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銳龍,李華鋒,譚永振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廣州 510260
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老年人干燥綜合征短期臨床觀察
謝銳龍,李華鋒,譚永振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廣州 510260
目的:觀察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加減治療老年人干燥綜合征臨床療效。方法:將34例老年人干燥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2組。西醫(yī)組給予強的松15mg,雷公藤多甙片20mg;中西醫(yī)組在西醫(yī)組治療基礎加用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2組均治療8周。結果:中西醫(yī)組總有效率86.4%,西醫(yī)組總有效率66.7%,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后唾液流量、血沉(ESR)、IgG及疾病活動指數(shù)(EULA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西醫(yī)組唾液流量、EULAR與西醫(yī)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加減聯(lián)合小劑量激素及小劑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療老年人干燥綜合征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緩解患者的口干癥狀,降低患者的EULAR指數(shù),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干燥綜合征;老年;麥門冬湯;芍藥甘草湯;雷公藤多甙
干燥綜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種主要侵犯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淚腺受侵犯為主,呼吸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陰道等外泌腺均可累及,且常出現(xiàn)腺外病變,其患病率約0.5%~5%[1],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風濕疾病。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干燥綜合征的患病人群也迅速增多,但目前國內文獻對此研究的報道較少。筆者以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原發(fā)性SS,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住院及門診SS患者,共34例,年齡62~87歲,男6例,女28例。將34例患者隨機分2組,中西醫(yī)組22例,男4例,女18例;年齡62~87歲,平均(70.0±5.2)歲。西醫(yī)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齡63~84歲,平均(71.8±6.7)歲。2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的患者均符合2002年修訂的SS國際診斷(分類)標準,并排除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惡性淋淋巴瘤、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以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其它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
2.1 西醫(yī)組 給予強的松15 mg,每天早上口服。雷公藤多甙片(福建匯天生物制藥有限公司)20 mg,每天1次。
2.2 中西醫(yī)組 在西醫(yī)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方。處方:黨參、茯苓、蕤仁肉各10 g,麥冬、白芍各20 g,法半夏9 g,葛根15 g,炙甘草5 g(中藥配方顆粒,廣東一方制藥公司),每天1劑,分2次服。
2組均治療8周。
3.1 觀察指標 按歐洲風濕病聯(lián)盟提出的新的SS疾病活動指數(shù)(EULAR)進行評分[2](0~30分),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得分情況。唾液流量測定:置小杯于腮腺導管口,在舌邊緣滴數(shù)滴檸檬汁,15 min內收集自然流出唾液,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唾液量。SchimmerⅠ測定:采用5.0 mm×3.5 mm濾紙1片,距一端5 mm處折成直角,將該端置入眼瞼結膜內,5 min取下濾紙,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值。實驗室指標: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沉(ESR)、血清IgG值。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緩解,唾液流量增加≥50%,ESR下降≥50%,或IgG下降≥2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唾液流量增加≥25%(且<50%);ESR下降≥25%(且<50%),或IgG下降≥10%(且<20%)。無效:臨床癥狀緩解不明顯,唾液流量增加<25%,ESR下降<25%。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西醫(yī)組顯效5例,有效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6.4%;西醫(yī)組顯效1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66.7%;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4,P>0.05)。
4.3 2組治療前后唾液流量、Schimmer I試驗、ESR、IgG及EULAR比較 見表1。2組治療前后唾液流量、ESR、IgG及EULA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西醫(yī)組唾液流量、EULAR與西醫(yī)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唾液流量、Schimmer I試驗、ESR、IgG及EULAR比較()
表1 2組治療前后唾液流量、Schimmer I試驗、ESR、IgG及EULAR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中西醫(yī)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中西醫(yī)組西醫(yī)組n時 間22 12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唾液流量(mL/15min) 1.07±0.57 1.47±0.33①1.04±0.53 1.18±0.44①②SchimmerI (mm/5min) 3.23±1.90 3.32±1.58 3.03±1.44 3.58±1.73 ESR(mm/1h) 45.50±24.59 28.41±10.38①44.83±17.31 27.00±10.90①IgG(g/L) 19.15±3.20 17.28±2.39①19.00±2.62 16.96±2.53①EULAR 10.86±3.69 6.64±3.42①11.83±3.54 9.33±3.03①②
4.4 2組毒副作用 中西醫(yī)組有2例出現(xiàn)腹部不適,納差癥狀加重,其中1例患者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輕度升高(2倍以內);西醫(yī)組1例患者出現(xiàn)頭暈、心悸、乏力癥狀加重。
由于SS病情進展緩慢,老年患者對于本病引起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一定的耐受性,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及時進行臨床診治,其發(fā)病時間(病程)難以統(tǒng)計?,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羥氯喹、甲氨喋呤及環(huán)孢素A等藥物對治療SS具有緩解病情和減少患者血漿中的急性期蛋白的產(chǎn)生和降低已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水平[1]。但由于以上藥物毒副作用明顯,老年人長期使用存在安全隱患,臨床使用并不普遍。因此,尋找適合老年SS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現(xiàn)實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使用小劑量強的松和小劑量雷公藤多甙片,并(或)結合中醫(yī)藥治療老年SS,取得一定的臨床疔效。雷公藤多甙片臨床用上RA、SLE等風濕疾病較廣泛,但有關治療SS的報道并不多,本研究說明小劑量強的松和小劑量雷公藤多甙片聯(lián)合治療SS是有效的,老年人使用短期內較為安全。通過2組治療前后的比較,雖然總有效率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唾液流量測定和EULAR指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中西醫(yī)組優(yōu)于西醫(yī)組,說明本中藥(復方)對改善老年SS患者的口干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SS屬中醫(yī)學燥痹、燥證范疇。其病機多被認為“陰虛之體,內傷積勞,精氣內耗,漸至精血虛少,諸臟失濡,氣陰虧虛;亦有熱邪內積,日久陰津虧耗,化為內燥,精血津液虧損,機體孔竅無以濡潤;或因三焦氣化不利,中焦脾胃轉樞失司,津液運化敷布失?!盵3]。正是基于以上發(fā)病機制,治療上以滋補陰津為基本原則。本研究采用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加減而成,方中麥冬養(yǎng)陰生津,清降虛火,潤肺益胃為君藥。人參益氣生津,補中益肺;白芍滋陰養(yǎng)血,斂陰和肝,逐血痹,二者共為臣。半夏降逆和胃,通胃氣;葛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與白芍共用,具解肌止痛之效;蕤仁肉養(yǎng)肝明目,治目暗羞明;茯苓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四味共為佐藥,炙甘草補脾和胃,并起調和作用,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陰生津、清燥布津之效。現(xiàn)代中藥研究發(fā)現(xiàn)麥冬中所含麥冬多糖可降低干擾素-γ(IFN-γ)及白細胞介素-10(IL-10)的表達,防止頜下腺被淋巴細胞浸潤,從而起到保護頜下腺的作用[4];而白芍所含白芍總苷可以緩解SS患者的口干、眼干澀癥狀,并能降低患者的血沉和γ球蛋白的作用[5]。綜上,小劑量激素聯(lián)合小劑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療老年SS是安全、有效;聯(lián)合中醫(yī)藥麥門冬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能更好地緩解患者的口干癥狀,降低患者的EULAR指數(shù),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1]左曉霞,陶立堅,高潔生,等譯.凱利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944-962.
[2]丁艷,何菁.歐洲風濕病聯(lián)盟提出新的干燥綜合征疾病活動指數(shù)[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8):567-568.
[3]孫麗英,吳曉丹.中醫(yī)學對干燥綜合征病因病機的認識[J].中醫(yī)藥學報,2008,36(5):5-7.
[4]李成萌,汪悅,孫麗霞,等.麥冬多糖對NOD小鼠頜下腺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2):198-201.
[5]魯靜,沈暉,劉新宇,等.白芍總苷治療干燥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16(1):78-80.
(責任編輯:馬力)
R442.8
A
0256-7415(2016)01-0053-02
10.13457/j.cnki.jncm.2016.01.025
2015-06-22
廣東省中醫(yī)藥局課題(20131263)
謝銳龍(1969-),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西醫(yī)結合風濕病臨床診治工作。
譚永振,E-mail:xie_ruilong@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