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軍
(山東省昌邑市濰水學校)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探究
◆黃光軍
(山東省昌邑市濰水學校)
物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樣更能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思想,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引入生活之水,開展生活化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從由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全面發(fā)展 有效教學
物理學科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新課改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摒棄以往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要從學科的內在規(guī)律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為鋪墊,以幫助學生獲取豐富而直接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為理性認知,達到對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形象認知與靈活運用。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照本宣科、紙上談兵,而是要物理教學與豐富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物理教學富有生命的活力,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與消極情緒,帶領學生展開主動而快樂的物理探究,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享受學習,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成功的前提。只有讓學生帶著高漲、激昂的情緒來展開認知活動,對所呈現的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才能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才能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揮智慧力量,閃現創(chuàng)新的火花,展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活動,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運用生活化教學,不再是枯燥機械地講解知識,而是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引入新知的學習,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真實性與熟悉感,更能縮短學生與學科的距離,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放松,進而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主動性。
2.深刻理解抽象知識。物理知識抽象深奧,而中學生往往并不能直接地理解,而是需要借助直觀的事物或情境以獲取感性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而上升為理性認知。生活化教學不再是孤立的知識講解,不再是學生機械的記憶,而是將抽象深奧的知識寓于豐富而直觀的生活之中,將學生帶入直觀的生活場景之中,讓學生從豐富的生活中來獲取大量的感性信息,再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進而深入知識的本質,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深刻理解。如在學習密度這一概念時,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告訴學生密度的含義,學生只能機械記憶,并不能深刻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現象來設計這樣兩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鐵塊和棉花哪個重?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鐵塊重。接著問第二個問題:一個小鐵釘和一大袋子棉花哪個重?學生答道:棉花重。這與前面相矛盾,學生若有所思,那么如何來比較鐵塊與棉花的重量呢?進而使學生粗略地認識到相同體積的鐵塊比棉花重。在學生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密度這一概念,從而與學生一起總結出密度就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這樣學生的理解是深入本質的,是真正的理解性記憶與運用。
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學習物理的價值就在于服務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學以致用,以增強教學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1.設計富有實踐性的題目。隨堂訓練或是課后作業(yè)都不能機械地照搬教材或練習冊,而是要設計更多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富有實踐性的題目,以將學生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讓學生物理探究的視野引向寬廣的現實生活,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與運用能力。如學習了串聯與并聯電路,可以讓學生來幫助學校設計各教室的電路,要求用一個總開關來控制每一層樓道里的燈,各個教室內的燈由單獨的開關控制。如學習了摩擦力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來想辦法解決雪天路滑如何盡量避免車禍的發(fā)生。這樣富有實踐性的題目不再是讓學生機械記憶與運用,陷入繁重的題海戰(zhàn)術,這樣不僅不能深化學生的理解,還會讓學生對物理學科徹底失去興趣;而是讓學生在運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服務生活的過程中感受物理學科的實用性,同時更能讓學生真正地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能夠激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
2.開展豐富的課外小實驗。課外有著更充足的學習時間與寬廣的學習空間,從物理走向生活,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讓學生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現實理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動手,開展更多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來完成許多課堂上所不能完成的實驗,引導學生在豐富的實驗中來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教材上沒有、課堂上學不到的能力,以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務實的求學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我引導學生在課下積極動手,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運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來自制簡易溫度計、家庭電路的模型、簡易電動機、揚聲器、彈簧測力計、簡易氣壓計、簡易打氣筒等。這樣的課外小制作更有個性,更具創(chuàng)造性,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積極動腦,更加深刻地理解與運用這些原理,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牢固掌握;同時更能彰顯學生的個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更能還原教學的生動活潑,使教學富有生命的活力,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深刻地理解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1]包真凱.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教學中的“STS”模式.物理教師,2012,(02).
[2]李俊謙.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
[3]史先民.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中學物理,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