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強,賈建福,付建建,劉華朋,于兆強
(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公司, 山東 德州 253000)
改性樹脂脫除焦化蠟油中堿氮物及安全性分析
吳廣強,賈建福,付建建,劉華朋,于兆強
(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公司, 山東 德州 253000)
采用等體積浸漬法在D72活化樹脂上負載不同負載量的鎳、鈷離子制備吸附劑,通過N2吸附-脫附法(BET)測定改性樹脂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等物理性質;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考察改性樹脂官能團或化學鍵的變化,分析結果表明,金屬離子能較好的負載在活化樹脂上。使用全混流反應器,采用實驗室自制的吸附劑,分別負載鎳、鈷離子,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與焦化蠟油發(fā)生吸附脫氮反應,經(jīng)脫除去后的活性樹脂,性能變好,降低了對催化劑的頻繁更換,降低更換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金屬離子;改性樹脂;焦化;蠟油;安全分析
煉油廠中,對原油的催化煉化當屬最重要的工藝,而重油的輕質化是此工藝中核心,一般情況下煉化廠都會在其中原料中加入焦化蠟油[1,3]。因為焦化蠟油中存在的含氮化合物對催化劑活性影響很大,會使催化劑慢慢中毒,逐漸失活[4,5]。由此可見,目前急需一種方法,即除去焦化蠟油中的氮化物。
1.1 實驗材料
焦化蠟油:堿氮化合物含量為2 000×10-6。
1.2 實驗儀器
DF-101S型加熱磁力攪拌器、KDM型恒溫電熱套、JJ500型電子天平 、CS101-2E型鼓風烘箱、S501型超級數(shù)顯恒溫水浴 、J-W型微型柱塞計量泵,實驗所用的玻璃儀器:250 mL錐形瓶,250 mL蒸餾燒瓶,1 mL移液管,1 000 mL容量瓶,5 mL微量滴定管,玻璃棒,100 mL燒杯,膠頭滴管,300℃溫度計[6]。
1.3 實驗試劑
吸附劑:強酸性陽離子活化樹脂,D72型。
1.4 實驗過程
1.4.1 金屬離子溶液配備
用一定容量的容量瓶分別配制0.2 mo1·L-1的Ni(NO3)2溶液、Co(NO3)2溶液, 制備Ni(NO3)2·6H2O(分子量為290.79)的具體用量,在實驗室中選用1 000mL容量瓶,通過玻璃棒將燒杯中配置的溶液引流至容量瓶中,蓋上容量瓶的蓋子,用手上下翻轉,使溶液混合完全,放置陰涼處待用。
1.4.2 改性樹脂的制備
實驗儀器,燒杯,將D72樹脂置于洗凈并烘干的燒杯中,用去離子對樹脂進行沖洗到清亮,向燒杯中加入5%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適量的去離子水,繼續(xù)加入5%鹽酸溶液,用此溶液對樹脂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后,用去離子水對樹脂,繼續(xù)進行沖洗,直至沖洗后的溶液呈中性,最后在(60~70℃)的烘箱中烘干待用。
溶液的配制 用容量瓶分別配制一定量濃度的Ni(NO3)2及 Co(NO3)2溶液,具體方法如下: 計算出所需 Ni(NO3)2·6H2O(相對分子質量為 290.79)和Co(NO3)2·6H2O(相對分子質量為291.07)的用量,用電子天平在干凈的燒杯中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藥品嗎,然后加入去離子水將其溶解,用玻璃杯引流將溶液轉入容量瓶中,洗滌小燒杯2-3 次,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中,定容。將容量瓶進行多次翻轉使得樣品完全溶解。最后溶液轉移,把配置好的溶液轉移至錐形瓶中待用。
2.1 吸附劑的表征分析
2.1.1 吸附劑的傅里葉紅外表征分析
實驗選用負載6.0%的Co+改性樹脂,進行紅外表征分析,通過圖1和圖2對比,可以看出,兩圖基頻區(qū)段1710cm-1,處表征碳氧雙鍵的伸縮振動,1 376 cm-1處的峰表征了氫氧單鍵的變形情況,其中一些峰,如是典型的芳環(huán)骨架特征譜帶,在1500 cm-1附近的2~4 個峰,表明了單環(huán)芳烴碳碳雙鍵的伸縮振動,即指紋區(qū)1 300~1 000 cm-1的峰是碳氧單鍵伸縮振動形成的。
圖1 硝酸鈷的傅里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圖Fig.1 FT-IR spectra of cobalt nitrate
圖2 樹脂及改性樹脂(負載鈷離子)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ig.2 FTIR spectra of resin and modified resin(Co-doped)a:活化D72 樹脂; b:負載6.0%鈷離子的改性樹脂
負載后譜圖具體差別有三:首先負載后的譜圖在2 380 cm-1出現(xiàn)的了比較明顯的吸收峰,可以認為是活性金屬鈷化物的特征基團導致的,其次1 710 cm-1處的吸收峰強度增強效果迅速,說明有更多氫鍵的存在,由于負載金屬后的活性金屬和有機基團之間的作用力產生并增加,金屬可有效的吸附在活性樹脂表面,另外在指紋區(qū)1 301cm-1區(qū)域出現(xiàn)吸收峰,該區(qū)的吸收光譜較為復雜,在分子結構不同時,此區(qū)域吸收會有區(qū)別,該吸收峰與芳香族亞硝基吸收峰比較相近,因此可以認為是硝酸鈷中的硝基基團帶來的影響,由此可見,硝酸鈷能很好的負載在活化樹脂上。
2.2 全混流吸附效果的研究
吸附劑以及改性吸附劑對焦化蠟油中堿性氮的脫除效果影響因素為金屬離子負載量、劑油比、反應時間以及反應溫度。為此,設置單因素實驗,對不同濃度下,焦化蠟油,堿氮化合物,金屬負載量、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和吸收率影響,找出最適宜的工藝條件。
2.2.1 反應溫度對焦化蠟油脫氮效果的影響
在反應時間為60 min、劑油比為1:10、金屬離子負載量為6.0%的實驗條件下,考察溫度對堿氮脫除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3、4 所示:
圖3 不同反應溫度下對焦化蠟油堿性氮脫除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removal rate of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coking wax oil
圖4 不同吸附劑在不同反應溫度下對焦化蠟油油收率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adsorbents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s on oil yield
從圖3 和圖4 可以看出,溫度對焦化蠟油堿氮脫除影響,非常敏感的一個條件,而焦化蠟油的油收率基本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負載Ni離子和Co離子的樹脂對焦化蠟油的堿性氮化物的脫除效果明顯好于空白樹脂,分別為 75.03%和 79.62%。當反應溫度從20 ℃到40 ℃時,反應溫度升高,蠟油和樹脂之間傳熱效果明顯變好,焦化蠟油中堿性氮化物脫除效果很大提高和改善,當反應溫度在 40℃時,脫除效果最好,達到最大值。當反應溫度高于40℃,繼續(xù)升高,樹脂的脫氮率下降,隨著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此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的升高使化學平衡向著逆方向移動,因此,樹脂能夠吸附的堿性氮化物的量減小[7]。 溫度升高時,由于吸附反應速度變快,吸附劑對有油品中理想組分的吸附量也在增加,因此,油收率會出現(xiàn)輕微下降。因此,綜上考慮改性樹脂吸附脫氮的較為適宜的反應溫度為40 ℃,負載Co離子的改性樹脂較好。
2.2.2 反應時間對焦化蠟油脫氮效果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為40 ℃、劑油比為1:10、金屬離子負載量為6.0%的實驗條件下,考察不同的反應時間對焦化蠟油堿性氮的脫除率以及油收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5、6所示。
圖5 不同種負載在不同反應時間下對焦化蠟油堿性氮脫除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adsorbent and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removal rate of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coking wax oil
圖6 不同反應時間下對焦化蠟油油收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oil yield
從圖5 和圖6 中可以看出,反應時間對焦化蠟油中堿氮化合物的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而對于焦化蠟油的油收率是呈下降趨勢的。負載 Co 離子和負載 Ni離子的樹脂對焦化蠟油的堿性氮化物的脫除效果好于空白樹脂。負載Ni 離子和負載Co 離子的改性樹脂脫除焦化蠟油中堿性氮化物的最大值分別為75.03%和79.62%。 吸附量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逐漸趨于飽和,吸附劑與焦化蠟油中堿性氮化物吸附達到動態(tài)平衡,因此焦化蠟油的脫氮率隨時間的變化不大。隨著吸附時間的不斷增加,吸附劑對油品理想組分的吸附量也在增加,因此油收率呈下降趨勢,但是都維持在92.5%以上。因此,綜上考慮改性樹脂吸附脫氮的較為適宜的反應時間為60 min,負載金屬鈷離子效果好。
2.2.3 劑油比對焦化蠟油脫氮效果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為40 ℃、反應時間為60 min、金屬離子負載量為6.0%的實驗條件下,考察不同的劑油比對焦化蠟油堿性氮的脫除率以及油收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7、8 所示。
圖7 劑油比對焦化蠟油堿性氮脫除的影響Fig.7 Effect of Agent oil ratio on removal rate of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coker gas oil
圖8 不同種吸附劑在不同劑油比下對焦化蠟油油收率的影響Fig.8 Effect of different adsorbents and different solvent-oil ratio on oil yield
從圖7 和8 中可以看出,劑油比的變化對焦化蠟油的收率的影響很小, 而劑油比的變化對焦化蠟油中堿性氮化物的脫除率的影響十分明顯[8-12]。對于焦化蠟油的脫氮率,負載金屬離子的改性樹脂,由于吸附劑用量過少,吸附劑提供的活性位點較少,不能充分吸附焦化蠟油中的堿氮化合物,因此,隨著劑油比的增大焦化蠟油的脫氮率升高。這是由于隨著劑油比的增大,改性樹脂的活性位點隨之增大,因此,脫氮率會逐漸增加。當劑油比為0.1 時,對于負載Ni 離子和Co 離子的改性樹脂,焦化蠟油的脫氮率均達到最大,分別為 75.03%和 79.62%;劑油的增加,液相固相混合不均勻,接觸效率下降,使焦化蠟油的脫氮率沒有升高反而下降。對于未負載金屬離子的空白樹脂, 隨著劑油比的增多,吸附活性位點也會逐漸增多,因此,油品脫氮率會隨著劑油比的增大而增多。
圖9 金屬離子負載量對焦化蠟油堿性氮脫除率的影響Fig.9 Effect of metal ion loading amount on basic nitrogen removal rate
圖10 不同金屬離子負載量對焦化蠟油油收率的影響Fig.10 Effect of different adsorbent and different loading amount of metal ions on oil yield
2.2.4 金屬離子負載量對焦化蠟油脫氮效果的影響在反應溫度為40 ℃、反應時間為60 min、劑油比為1:10 的實驗條件下,考察不同的金屬離子負載量對焦化蠟油堿性氮的脫除率以及油收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9、10 所示。
通過實驗得出,對樹脂負載金屬離子制備,改性樹脂,性能大幅度提高,吸附脫除焦化蠟油中的堿氮化合物后,催化劑活性增強,精制油率變高,本文通過 Ni+和 Co+自制吸附劑,對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吸附,脫除其中堿氮化合物,根據(jù)吸附-脫附測定改性樹脂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情況,繪制等溫吸附曲線,通過實驗結果及討論表明,堿氮化合物在改性樹脂上的吸附等溫線,在反應溫度為40~60℃之間時為S型曲線,在60℃時為L型曲線。通過本研究催化劑性能變好,延長了工藝時間和反應設備壽命,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1] 蔣超. 改性硅膠用于柴油吸附脫氮的基礎研究[D].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0.
[2] 張帆. 陽離子交換樹脂在聚合物生產中的應用[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1, 9: 38-38.
[3] 焦蕓芬, 何小林, 姜平國. D418氨基膦酸螯合樹脂吸附銩鐿镥混合稀土離子的機理研究[J]. 有色金屬: 冶煉部分, 2014, 2: 39-42.
[4] 張全興, 陳金龍, 李愛民, 等. 樹脂對化工廢水中有毒有機化合物的吸附作用機理與技術研究[J]. 高分子學報, 2008, 7: 651-655.
[5] 林海, 劉泉利, 董穎博. 檸檬酸鈉改性對沸石吸附水中低濃度碳、氮污染物的影響研究[J]. 功能材料, 2015, 3: 3064-3068.
[6] 徐超, 王一想, 應娉, 等. 改性沸石的制備及性能表征[J]. 嘉興學院學報, 2014, 26(6): 106-111.
[7] 陳曉彤, 權英, 王陽, 等. 硅膠吸附處理高濃度硝酸根的含鈾工藝廢液[J].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14, 48(11): 1928-1932.
[8] 程燕茹, 王雷, 蔣南飛, 等. 硅膠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用[J]. 化學工程師, 2014, 9: 36-39.
[9] 杜德清, 尹進華, 等. 離子交換樹脂對咖啡因溶液提濃性能的研究[J]. 化學與生物工程, 2014, 31(9): 52-54.
[10] 胡盛強, 胡藍雙, 雷輝, 等. D815樹脂吸附釩的性能及動力學研究[J].當代化工, 2011, 40(3): 255-259.
[11] 吳煥領, 魏賽男, 崔淑玲. 吸附等溫線的介紹及應用[J]. 染整技術, 2006, 28 (10): 12-27.
[12] 董建民,孫海霞,等. 貴金屬催化燃燒催化劑的研究[J]. 當代化工, 2016, 45(4): 720-723.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Resin in Removing Basic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Coking Wax Oil and Safety Analysis
WU Guang-qiang, JIA Jian-fu, FU Jian-jian, LIU Hua-peng, YU Zhao-qiang
(Shandong Hualu-Hengsheng Chemical Co., Ltd., Shandong Dezhou 253000, China)
Equal volume impregn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load nickel and cobalt ions on D72 activation resin to prepare adsorbents. Specific surfac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modified resin were measured by N2adsorption-desorption (BET); changes of functional groups or chemical bonds of modified resin were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al ions can be better loaded on activated resin. In complete mixing flow reactor, using laboratory-made sorbents with nickel and cobalt ions,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adsorption denitrification of coking wax oil was carried out, which could reduce the frequent replacement of the catalyst, and decrease the security problems during replacement.
metal ion; modified resin; coking; wax; safety analysis
TQ 325
A
1671-0460(2016)12-2743-04
2016-05-06
吳廣強(1970-),男,山東省德州市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無機工藝專業(yè)。E-mail:1058153557@qq.com。
付建建(1989-),男,山東省德州市人,助理工程師,2013年畢業(yè)于青島大學應用化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煤化工合成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