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俠
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曹文俠
傳統(tǒng)的經典文化在發(fā)展中更多凝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因而文化是傳承民族精髓的關鍵要素。很多專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倡導通過經典誦讀,提升教育改革發(fā)展新模式。在實施課程教改的同時,中小學的教育已經從傳統(tǒng)的誦讀逐步轉化為誦讀和理解相結合的閱讀課程。傳承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典誦讀工程在中國越來越火熱,越來越多的學校也將之納入學校教學之中,但由于其在學校的開展尚處于探索階段,理論與實踐上都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語文教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在誦讀中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為契機吸收民族文化之后,由此了解到誦讀是符合則以教學目標的,教學可以在誦讀活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落實具的誦讀活動細節(jié),并且在各方努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
由于經典誦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和文學功底,所以在詩歌學習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借助經典誦讀能夠體會到文學的特殊魅力,并且也能體會到詩歌的意蘊。曾有人這樣總結,一本好的古典著作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屬于當代,故而經典誦讀讓兒童更了解名家的想法和思想,借此能夠體會到大家的風范,即使兒童受到年齡限制不能完全地理解經典詩歌含義,這在無形中也會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的氣質。由此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大量或者長期的文學累計,讓孩子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受益匪淺。并且通過誦讀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開始誦讀的時候也許不了解深的含義,但是長期積累以后,對學生今后的文學理解和文學感悟有較大幫助。
1.塑造適合經典閱讀的氛圍
通過強化校園人文學習氛圍,進而增強國學氣息。因而在校園建設的時候要重視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因素,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目的是塑造人文校園景觀環(huán)境。第一,要重新的定義國學氣息濃烈的校風和校訓建設;第二,開展能夠調動學生誦讀活動的文化講座,學校需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狀況做好后期跟蹤考察工作,然后以此為基礎建立誦讀檔案,目的是考察學生的誦讀狀況,或者結合不同時間段的誦讀情況,給學生清晰的展示誦讀狀況。教師根據教學情況總結學生的不足,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誦讀質量。
2.以教材為主的經典誦讀
教材是相關領域專業(yè)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編輯的教學素材,由于教材的學習是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因而教學中完成基礎教材學習,才能真正的開展其他方面的高能訓練。目前教材上面選用的詩詞內容都很適合小學的年齡誦讀。例如李白的《靜夜思》。雖然詩歌內容簡短,但是語義簡短易懂,并且意味深長,集中教學的名家名作,十分值得學生學習。但是教學時由于版本的不同,還是有很大差異性,加之語文課程的開放性,讓教學活動更具有創(chuàng)新活力,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的地域要求,就要在自我發(fā)展中不斷的實現發(fā)展。教學時更要結合地域文化和本土教材的要求,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方法,借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
3.教師合理地把握課堂教學狀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大膽地誦讀,通過分組誦讀,跟隨著音頻誦讀和情境誦讀等形式,讓誦讀的效果加大。教師將課堂教學的重心和核心都集中在誦讀教學活動上,該教學理念的運用能夠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讓學生對語言有深刻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飲湖上初晴雨后》,其中有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艷抹總相宜。”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給學生營造陶醉其中的情境,在抑揚頓挫中讓學生有更多情感的體驗。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最好老師,加之小學生性格活潑多動,因而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能夠好好地學習。教師要將學生學習到的相似古詩詞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一方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外一方面加大學生的記憶能力。例如可以將描寫春天的詩歌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與《春夜喜雨》等的異同。通過比較不同的詩歌,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從而獲得對詩歌有深層次的體驗。
4.制定合理的誦讀時間
誦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開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興趣培養(yǎng),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學生在閱讀進程中能夠提升自己對知識或內容的理解。教師每天給學生規(guī)定誦讀時間,隨著學生年級升高,誦讀的時間逐步加長,給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誦讀習慣,長時間的誦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另外學生也可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有良好的標準指引,自己科學合理地安排誦讀時間,并制定誦讀計劃。例如有的學生習慣每天早上閱讀20分鐘,或者午睡的生活化閱讀10分鐘,在晚睡的時候再閱讀30分鐘,分階段的閱讀讓學生時刻對閱讀有新鮮感,并且有充足的時間消化閱讀內容,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總之,小學教育中實現誦讀教學,不僅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更能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學生的智力也得到發(fā)展,對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有顯著提升,一方面能夠建構兒童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讓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經典誦讀完成以后要發(fā)展建立完整的誦讀體系,目的是指導誦讀實踐活動,并將誦讀推廣到各級院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嶧城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