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常州中山紀念堂修繕完成對外開放之際"/>
◎趙凱
一座紀念堂 百年中山情
——寫在常州中山紀念堂修繕完成對外開放之際
◎趙凱
2016年3月12日,在孫中山逝世91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常州市中山紀念堂舉行了“中山功勛與常州辛亥英杰史料展”開展儀式,并從當日起免費開放供廣大市民參觀,這標志著常州中山紀念堂在時隔30余年后重新以歷史文化形式回到常州市民生活之中,也標志著常州歷史文化保護建設取得了又一重要成果,這將進一步推動常州社會文化事業(yè)取得新發(fā)展。
中山紀念堂,位于常州市大廟弄內,前身是大廟弄城隍廟,為一宮殿式建筑,宏偉壯觀。自宋代起這一帶就成為繁茂之地,每到臘月燈市聚集,一到元宵就滿街放燈。清代時城隍廟內香火最為旺盛,早春農閑時舉行迎神賽會,清明時節(jié)舉行“行會”,儀仗齊整,鑼鼓喧天,并有云車、高蹺、蕩湖船、臺閣、舞馬叉等巡回城鄉(xiāng),歷時半月左右,極一時之盛。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城隍廟大門兩旁多為日用品攤。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城隍廟內一度設立“國恥館”,告誡市民毋忘國恥。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偉大功績,常州鄉(xiāng)紳捐資在城隍廟內建造了中山紀念堂,遷出所有商店、攤位。1934年1月1日,為慶祝中山紀念堂落成,主事者還通過著名影劇家洪琛教授的關系,邀請上海復旦劇社來常公演多場,場場爆滿。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fā)生后,上??箶沉鲃觿F、上海救亡演劇三隊先后在大觀路武進縣立初中、乾元市場以及中山紀念堂公演《一顆炸彈》《小黑子》和《咱們的故鄉(xiāng)》等救亡劇,熾熱了每個不愿做亡國奴的人的心頭血。抗戰(zhàn)勝利后,常州官員和士紳在中山紀念堂舉行了抗戰(zhàn)英烈公祭儀式,全城數萬群眾響應參加祭奠,后武進縣政府也設在原城隍廟大院內,中山紀念堂還被作為當時國民黨縣黨部辦公室和廣播電臺使用。
常州中山紀念堂修繕前(左圖)與修繕后(右圖)。
新中國成立后,中山紀念堂成為常州專區(qū)公署駐地,后又成為常州市商業(yè)局、糧食局、廣電局辦公地??梢哉f,中山紀念堂在常州歷史上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見證了近代常州的發(fā)展變遷,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據常州市志記載,中山紀念堂是常州唯一一座紀念中山先生的文化建筑,對于常州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很有紀念意義,而且孫中山先生也確實與常州有過交集。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從上海乘火車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途徑常州,專門下車與等候多時的常州各界群眾揮手致意。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匯集了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精英,其中不乏一群來自常州的仁人志士,如趙鳳昌、莊蘊寬、吳稚暉、陳范、吳殿英、屠寄、孟森等人,他們在輿論宣傳、思想發(fā)動、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抵御列強、反對復辟等運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中山紀念堂也是常州現存的少數幾座民國建筑之一,于1987年12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產權屬于常州市商務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種種原因,中山紀念堂被出租給餐飲企業(yè)經營使用,長達30年之久。由于缺乏管理,其內部結構受損嚴重,油煙污垢肆虐,門窗破損;其外部墻壁廣告牌、空調外機、違章搭建等人為破壞現象隨處可見,令人堪憂。盡管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多次責令整改,但收效甚微。中山紀念堂何去何從始終牽掛著許多民革黨員的心,尤其是一些土生土長的老常州人、民革老黨員。他們多次通過會議、建議或電話向民革常州市委會反映中山紀念堂的保護問題。2011年的迎新春座談會時,一位年過70的民革老黨員再次提出修繕和保護利用中山紀念堂的建議,還現場展示了他自己親手制作的中山紀念堂前后變化照片對比展板,他的發(fā)言受到了與會民革老黨員的一致認同,鼓勵的掌聲經久不息。
實際上,民革常州市委會多年來一直在高度關注著中山紀念堂,也一直在為中山紀念堂的保護、修繕與利用鼓與呼。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為抓住此次機會改變中山紀念堂現狀,民革常州市委會春節(jié)前就圍繞中山紀念堂開始做調研,多次與常州市文廣新局、商務局等部門召開座談會,拍攝了大量中山紀念堂及周邊環(huán)境的實地照片,走訪中山紀念堂周邊的老居民了解歷史和現狀,在掌握詳實可靠資料的基礎上撰寫了《關于修繕、保護、利用中山紀念堂的建議》的集體提案,并在常州市“兩會”期間提交常州市政協(xié)。提案一經提交立即被關注,常州日報《問政》欄目首條刊登,還引起中共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相繼作出批示,責成政府有關部門研究落實整改措施。經各方努力,在中山紀念堂經營的餐飲企業(yè)終被關停,中山紀念堂長達30余年的餐飲經營終于結束了。
然而,關停后的中山紀念堂一直處于封閉狀態(tài),長時間的無人問津導致破損情況加劇。對此,2012年1月,針對中山紀念堂一直處于關閉且長期得不到維修的狀況,民革常州市委會又一次提交了《關于修繕、保護、利用中山紀念堂的再次建議》的集體提案。在提案答復期間,民革常州市委會認為有關部門的答復意見并未給出實質性的修繕與保護方案,第一次打破常規(guī)給出了“不滿意”的評價,常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常州市委會主委盧明康還多次上門與常州市商務局、文廣新局等部門反復溝通協(xié)商,最終促使中山紀念堂納入修繕保護計劃。但計劃遲遲處于研究論證狀態(tài),中山紀念堂破敗窘境的狀態(tài)持續(xù)有一年之久。不過,民革常州市委會圍繞中山紀念堂連續(xù)兩年的集體提案引起了更多常州市民和新聞媒體的關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為中山紀念堂的修復發(fā)聲奔走。
2014年4月,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殷志強率隊就常州中山堂保護修繕問題進行實地調研。
2013年1月,《現代快報》刊登了《常州中山紀念堂破敗令人痛心市長責令整改》的報道,指出一些市民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帖呼吁,“大廟弄那的中山紀念堂十分破敗,希望相關部門能管管”,同時也報道了民革常州市委會多年的努力,以及市民和網友對中山紀念堂修繕、保護與利用的建議。對此,時任常州市市長姚曉東非常重視,指出“中山紀念堂作為常州唯一一座紀念中山先生的文化建筑,對于常州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財富,很有紀念意義”,批示要求常州市文化和城建等相關部門盡快在“每月一告”中給予網民答復。同年,常州市“兩會”期間,為盡早推動中山紀念堂的修繕、保護與利用,民革常州市委會第三次提交了《關于以中山紀念堂為中心打造文化休閑廣場的建議》的集體提案,著重建議將中山紀念堂從歷史文化遺跡的角度進行保護利用,該提案得到了有關方面的積極響應與答復。隨后不久,常州市公布了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39個重點項目,其中中山紀念堂位列第29項,計劃于2015年前完成主體修繕工作。至此,中山紀念堂的修繕工作終于啟動。據悉,修繕清理過程中還發(fā)現了“天下為公”四字墨書,可謂是中山紀念堂內保存下來的最能夠體現中山精神的重要墨跡。
2014年4月,江蘇省政協(xié)副秘書長、民革江蘇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殷志強專程來常州考察中山紀念堂建設情況,在聽取保護利用方案后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2015年常州“兩會”時,民革常州市委會委員周克儉又提交了《關于保留中山紀念堂名稱并設立中山先生銅像的建議》的個人提案。常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常州市委會主委盧明康得知此事后,主動就此對接常州市商務局、文廣新局等部門,重點協(xié)商中山紀念堂修繕后的布展及利用等問題。當年6月,民革常州市委會又與常州市商務局、文廣新局等多部門聯(lián)合協(xié)商,確定了以常州辛亥英杰史料展覽為主題的保護利用方案,并把布展與后期運營維護相結合,通過招投標的形式選擇具有良好資質和信譽的文化企業(yè)做好布展和后期運維,促進常州文化產業(yè)繁榮發(fā)展。8月,中山紀念堂修繕保護工程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2016年3月,修繕后的中山紀念堂以嶄新的容貌回歸四百余萬常州市民生活之中,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常州中山堂內景。
現在的中山紀念堂主要是作為常州紀念辛亥革命的公益性開放式場所,向市民免費開放。堂內陳列了趙鳳昌、莊蘊寬、吳殿英等一大批常州仁人志士追隨孫中山先生參與辛亥革命的實物、圖片,吸引著廣大常州市民前來觀看、學習。其中一間展室還專門展示了孫中山先生1912年元旦從上海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之際,乘火車途經常州受到群眾歡迎時的場景,并借視頻、圖片等手段加以圖文并茂的生動展示,讓觀眾有更多的感官收獲,近距離感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救國信念和天下為公的偉人情懷。
重新開放后的中山紀念堂還是民革常州市委會開展民革黨史黨章教育的重要場所。結合民革中央“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以及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相關要求,民革常州市委會以紀念堂為依托,要求4個基層委員會和15個支部于年內完成以常州中山紀念堂參觀教育為中心的主題活動。在這個主題活動中,眾多民革黨員重溫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與實踐,深刻體會到“中國夢”的深刻歷史底蘊和豐富內涵,他們都為中山紀念堂的重新開放充滿驕傲與自豪,進一步增強了參政議政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下一步,民革常州市委會還將積極爭取將中山紀念堂建設成為民革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對廣大民革黨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的生動教材。
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全國各地相繼舉行了各種隆重的紀念活動,而中山紀念堂的修繕完成對外開放,是常州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以及更多常州市民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的重要契機,是對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也是對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偉大精神的最好傳承。作為后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更應該緬懷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歷史功勛,學習、繼承和發(fā)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投身到最廣泛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事業(yè)的鞏固和發(fā)展之中,投身到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之中,投身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大同心,只要中華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趙凱,民革常州市委會組宣處副處長/責編金寅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