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健民
(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1)
大學生體質健康比較研究
黎健民
(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1)
對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級和2012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2015級和2012級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素質上存在差異,2012級學生身體機能及素質指標總體優(yōu)于2015級學生,2012級學生耐力素質降低。
大學生;體質健康;身體機能;身體素質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學習環(huán)境變化及生活習慣多樣化,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體育課及體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近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同時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體能素質下降、肥胖人數增加[1]。本文對廣西醫(yī)科大學大一和大四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動態(tài)分析,進一步了解高校新生與即將畢業(yè)實習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了解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健全學生健康檔案,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體育工作及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1.1對象
按隨機抽樣原則選取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級(大一)及2012級(大四)學生共3 541人為研究對象,年齡17~22歲,其中男生1 245人,占35.16%,女生2 296人,占64.84%。
1.2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10年來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的調研報告及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文獻資料依據。
1.2.2專家訪談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基礎上,筆者走訪了我國部分專家、學者,探討了本研究的相關問題。
1.2.3問卷調查法 對大一和大四學生生活習慣、健康觀念、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 541份,回收3 310份,有效回收率93.48%。
1.2.4數理統(tǒng)計法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對廣西醫(yī)科大學大一和大四學生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測試。收集數據,利用SPSS 17.0軟件對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1身體形態(tài)比較分析
對2015級新生與2012級大四學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2015級與2012級女生在身高、體重、BMI指數上無顯著性差異,2015級與2012級男生在身高、體重、BMI指數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2012級男生體重在大學前3年增加幅度明顯,女生體重在大學前3年變化不大。大多數學生入學年齡為17、18歲,在校3年期間身高男生平均增高1 cm,女生平均增高0.7 cm。按青春期發(fā)育理論,男性停止生長的中位數年齡為21歲,女性為17歲[2],在大學階段,各年齡組身高仍有增長的可能性,但生長速度減慢。從身高、體重兩項指標來看,學生大學時期生長發(fā)育過程仍未停止,其中大學前期尤為明顯,因此,應重視大學生營養(yǎng)、生活習慣、體育鍛練及醫(yī)療保健制度等問題。
表1 2015級與2012級學生身體形態(tài)比較(x±s)
BMI指數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BMI指數的測定將有利于發(fā)現(xiàn)肥胖學生。表2顯示:2015級與2012級女生BMI指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男生BMI指數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女生超重、低體重和肥胖的比例低于同年級男生,男生超重比例均超過了9%,2012級男生超重比例高達12.66%,這些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顯高于女生,這可能與該年齡段女生更注意體型,追求骨感美,從而控制飲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有關[3]。此外,由于經歷了緊張的高考,進入大學后,男生快速釋放了學習壓力,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高科技產品的高度依賴和使用,很多男生養(yǎng)成喜好快餐飲食、熬夜玩電腦游戲、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使得體質逐漸下降。由表2可知,低體重比例除了2012級女生只有3.50%外,其余群體均超過10%,男生低體重現(xiàn)象更為嚴重,提示大學男生營養(yǎng)不良狀況趨向嚴重。由于成人超重和肥胖誘發(fā)的各種疾病凸顯,關注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體質健康研究比較多,而營養(yǎng)不良和低體重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危害還未表現(xiàn)出來,故關注度較低[4]。
2.2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比較分析
對比兩個年級學生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見表3、4),結果顯示:兩個年級男女生肺活量、耐力素質(800米、1 000米)、坐位體前屈和力量素質(女生仰臥起坐、男生引起向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兩個年級女生50米跑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個年級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2 2015級與2012級學生身高體重等級比較(n=3 541)[n(%)]
表3 2015級與2012級女生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比較(n=2 296,x±s)
表4 2015級與2012級男生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比較(n=1 245,x±s)
調查發(fā)現(xiàn),男女生耐力隨年級升高而下降,兩個年級男女生反映耐力的800米和1 000米項目成績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大四學生成績低于大一學生。肺活量是人體生長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反映人體心肺功能。大四學生肺活量均比大一學生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一學生心肺功能相對薄弱,提示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心肺功能鍛煉。兩個年級學生在反映柔韌素質的坐位體前屈項目上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于反映女生腰腹能力的仰臥起坐項目和反映男生手臂力量的引起向上項目,兩個年級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2012級學生成績高于2015級學生,反映2015級新生在高中階段女生缺乏腰腹能力鍛煉、男生缺乏上肢力量鍛煉。兩個年級女生反映速度素質的50米跑成績均值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015級女生在速度能力上優(yōu)于2012級女生;對于反映下肢爆發(fā)力的立定跳遠項目,兩個年級女生無顯著性差異,男生有顯著性差異(P<0.01)。有數據顯示,大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前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體育課被改上其他課的比例為37.5%,據某資深專家分析,恐怕實際比例要比這個數據更高[5]。因此,2015級新生體質健康狀況相對較差,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比例增加。另外,盡管2012級學生身體機能及素質比2015級學生好,但幅度不大。由于醫(yī)學院校課業(yè)繁重,學生學習、就業(yè)壓力大,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運動興趣不濃,對于中長跑項目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等 ,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3.1結論
(1)醫(yī)科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異常比例增高,呈向營養(yǎng)不良和超重、肥胖兩個極端發(fā)展趨勢。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及營養(yǎng)不均衡是影響體質健康狀況的主要原因。
(2)醫(yī)科大學學生身體機能及素質雖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幅度不大,耐力素質下降??傮w而言,大四學生身體機能及素質均稍高于大一學生,但隨著年級增加,大四學生耐力素質均低于大一學生,兩個年級男生50米跑和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差異不大。
3.2建議
(1)在大學新生入學時,一方面加強體育鍛煉宣傳,開設體育健康講座,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了解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身體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另一方面加強對體育的宣傳和引導,指導大學生強化體育參與意識,優(yōu)化體育鍛煉環(huán)境,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廣大學生能置身于一個自然和諧的體育環(huán)境中。
(2)在引進休閑體育、娛樂體育、倡導快樂的同時,針對學生薄弱項目,尤其是中長跑項目,通過增強項目娛樂性,以不同形式的運動提高學生耐力素質。如多開展球類比賽,以游戲或比賽形式安排素質練習;進行間歇跑或變速跑訓練,增強學生吃苦耐勞等意志。在內容安排上,注重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以改善學生心肺功能,增強體能,從而促進體質健康發(fā)展。
(3)開設營養(yǎng)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健康飲食習慣,減少快餐及垃圾食品的攝食,有效控制人體能量的攝人,從而改善學生身體形態(tài),調節(jié)體內能量需求。
(4)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管理。一方面,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定時間用于課外體育鍛煉,并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考勤考核;另一方面,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
[1]陳進,付貴紅.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體育課改革的相關研究[J].南昌高專學報,2009(3):141-143.
[2]唐錫麟.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3]江建英,李寧,詹紹康,等.大學生體質調查[J].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1992(3):217-221.
[4]王麗華,李少群,盧其寶,等.對“學生體質下降我們該怎么辦”的另類思考[J].體育教學,2008(4):141-143.
[5]裴永杰,黃霞,王真.陜西省大學生體質健康形態(tài)指標異常的分析[J].體育科技,2015(3):50-51.
[6]張?zhí)斐桑_婉紅,涂紹生.湘、青少數民族學生體質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261-263.
R194.3
A
1671-1246(2016)23-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