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悲憫情懷,人性光輝
——《橋邊的老人》課堂實錄
李娟
我們學習過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罚先松5貋喐鐬榱吮W〈篑R林魚,與鯊魚展開殊死搏斗。海浪已經平息,戰(zhàn)斗已經結束,但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宣言還回蕩在我們耳邊。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另一篇關于老人的小說《橋邊的老人》。
這篇小說取材于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zhàn)。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zhàn)爆發(fā),共和政府軍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軍展開激戰(zhàn)。戰(zhàn)爭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是這篇小說關注的對象。
教師:瀏覽課文,梳理情節(jié)。小說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大致寫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小說1、2兩段交待主人公和環(huán)境。主人公是老人和 “我”,“我”也許是個戰(zhàn)地記者,也許是與法西斯對立的陣營中的戰(zhàn)士?!氨茈y的人群、運送物資的士兵、在塵土中躑躅的農夫”暗示了社會環(huán)境:戰(zhàn)爭即將來臨。第3段到第35段,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是“我”和老人的對話。最后一段交待故事的結局,老人沒有走。
(一)品對話
教師:下面我們來賞析小說的主體部分,品讀“我”和老人的對話,揣摩老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小說的主旨?!拔摇焙屠先说膶υ捇旧鲜恰拔摇眴柪先舜??!拔摇敝饕獑柫死先四膸讉€方面的問題?
生(齊):問故鄉(xiāng),問政治態(tài)度,問動物。
師:嗯。問政治態(tài)度包含在問動物里面,所以總體上可以視為兩個問題:問故鄉(xiāng)和問動物。下面我們就逐一梳理吧。
1.問故鄉(xiāng)
師:老人提到故鄉(xiāng)后“高興、微笑”,從這一細節(jié)中你讀出了什么?“最后一個離開”說明了什么?
生1:老人提到故鄉(xiāng)便不由自主地“微笑”了,暫時忘記了眼前艱難兇險的處境。可見,老人是多么熱愛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老人最溫暖的回憶。
師:老人呆在那兒照料動物,是最后一個離開故鄉(xiāng)圣卡洛斯的。這個細節(jié)說明了什么?
生2:說明他對故鄉(xiāng)十分眷戀!戰(zhàn)爭來臨,他“只得撇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動物,他心中很舍不得,不愿意離開。
師:讓動物被炮火摧殘,老人的內心又是多么苦澀,多么悲哀?。ò鍟壕鞈俟枢l(xiāng))
2.問動物
師:除了對故鄉(xiāng)的眷念,我們還能讀出老人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第6段至第35段,從中找出老人嘮叨動物的句子。從這些句子里你能讀出些什么?請大家討論探究。(學生分角色朗讀、討論)
生3:我找到了第17段中的“沒家,只有剛才講過的那些動物”。從這個句子中,我讀出了老人的孤苦無依。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凄涼,他沒有家,只有幾只小動物與他相依為命,小動物就是他的親人。
生4:我找到的是第28段的“在炮火下它們怎么辦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為要開炮了?!蔽易x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戰(zhàn)爭迫使老人離開他的家園,他的命運很悲慘。
師:戰(zhàn)爭讓孤獨的老人離開他視為親人的動物,連最后這點溫情也要剝奪。
生5:我注意到老人四次嘮叨動物的話,這些句子分別是:“貓,當然不要緊。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么辦呢?我簡直不敢想?!薄柏埵遣灰o的,我拿得穩(wěn)。不用為它擔心??墒?,另外幾只呢,你說它們會怎么樣?”“可是在炮火下它們怎么辦呢?”“嗯,(鴿子)當然會飛。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罷?!边@些句子里幾乎都有“可是”“它們怎么辦呢”這樣的句子。足以看出老人對動物的命運憂心忡忡,他的心中充滿焦慮,可見老人是一個善良的人。
師:嗯,你找得很全,而且善于比較分析。除了可以讀出老人的善良,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解讀呢?
生6:戰(zhàn)爭來臨,大家都只顧自己逃命,誰還會顧及動物的生死存亡呢?動物在戰(zhàn)爭中是最無辜,最無助的,它們?yōu)閼?zhàn)爭買單,可是對人類的仇恨卻一無所知。戰(zhàn)爭的雙方,誰會關注生命被扼殺、被銷毀、被剝奪呢?但是老人卻覺得這是世界的價值所在,可以看出老人身上的人道主義精神?。ㄉ恼疲?/p>
師:非常精彩的解讀!也就是說除了鞭撻戰(zhàn)爭,我們還讀到了老人關愛弱小的悲憫情懷,老人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板書:鞭撻戰(zhàn)爭悲憫情懷人性光輝)
師:此時我想,老人不關心政治也就不奇怪了吧?!罢胃也幌喔伞边@句話,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
生7:用厭惡的語氣吧。
師:好,那你給我們讀一讀看吧。(生7讀)這種語氣表達了老人怎樣的情感?
生7:厭惡戰(zhàn)爭。
師:不錯。這句話還可以用其他的語氣來讀嗎?
生8:應該用平淡漠視的語氣讀吧。(生8讀)
師:你為什么覺得應該這樣讀呢?
生8:他不關心政治,只關心動物,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師:剛才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不管以怎樣一種語氣讀,作者意在說明政治離一個古稀老人太遙遠,他只想跟動物一起過安靜和平的生活,他要穩(wěn)穩(wěn)的幸福!這是老人內心最卑微的渴望。(板書:渴望和平)
師:那么,明知此處即將成為戰(zhàn)場,“我”幾次勸老人離開,他為什么懶得動彈、不欲離開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談談你的看法。
生9:文中說到“他太累了,走不動了”“我76歲了。我已經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動了”一方面是他年老體弱,長途跋涉后疲憊不堪走不動了。另外到巴塞羅那老人也“沒有熟人”,不如在故鄉(xiāng)生活自由親切。
師:對,老人此刻已經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找不到情感的慰藉和心靈的寄托,走或不走對他來講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他的未來一片“茫然”,他的臉上全是“木然”。老人不想離開,“終于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他說了兩句話:“那時我在照看動物”“我只是在照看動物”。老人強調的是哪一個詞?
生10:強調的詞語是“只是”。
師:誰能跟我們說一說這個詞蘊含著老人什么情感呢?
生11:我覺得老人打心眼里怨恨戰(zhàn)爭,譴責戰(zhàn)爭為什么要毀了這一切。
(二)悟結局
師:下面我們來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除了寫老人沒走,這一段還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復活節(jié)”在此有更深層的含義嗎?
生12:還寫了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羅挺進,再次點明環(huán)境,呼應開頭。
生13:“天色陰沉,烏云密布”渲染了陰沉壓抑的氛圍,烘托了“我”對老人命運的深深擔憂。因為“天色陰沉,烏云密布”“法西斯飛機沒能起飛”,加上“貓會照顧自己”,這些成為老人“僅有的幸運”。
師:但飛機起飛只是時間的問題,戰(zhàn)爭爆發(fā)不可阻擋。老人和動物最終的結局還是死亡,“幸運”一詞透著“濃黑的悲涼”。此刻我們再來看“那天是復活節(jié)的禮拜天”,除了點明時間,“復活節(jié)”還有什么更深層的含義嗎?
生(討論后明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jié)因此得名。復活節(jié)象征重生、拯救、希望。但是復活節(jié)與戰(zhàn)爭、死亡構成了巨大反差。
師:戰(zhàn)爭讓一位耄耋老人漂泊異鄉(xiāng),讓動物不得安生,讓希望與和平成為泡影,強化了作者鞭撻戰(zhàn)爭殘忍罪惡的感情。如果政客能夠摒棄自己的私欲,放下手中的屠刀;如果我們都能像老人一樣關愛弱小,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喚醒心中善良的人性,也許我們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救贖,獲得重生和希望。可見,作者賦予“復活節(jié)”象征意義,強化了鞭撻戰(zhàn)爭的情感,謳歌了老人的悲憫情懷和人性光輝,表達了渴望和平的主題。
小說《橋邊的老人》僅由一幅畫面、一段對話構成,仿佛一個小小的窗口,以小見大地揭示出戰(zhàn)爭的殘忍罪惡,顯示出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老人的悲憫情懷和人性光輝,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