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盧 彤
高中選修課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
——基于《外國小說欣賞》的教學實踐探究
陳雯雯 盧 彤
如何帶領學生與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如何帶領學生打破原有的知識框架,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小說知識,這是我們在教學《外國小說欣賞》時的一大難題?!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說明:“學生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yōu)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边@就要求我們在外國小說欣賞教學方法方面作一些大膽的嘗試和革新。
學生對文本的思考路徑有時是單向的,要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思考體悟,可以從已有知識上進行遷移,也可以在新知識上進行擴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對比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性體驗,使學生更近距離地感受選文的魅力。
對比體驗,可以站在相似的角度,結合已學過的文本加以深化,如在“敘述”話題中,在講解“有限視角”和“全知視角”時,可鏈接必修二中的課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來更深入地詮釋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在擴展話題“主題”的多元性時,可以鏈接莫泊桑的《項鏈》;在領悟話題“結構”中的“延遲”手法時,可以鏈接《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在講解話題“情節(jié)”中的“搖擺”時,可以鏈接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這樣既可以將學生對話題要素的理解推向縱深,也可以在對應文本的解讀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品悟。
在《外國小說欣賞》教學中,我們要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對作品的人物和主題有一個更直接的感受。
《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明確表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電影欣賞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所以如何運用好影視素材,關鍵還是要立足于我們的教材,找到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真正學會“看電影”與“讀小說”。
在《清衛(wèi)兵與葫蘆》一文的結尾中,清衛(wèi)兵的葫蘆,輾轉于校役、古董店、富豪之手,每次都以高價轉出,這是在為最后的結局蓄勢。在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中,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情節(jié)游戲化的特點。劇情中,火車上到處是賊,大家都聚焦在傻根的錢包上,可錢包穿梭于不同的人手中,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一直爭斗和搶奪的居然是一包“冥幣”。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上演的不只是錢包的搶奪,更是對人性和賊性的斗爭,而主角更是為復蘇的良心搭上了性命。這種戲劇化的結尾也讓整部電影的主題顯得更加沉甸甸的。如果只是單調的分析文本,學生未必能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跌宕曲折,但是引入電影這種學生感興趣的媒介之后,打通了文本與學生的自身體驗,讓枯燥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
閱讀小說使學生收獲了一種審美體驗,而評論創(chuàng)作小說無疑是一次“生命擺渡”,通過創(chuàng)作收獲一種深層體驗。因此,在外國小說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是了解賞析小說,還應使學生的閱讀能應用于實踐,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欲望,鼓勵學生閱讀、思考、評論、創(chuàng)作。在外國小說教學中,我們運用“體悟創(chuàng)新法”教學模式,大膽地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改寫、擴寫、續(xù)寫,甚至是創(chuàng)作,在外國小說閱讀中填補文本的空白、缺失,讓學生把心靈的激蕩付諸實踐,這也是學生文學閱讀的第二次生命擺渡。
如《清兵衛(wèi)與葫蘆》一文中的結尾構思獨特,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意猶未盡。學生根據(jù)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對清兵衛(wèi)的結局頗有爭議。我們不防可以設計這樣一個課后作業(yè):清兵衛(wèi)對葫蘆的愛好和天賦被無情地扼殺了,你覺得故事到最后是否還有轉機?他從葫蘆收藏轉投到熱衷于繪畫,這個新的愛好能守得住嗎?請你根據(jù)文章主題,展開合理的想象,為小說續(xù)寫一個結局。這樣的續(xù)寫不但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做了進一步的深化,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外國小說的興趣,甚至提高了學生對記敘文的寫作,更能突顯對記敘中細節(jié)部分的考究。
《外國小說欣賞》教材中有很多的文本存在著再創(chuàng)作的空間,也有很多選文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學形態(tài),從小說文本演繹到影視劇本。比如《丹柯》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非常有戲劇性,場景浪漫悲壯,族人之間的對話也很有探究空間,很適合學生將其改編為課本劇去表演,學生在積累了課內文本體驗的基礎上,對小說中人物有了更深刻的體悟,也會演繹出不同的風格。對這個劇本再創(chuàng)作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很濃,也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
★作者單位:浙江永嘉縣上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