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琳
(甘肅平?jīng)鲮o寧縣第三中學)
淺談物理實驗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指導
◆吳潔琳
(甘肅平?jīng)鲮o寧縣第三中學)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新課改要求。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必須重視學法的指導,物理教師要充分運用靈活的教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實驗教學 教法 學法 指導
1.開設物理實驗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實驗閱讀課就是課堂內(nèi),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練習。教師首先告訴學生實驗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操作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實驗原理,學會實驗步驟,完成練習;課堂小結(jié)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
2.注重實驗課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物理實驗中概念的建立、結(jié)論、公式、定理的總結(jié)過程,蘊藏著深刻的物理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成績的做法,應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出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實驗的形成過程、操作的探索過程,結(jié)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從而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1.重視“控制變量”學法的運用
物理實驗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控制什么?改變什么”,這些都是幫助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如在“電流、電壓、電阻”的教學實驗中,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就需要在保持電阻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那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辦法就是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如果讓學生去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要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教師在實驗中要換用不同大小的電阻,以使學生觀察電流隨電阻的變化情況。又如何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呢?辦法就是要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又如在研究影響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就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改變,而要改變壓力大小,就要觀察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如何控制不變?辦法就是要始終保持木塊的底面與木板接觸。如何改變壓力大???辦法就是在木塊上添加砝碼改變壓力。當然,在此實驗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觀察掌握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電功、焦耳定律等,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總之,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
2.重視“類比”學法運用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會運用類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實驗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fā)思想的火花,實現(xiàn)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如在“電壓”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后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么,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如此,學生就很容易通過這種類比的學習方法,理解了電壓是電流形成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等等。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重視物理“比較”學法運用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就要幫助他們掌握“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使能說出它們的聯(lián)系和本質(zhì)區(qū)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物理量和物理規(guī)律之間具有可比性。教師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概念、新的定律等方面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對可能存在的錯誤加以對比分析,有效地避免錯誤的發(fā)生。如通過超聲波與次聲波的比較,壓力與重力的比較,蒸發(fā)與沸騰的比較,晶體與非晶體的比較,光的反射規(guī)律與折射規(guī)律的比較,漫反射與鏡面反射的比較,凸透鏡與凹透鏡的比較,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比較,質(zhì)量和重量的比較,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比較,串聯(lián)電路特點與關聯(lián)電路特點的比較,交直流發(fā)電機與交直流電動機結(jié)構(gòu)及工作原理的比較,汽油機與柴油的比較,伏安法測電阻與伏安法測功率的比較……引導學生迅速、順利地做出正確的分析和簡答,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運用其他方法,如運用等效替代法解決長度特殊測量“化曲為直法”的應用,用替代法使用電阻箱間接地測量電器的電阻,運用推理法推理真空不能傳聲,運用推導法解決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特點及歐姆定律推導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特點……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