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益陽日報社,湖南 益陽 413000)
地市黨報做好服務新聞之我見
□劉曉
(益陽日報社,湖南益陽413000)
地市黨報一度給人們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對基層的關注、對普通百姓的需求考慮得不是很多。新的媒介技術飛速發(fā)展,對傳統媒體帶來巨大沖擊,擠占著地市黨報的發(fā)展空間,影響著地市黨報的地位。曾經輝煌的地市黨報,顯然不再是傳媒界的獨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生機,贏得青睞,筆者略陳管見。
服務的本義是指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然而,作為傳統媒體的地市黨報,在媒體多元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在不再依靠政府拔款,向市場要效益來謀求發(fā)展壯大的今天,必須加強服務性新聞的采編來吸引受眾,靠主動、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市場。
首先是搭建服務平臺。增進溝通是達成互相信任的基礎。地市黨報,在宣傳好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的同時,要主動服務基層,服務讀者,為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提供服務、提供幫助。就湖南《益陽日報》而言,近年來就開設了“小蔡問農事”“牛嫂逛街”等10多個主動服務受眾的欄目。通過記者和受眾之間的零距離接觸、親切溝通,進一步拉近了距離,增進了彼此之間感情。
其次是做好宣傳策劃。新聞宣傳是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生活中人們把宣傳當作“喉舌”,經濟生活中人們用宣傳來擴大影響。記者在采訪中常常能聽到一些企業(yè)家感嘆:“這年頭,百花齊放,競爭空前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贬槍@一悄然變化,益陽日報社即時調整思路,做出了相應的對策:成立了大型活動部,組織專門人員研究政策、收集市場信息,并策劃推出相應的欄目和活動主動迎合市場。如在《益陽日報》開辟“勞動最美麗”“向上向善”等欄目,弘揚社會正能量,策劃了“年度杰出人物”“綠色騎行”“年度汽車博覽會”等大型活動,以及各種圍繞當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階段性、戰(zhàn)役性宣傳特刊,贏得了讀者和廣告客戶的認可。據不完全統計,僅大型活動策劃這一項目就能為單位多增收300余萬元。
再次是多平臺立體服務。擁有快速高效的立體宣傳平臺,對擴大宣傳影響,提升品牌效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益陽日報社在做好做強《益陽日報》和《益陽日報·晚報版》兩張報紙的同時,成立新媒體部,管理經營益陽新聞在線網站、手機報、益陽大客戶端等網絡宣傳平臺,通過這些新媒體的同步宣傳,有效填補了傳統媒體受版面、時間等制約的缺點,使短腿變得不短,長腿變得更長,有效滿足了廣大讀者的不同閱讀習慣,進一步擴大了宣傳影響,提升了品牌效應,贏得了兩個效益的最大化。
要做好服務新聞,并非是一個或幾個記者的個人行為,而應是整個單位的共同責任。記者直接與受眾打交道,可視作為受眾提供服務的“窗口”,編輯、印刷、發(fā)行等其他部門的配合支持,才是真正為受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保障。要做好服務新聞,為受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就得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科學機制,提升服務標準,引導全社員工不斷加強學習,激勵大家經常深入基層與受眾交友談心,讓自己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真正把這張報紙辦成受眾喜歡的服務平臺。
一是拓寬訴求渠道。因為黨報的特殊身份,其大部分新聞是從上到下的強加式報道,對接收和反饋普通受眾需求的信息量極為有限。因此,拓寬受眾的訴求渠道十分必要。就益陽日報社的做法來說是相對成功的:設立熱線內參部,向社會公布新聞熱線,24小時接聽廣大受眾訴求和新聞報料。并對采納的重大新聞題材給予適當的新聞報料獎勵,以此激發(fā)參與熱情。更重要的是廣大受眾什么時候有需要、有訴求,隨時都可以向媒體尋求幫助。同時,與市長熱線綁定,對讀者們反映的一些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個案作剖析報道,再協調、督辦解決。對一些老大難問題或暫不宜公開報道的問題,采取內參的形式,報送相關領導,為市委、政府下一步的決策或問題解決提供參考依據。使其成為市委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加速問題解決的“直通道”。
二是健全獎懲機制。無論什么單位,要增加員工的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就應建立和完善與之相應的獎懲機制,不僅是物質方面的還要有精神層面的。益陽日報社對此有自己獨特的作法:年初,單位對個人和部室下達年度目標責任,年終考評時與績效掛鉤,再根據目標責任完成情況獎懲。對那些為單位爭得榮譽的個人,在評優(yōu)、評先或提拔重用時優(yōu)先考察。如在國家級媒體刊發(fā)有關當地新聞稿件的,獲各級新聞獎的作品等,單位都會給予相關個人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真正讓每一位取得成績的采編人員“名利雙收”,激發(fā)全員的工作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對出現重大差錯的處罰也十分嚴厲,如,姓名、地名、時間等差錯,除現金處罰外,還要通報批評,使人不敢有半點疏忽,無形中形成了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三是提升服務技能。筆者認為,地市黨報從業(yè)人員的政治意識、思想道德和業(yè)務水平,直接決定著服務質量的優(yōu)劣。任何工作能良好地完成都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業(yè)務技能,責任心的培養(yǎng)來源于對我們本職工作的熱愛,來源于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當我們把服務質量跟單位、跟個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時,就會自覺地減少差錯,做好本職工作。益陽日報社每年都要組織全社員工集中學習從中央到地方的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每季度都要組織采編人員業(yè)務知識培訓、考試,每周要召開周前會進行點評,每日都開展評報張貼,到了年底還要評選出一批優(yōu)秀記者、編輯、優(yōu)秀共產黨員。同時,每年還聘請社會各界人士定期對記者、編輯的服務測評,公開征詢意見和建議。這樣不僅有助于社領導了解記者、編輯的情況,因材施用,對癥下藥,也有助于記者、編輯本人反省自己,聞過即改,在全社上下真正形成了濃厚的“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的學習和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