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者2015年支付SCI收錄OA期刊的論文發(fā)表費約為4.5億人民幣
由于開放存取(OpenAccess,OA)出版是將收入來源由傳統(tǒng)的出版后征訂轉向出版前由作者方支付論文處理費(ArticleProcessing Charge,APC),因此,出版機構的收入直接取決于OA論文的發(fā)表數量。近年來,OA期刊數量和OA論文數量均呈爆發(fā)式增長,遠遠超過傳統(tǒng)訂閱類期刊同期所發(fā)表論文總數的增幅,并引發(fā)科學界對OA期刊的質量信任危機。
2015年度我國OA論文中標注的基金資助機構超過7000個(其中約有半數為表達不規(guī)范而重復計數),主要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份額大致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約占 51%)、省市級各類基金(約占 16%)、科技部各類項目(約占15%)、教育部的各類項目(約占15%)。
我國作者2015年度在SCI收錄OA期刊發(fā)表論文的國際合作率約為9%,遠低于我國SCI論文整體的國際合作率26%。
2015年在SCI收錄OA期刊發(fā)表1000篇以上論文的中國機構有8個:(1)中國科學院:4463篇;(2)上海交通大學:1724篇;(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科大學:1704篇;(4)浙江大學:1447篇;(5)復旦大學:1305篇;(6)北京大學:1297篇;(7)中山大學:1197篇;(8)山東大學:1014篇。
近年來我國學者發(fā)表OA論文數量的爆發(fā)式增長已使我國OA論文產出躍升為世界第一大國,其中緣由很值得思考。我國SCI收錄OA論文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與很多OA期刊的質量控制相對更為寬松和我國的研究評價中強調論文發(fā)表數量有關。某些OA期刊為盡量多地發(fā)表論文以收取更多的APC,學術質量控制甚至流于形式而淪為“掠奪性”期刊。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國作者在聲譽較差、影響力較低的OA期刊所發(fā)表的論文數量相對更多。例如,出版地設在埃及的Hindawi出版公司出版的系列期刊稿件錄用率很高,學術質量控制和學術聲譽備受學界質疑,我國作者2015年在Hindawi的11種SCI收錄期刊中發(fā)表論文10179篇,占這11種期刊發(fā)文總量的44%,占當年我國在SCI收錄OA期刊所發(fā)表43581篇論文的23%。
為盡量避免大量的科研經費以APC形式支付給“掠奪”性期刊,建議論文發(fā)表和研究評價過程中要注重或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研究評價中摒棄片面地制訂期刊等級和論文數量方面的要求。將影響因子等期刊影響力指標與論文評價適度分離,加強科學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即:研究評價中應重視科研成果的創(chuàng)新意義和應用價值,弱化學術評價中的功利色彩,不將論文數量作為職稱評定、項目資助、科技獎勵、學位授予等的必備條件或硬性指標。
(2)探索建立合理的論文發(fā)表費支付體系。借鑒相關國家的政府機構或科研機構有關統(tǒng)一支付論文發(fā)表費的舉措,以基金資助機構或科研機構等為主體與具備較高聲譽的 OA出版商溝通,協商特定作者群在特定時間段的APC費用,從而避免我國作者目前大多以個體為主、對OA出版商不加甄別、對APC沒有折扣優(yōu)惠的被動狀況。
(3)定期公布不推薦投稿的OA期刊名單。鼓勵圖書館、文獻檢索機構、行業(yè)學會等牽頭,針對OA期刊的學術質量控制體系是否健全有效、學術影響力和聲譽是否受到科學界認可、收費是否公開透明等要素對OA期刊進行鑒別,并定期公布不推薦投稿或建議抑制的OA期刊名單,供廣大科技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參考。
(4)大力推進公共知識庫建設。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制訂相關的政策,大力推進以機構知識庫或學科知識庫為主體的公共知識庫建設,要求受公共基金資助的論文或研究報告在發(fā)表后一定期限內存儲到開放的公共知識庫,實現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蒲袡C構也應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倡導或鼓勵作者通過公共知識庫途徑傳播自己所發(fā)表的科研成果。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網站
發(fā)布時間: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