宗教教義做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闡釋,倡導中正、平和、寬容、良善、慈悲、和諧等價值準則,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防止宗教狂熱和宗教極端思想,充分調動和保護信教群眾的積極性,發(fā)揮廣大信教群眾在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
辯證地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宗教是一種積極性和消極性共生共存的社會現(xiàn)象。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其兩重性,盡可能地發(fā)揮積極性抑制其消極作用。目前我國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主流是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和聚合各種積極因素。我們可以通過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參與經(jīng)濟建設、促進社會穩(wěn)定、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弘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生態(tài)文明、提升道德素養(yǎng)、開展公益慈善、推動民間外交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要防止出現(xiàn)宗教狂熱和宗教極端,對宗教教義教規(guī)中不符合時代進步和現(xiàn)代文明的內容進行揚棄,對影響到國家安全、危害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的活動堅決抵御。
要完整準確地理解黨的宗教工作方針。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是一個有機整體,既有重大政策和原則,也有根本方向和目的,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去把握和理解。做好宗教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從我國國情和宗教具體實際出發(fā),汲取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制定出來的。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要最大限度把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團結起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要引導信教群眾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習總書記明確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這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必然要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思想體系,一是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和禮儀制度的同時,在信仰和社會實踐中對教義教規(guī)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述。二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我國宗教,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行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的教育。三是堅持愛國愛教的統(tǒng)一,正確處理教規(guī)與國法的關系。四是堅持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中多元包容、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形成和合與共,包容互鑒的宗教生態(tài)。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就是要求宗教要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相適應,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做到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
要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習近平強調,要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當前,我國宗教領域總體保持和諧穩(wěn)定,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宗教關系總體和諧。在我國,宗教關系包括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系。促進宗教關系和諧,這些關系都要處理好。處理我國宗教關系,必須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強化黨的執(zhí)政基礎這個根本,必須堅持政教分離,堅持宗教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實施,堅持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規(guī)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jié)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要保護廣大信教群眾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和教規(guī)的關系,提高法治觀念。宗教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題中之義,也是宗教自身得以發(fā)展的前提,既要重視宗教與外部因素的關系和諧,也要重視宗教內部的和諧,使宗教在回歸宗教本位的前提下盡可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宗教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中有著重要地位。做好宗教工作,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認識宗教工作的重要性,統(tǒng)一思想,明確任務,把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宗教工作,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服務。宗教領域的問題大多表現(xiàn)在基層,大部分宗教事務產(chǎn)生在基層。做好基層宗教工作,有利于鞏固基層政權、保持社會穩(wěn)定、維護群眾利益。
要建立健全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宗教事務管理網(wǎng)絡,建立鄉(xiāng)(鎮(zhèn))、村兩級宗教工作責任制??h政府要有宗教工作機構,鄉(xiāng)(鎮(zhèn))、村要有人從事宗教工作。城市街道、社區(qū)、學校和企業(yè)等也要建立相應的宗教工作網(wǎng)絡,明確工作范圍和各自職責,真正把宗教工作責任落實到基層,落實到涉及宗教問題的各個領域。還要堅持不懈地對黨員、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黨的宗教政策的教育,樹立正確的宗教觀,保持自身的純潔性。
鞏固和發(fā)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持續(xù)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教群眾和愛國宗教界人士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積極力量,對他們要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觸、多談心、多幫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過解決實際困難吸引人、團結人。將信教群眾和愛國宗教界人士凝聚在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加強和夯實黨的執(zhí)政之基,不斷壯大社會主義建設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中國化新境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宗教理論一脈相承,又不斷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它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時俱進的結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宗教工作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標志著我國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不斷走向成熟。
[1]馬占成.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J].中國宗教,2016,(05).
[2]高峰.學習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J].中國宗教,2016,(05).
[3]國家宗教事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學習讀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楊士宏責任校對馬倩)
2016-05-20
馬玉堂(1974—),男(回族),甘肅康樂人,教授,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民族宗教理論研究。
B92
A
1001-5140(2016)05-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