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被淡忘的盛唐詩人:張謂

        2016-02-13 14:52:22魏耕原
        天中學(xué)刊 2016年4期

        魏耕原

        (西安外事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 77)

        被淡忘的盛唐詩人:張謂

        魏耕原

        (西安外事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 77)

        張謂是被文學(xué)史淡忘的盛唐詩人。他的歌行體題材多樣,邊敘邊議,關(guān)注社會人生,與杜甫詩呼應(yīng)。他生年較晚,故對盛唐七律進行了重要變革;其五律清利流老,多清朗流麗之句;其絕句面貌各異,可以看出他興趣的多樣化。張謂有兩次從軍經(jīng)歷,其詩諸體大備,卻不寫盛唐詩人熱衷的邊塞詩,而率先為中晚唐詩風(fēng)發(fā)出新聲。張謂與常建一樣,具有導(dǎo)向中唐的作用。

        盛唐;張謂;淡忘的詩人;詩體選擇

        盛唐詩壇繁花似錦,烈火烹油,大家林立,名家繁星滿天,而小名家好像患了“失語癥”,很難讓文學(xué)史家忙中偷閑地予以注意,只能悄然于“燈火闌珊處”,被人淡忘。實際上盛唐詩缺席了他們,盡管大家、名家密布,然而林下缺少小草野花,原始生態(tài)就失去了不少新鮮、活力與平衡。被現(xiàn)當(dāng)代論者久違了的張謂,就是其中最值得關(guān)注的小名家。

        一、張謂被淡忘的原因

        張謂,字正言,河南(今泌陽)人,約生于玄宗開元前期,天寶二年(743年)進士及第,大約卒于大歷十二年(777年)后。其詩數(shù)量不多,《宋史·藝文志》著錄一卷,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尚云“今有集傳于世”,然而到明代就再沒有見到他的別集,清人所編《全唐詩》聊且集為一卷,僅有40首又二聯(lián),數(shù)量至少。張謂被世人淡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其一,張謂生年恰逢李白、王維、高適等先后誕生之時,論者自然無暇顧及。其二,在他不多的詩篇中,有不少篇章的著作權(quán)尚屬別見,如七言歌行《贈喬琳》,《全唐詩》謂“一作劉眘虛詩”,而《唐文粹》直作劉眘虛詩;五律《送杜侍御赴上都》,《全唐詩》兼收于孫逖集;《同王征君湘中有懷》在《全唐詩》中亦屬兩見,在嚴維集中亦收;《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全唐詩》亦兩見,又別錄于岑參集中,題作《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溪宴》;還有《登金陵臨江驛樓》又兩見,另見于岑參集,題作《題金城臨河驛樓》;七律《辰陽即事》在《唐三體詩》《唐詩百名家全集·隨州集》題作《感懷》,皆作劉長卿詩①。倘若除去以上6首,僅余34首,數(shù)量之少如此,當(dāng)然不會引人注意,加上兩屬別見之詩是非很多,誰也不樂意去惹這些麻煩。且上述張謂的重出兩見詩,見于明清選本之作如《贈喬琳》《送裴侍御歸上都》《同王征君湘中有懷》,都是有些聲響之作,倘若去掉,張謂的光輝就更有些黯然了。其三,詩人的聲譽地位,原本不全和數(shù)量多寡相關(guān),如張若虛僅存詩2首,《春江花月夜》卻享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王之渙存詩 6首,《登鸛雀樓》《涼州詞》即膾炙人口。這說明出色的絕句和七言歌行大篇容易獲譽大名,然這兩項均非張謂的長項。本來張謂的七言歌行不錯,但乏長篇大制,這樣就很容易讓他失去像王之渙那樣“傳乎樂章,布在人口”的機會;也不會有明人看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那樣的驚喜。鑒于以上三端,雖然明清人對他有所留意,時隔代移,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家就勢必淡漠以至于忘懷,哪怕小段的評述或者三五句的一掠而過,于他均付之闕如。

        二、張謂七言歌行與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如果只有李杜、王孟、高岑,固然不失盛唐詩之大氣象、大景觀,然而若無王昌齡、崔顥、儲光羲、李頎這些名家,就會或多或少看不出其間相互影響的原因,盛唐詩的交響樂將會失去種種不同音調(diào)而顯得不那么豐富多彩;至于陶翰、薛據(jù)、常建、張謂、盧象、祖詠、王灣、崔曙、綦毋潛、劉眘虛這些小名家如果退出盛唐詩歌的歷史舞臺,那繁音齊響、雜曲爭鳴的景象亦不復(fù)存在!盛唐氣象原本是五色繽紛與五音俱響的,我們要重視大家與名家,而對那些各有所長的小名家,也不應(yīng)長久地忽視。

        那么張謂詩有何藝術(shù)個性,其對盛唐氣象又有什么貢獻呢?張謂詩剔除最為明顯的他人所作的兩首:《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與《登金陵臨江驛樓》,僅余38首又2句。其中七古4首,五律18首,七律6首較為生色,余為五古2首,七絕5首,五排3首亦有可觀。其中以七言歌行最為出色。

        張謂七言歌行4首,占其詩近1/9,數(shù)量雖不多,然而題材多樣,寫法也比較別致。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代北州老翁答》: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xiāng)關(guān)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fù)伶俜去鄉(xiāng)土。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近傳天子尊武臣,強兵直欲靜胡塵。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此詩代負薪老翁立言敘說,敘述朝廷窮兵黷武,無休無止的征役制度給百姓帶來的家破人亡的災(zāi)難。老翁家住北州,即邊塞所在地,故受兵役之災(zāi)最深。按理此詩應(yīng)屬“邊塞詩”,起碼應(yīng)當(dāng)是準邊塞詩。但就像“田園詩”被認為是寫田園風(fēng)光的,而陶淵明歸隱田園所敘寫的饑寒凍餓,很少人能看作是“田園詩”一樣,此詩不被看作“邊塞詩”。張謂“至少有兩次從軍生活。第一次是玄宗天寶十三四載前后,在安西節(jié)度副大使封常清幕……第二次是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前后”[1]前言1-2。按說他對前線及兵役制是熟悉的,然而除了回憶軍營生涯的《同孫構(gòu)免官后登薊樓》,他卻沒有一首“標準的邊塞詩”。此詩當(dāng)作于天寶十三四載張謂首次從軍期間。元結(jié)曾說:“張公往年在西域,主人能用其一言,遂開境千里,威振絕域,寵榮當(dāng)世。”后在淮南幕府“逡巡指揮,萬夫風(fēng)從”[2]1714,可見張謂知兵懂軍事。然而他對天寶末年的開邊擴土并不贊成,這從此詩可以明顯看出。詩中“近傳天子尊武臣,強兵直欲靜胡塵”和杜甫《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將批判的矛頭都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尊武臣”而“強兵”的開邊政策,和詩人希望的“安邊”背道而馳,必然會釀成“流離中國人”的災(zāi)難現(xiàn)實,這正是詩人所不愿看見的現(xiàn)象,所深惡痛絕的惡果。正如李頎《古從軍行》所說的“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輕啟戰(zhàn)端的開邊結(jié)果,對外流血成海,對內(nèi)人民流離,以如此巨大的災(zāi)難,只換得“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老翁三子,兩子已戰(zhàn)死,而幼子又將要在開邊中“零落”,生靈如此涂炭,必然造成倒掛反常的社會心理:“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边@和杜甫《兵車行》指出的“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又是何等的一致!在開天盛世,張謂和杜甫一樣,洞察到繁花似錦的表層所隱伏的巨大社會矛盾。所以唐汝詢說:“夫三男子而喪其二,其一猶恐不免,唐室?guī)谉o民矣,奔蜀之難不亦晚乎?”[3]255這也正是此詩可以和《兵車行》《古從軍行》媲美的地方,其思想價值的重要性與顯明性,還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對于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李頎借漢指唐,以胡漢相同的反戰(zhàn)情緒推出主題;杜甫自制新題,在送兵的場面中以問答對話展開敘事;張謂上承駱賓王《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與《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的代言手法,借北州老翁的自述與質(zhì)問進行表述。因為是借老翁敘說,故詩之用語粗淺而如口語,然“垂戒千古”的大主題,“妙在從老人口中說出,才是詩中好光景”(鐘惺語)。張謂此詩敘述簡括,用語剴切通俗,如面聆人哀敘,前后嗚咽凝成一氣,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魅力,使人觸目驚心,聞之震顫!杜甫《垂老別》《新婚別》即用當(dāng)事人語氣敘述。就譏諷黷武與老翁喪子而言,張謂此詩又“與老杜《石壕吏》相似”(沈德潛語)。由此可見盛唐大家與小名家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之關(guān)系!

        《湖上對酒行》是首飲酒行樂詩,應(yīng)為盛唐時代的“流行歌曲”:

        夜坐不厭湖上月,晝行不厭湖上山。眼前一尊又長滿,心中萬事如等閑。主人有黍百余石,濁醪數(shù)斗應(yīng)不惜。即今相對不盡歡,別后相思復(fù)何益?茱萸灣頭歸路賒,愿君且宿黃公家。風(fēng)光若此人不醉,參差辜負東園花。

        此詩起調(diào)用兩“不厭”,兩“湖上”,且用偶句發(fā)唱,反復(fù)翻騰,流暢高朗。言湖山月色足可流連,又遇主人熱情款待,故酒興大發(fā),放言曠達,沉著痛快,以豪言快語邊敘邊議,不假修飾。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特意拈出此詩與《代北州老翁答》,以為“在物情之外,但眾未曾說耳”,意謂無論譏諷黷武還是遇酒豪飲,其見解其情致均高出時流,而他人不曾說出,故謂“在物情之外”,同時也可見出詩人于世事于己懷,均無所顧忌。“眼前一尊又長滿,山中萬事如等閑”,“即今相對不盡歡,別后相思復(fù)何益”,真盛唐人語!它和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同一豪言,同一時代旋律。酒與盛唐,酒與唐詩,酒與唐人的開放,成了解不開的情結(jié)。不管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李白的《將進酒》,還是王維《少年行》中的“相逢意氣為君飲”、《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抑或是王翰《涼州詞》的“醉臥沙場君莫笑”,盛唐人豪興與高華流美的盛唐詩所煥發(fā)出的盛唐氣象,都是用浪漫的理想與飽滿的情感,加上使人豪興淋漓的酒澆灌出來的。唐詩是醉人的,張謂此詩就寫得醉醺醺的,讀來如飲佳醇美釀!它所揮發(fā)出的酒氣,正是盛唐之酒的精神!它和前詩共同標志與顯示那個時代負陰而抱陽的兩個方面。

        《贈喬琳》是酬贈,亦是詠懷,與《湖上對酒行》同樣豪邁而感人:

        去年上策不見收,今年寄食仍淹留。羨君有酒能便醉,羨君無錢能不憂。如今五侯不愛客,羨君不問五侯宅。如今七貴方自尊,羨君不過七貴門。丈夫會應(yīng)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論。

        這是一首落第挫折歌,也是對自尊人格的頌歌;是對世俗的否定,也是對懷抱奇才的肯定;是對朋友鼓勵,也是自我胸臆的發(fā)泄。開頭只兩句去年與今年略敘,接著發(fā)出一大篇議論:“連用四‘羨君’,如花飛雪滾,令人猝難應(yīng)接。極形磊落,可想其人”[4]。從第三至第八句,兩個“能”字,四個“不”字,把愛憎說得那么分明!胸中透辟如此,故腳下穩(wěn)當(dāng),“兀傲氣如見”。此詩末句,明人快語,明人葉羲昂謂“讀此可愧狐媚狗趨者”,可為脅肩諂媚狗茍蠅營者下一針砭,不過是此詩的側(cè)枝或副主題而已。崔顥《長安道》專諷俗世之炎涼:“日晚朝回擁賓從,路旁拜揖何紛紛”,并且兩用“莫言”:“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倍医Y(jié)尾與張謂此詩極為相似:“一朝天子賜顏色,世事悠悠應(yīng)始知?!边@兩詩好像互為聲氣,一抒磊落超然之胸臆,一諷趨炎附勢之風(fēng),一刺一美,愛憎分明,都采用了對比與往復(fù)回環(huán)的修辭手法,一唱三嘆而慷慨頓挫。

        《邵陵作》為懷古詩,歌頌虞舜“只為蒼生不為身”,然今日“昔時文武皆銷鑠,今日精靈常寂寞”,似有所指。此詩有感于大唐的昔盛今衰,故措辭幽渺憂傷,一寄所懷。其結(jié)尾云:“遙望零陵見舊丘,蒼梧云起至今愁。惟余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里流?!逼淦鄾龉录潘朴蓳峤褡肺舳l(fā)。

        張謂七言歌行雖僅4首,然題材多樣,語言剴切精煉,感情熱烈率真,思想深刻,較多關(guān)注社會,慷慨悲涼之中不乏高亢洪亮之音。它們體現(xiàn)了詩人對開邊的譏諷,對朋友的關(guān)注,對理想的自信,以及由時代變遷所引發(fā)的感傷。在風(fēng)格上接近高適、崔顥,也體現(xiàn)了與同時詩作的相互借鑒。故清人賀裳說:“張正言詩,亦倜儻率真,不甚蘊藉,然胸中殊有浩然之趣,‘眼前一樽又長滿,胸中萬事如等閑’,有此風(fēng)調(diào),固宜太白與之把臂?!保?]326在盛唐氣象之中,煥發(fā)了自家光彩。

        三、張謂對盛唐七律莊嚴重大的變革

        張謂七律凡6首,僅比李頎少了1首,而且如同七言歌行一樣,精品較多。唐詩七律在諸體中出現(xiàn)最晚,亦最難作。胡應(yīng)麟說:“近體之難,莫難于七言律。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貫珠,言如合璧。其貫珠也,如夜光走盤,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蓋,而絕無參差扭捏之痕。綦組錦繡,相鮮以為色;宮商角徵,互合以成聲。思欲深厚有余,而不可失之晦;情欲纏綿不迫,而不可失之流。肉不可使勝骨,而骨又不可太露;詞不可使勝氣,而氣又不可太揚?!庇盅云呗芍v求高華、雄大、圓暢、變幻,“一篇之中必數(shù)者兼?zhèn)?,乃稱全美。故名流哲匠,自古難之”[6]82。七律難于在對偶中做到情意流走貫通,氣勢又不能如七古那樣張揚,故限制多而要求高,在約束與矛盾中要達到高華流利、雄大變幻之美,確屬不易。

        張謂七律為日常生活而作,主要見于送別、酬贈、家庭生活、時令景物描寫,并沒有高華流美、雄大變幻之作,所以可視為盛唐七律的別調(diào)。但他開拓了七律題材,風(fēng)格流利清老,往往有奇警之句,與當(dāng)時流行的莊嚴雄渾有別,開大歷以后之先聲。先看《別韋郎中》:

        星軺計日赴岷峨,云樹連天阻笑歌。南入洞庭隨雁去,西過巫峽聽猿多。崢嶸洲上飛黃葉(一作“蝶”),滟滪堆邊起白波。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無奈別離何。

        大歷二年(767年),張謂任潭州刺史,曾言“巨唐八葉,元圣六載,正言待罪湘東”[7]1685,說明此番是因罪放外任。獲罪之由,元結(jié)《別崔曼序》說是“遭逢猜疑”,具體事由不明,可見張謂此時心情是不開朗的。觀首句與“南入洞庭隨雁去”句,當(dāng)是將赴潭州,即“己適楚,韋適蜀”(《唐詩別裁》語)②。兩人分赴外任,且均為地方官員,故不張皇使大,亦“不作奇事麗語,以平調(diào)起之,卻足一唱三嘆”(王世貞《全唐詩說》)。起二句全從韋說起,“云樹連天”暗含潭州、蜀中兩地。故中間兩聯(lián)上兩句均言己之恓惶,下兩句均言韋之凄涼。寫景中點染“雁去”“聽猿”“飛黃葉”“起白波”,一一綰合彼此地域之景觀。時為秋季,愈見感傷,故末二句說不醉則無以為別。從上句見出此為留別詩,是韋郎中以桑落酒送別,如此則己先行,韋郎中為后“赴岷峨”,故題曰“別”而不曰“送”,而清人論者有言:“張正言奉使長沙,不必與郎中同時。篇中單言送別,不必扭作相別而送之也?!保?]則不如唐汝詢《唐詩解》言:“正言嘗奉使至長沙,疑此時韋郎中亦有蜀中之命,故臨別而有是作也。”

        因是韋之餞別,故先從韋言起,“計日”謂因欽限所迫,故使車應(yīng)須速發(fā)。“云樹連天”言分隔之遠,為全詩染上一層渺茫落寞的情調(diào)。而五個地名——岷峨、巫峽、滟滪堆與洞庭、崢嶸洲,愈見“云樹連天”之遼遠,愈感“阻笑歌”之不歡。高適名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中二聯(lián)以二人貶地分敘,恰好切中兩地事物:“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然地名均冠于句首,不如此詩之靈動多變。另外此詩針線細密,脈絡(luò)活通:“云樹連天”與頷聯(lián)“南入”“西過”連為一氣;頸聯(lián)呼應(yīng)“阻笑歌”,而隨雁聽猿、葉飛波起,搖搖緩緩,均從“西”與“南”敘寫。而爾我之客愁,于頷聯(lián)情見于景,于頸聯(lián)景融于情,俱從兩地分別對偶,不覺其復(fù),只覺往復(fù)之間情境纏綿,一唱而三嘆也。辛文房謂其詩“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jié)之音”,觀此則確然可知也。

        他的為人稱道的七律《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說:“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來此貨稱難得,多恐君王不忍看?!鳖}目雖曰“戲贈”,而諷勸之意嚴肅。杜侍御身為朝廷法官,卻借奉使廣西之便,誅求搜括珍奇異物,水陸兼程,舟車勞頓,貢奉君王,沽恩賈寵,未免勞民傷財。這種逢迎人主的行徑,與東漢馬援征撫越人,越人折服自貢珍寶,則大相徑庭,故末句“多恐君王不忍看”的諷意甚明。此詩同樣針線細密。首句“銅柱朱崖道路難”,一來與頸聯(lián)“疲馬山中”與“孤舟畏寒”相呼應(yīng),二來“道路難”與尾聯(lián)“此貨稱難得”的兩“難”字遙相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前后對比分明,前三句言馬援征撫得方而越人自貢,后三句言杜一意求寵,折騰得人哀民怨?!白载暋迸c“何勞”,語氣盤旋,是非對比分明,此言其不必?!捌qR”之愁“日晚”,“孤舟”之畏“春寒”,此言其不堪。勞民傷財如此,故有“此貨難得”與“君王不忍看”之結(jié)論,此與顧況《露青竹杖歌》“圣人不貴難得貨,金玉珊瑚誰買恩”用意亦同。鐘惺謂此詩“題中‘杜侍御’有筆法,‘戲贈’二字嚴甚。風(fēng)刺之體,深厚而嚴,立言有法?!载暋ⅰ蝿凇?,慚惶殺人。(三四)二句動人羞惡,(五六)二句動人惻隱,末句說得貢獻人敗興。”(《唐詩歸》)頗得此詩肌理意脈與作意。而屈復(fù)卻責(zé)其“太顯露”:“題是‘戲贈’,詩是毒口痛罵。諷刺須有含蓄,明罵有何味?”(《唐詩成法》)謂此詩為明諷尚可,謂之“明罵”倒不見得。諷刺有含蓄,亦有厲罵,厲罵未嘗不可為詩,屈氏未免把溫柔敦厚的詩教看得過重!此詩通體諷刺,亦莊亦婉,在盛唐詩高華雄大之外開一新境界,推出一新題材,展現(xiàn)出新面目!另一首《送皇甫齡宰交河》題材與此有接近處,口氣親切,語意流走,末尾言:“今日相如輕武騎,多應(yīng)朝暮客臨邛。”司馬相如為武騎常侍,非所好而辭。后游梁而歸,曾受到臨邛令的冷遇。此用其事,暗示日后可能去職客居交河,希望那時能受到皇甫齡的關(guān)照。用事含蓄明暢,亦可見張謂詩用典的靈活與明晰。

        張謂的《春園家宴》與《西亭子言懷》,都是用莊重的七律來寫日常生活的瑣屑微事。前者中二聯(lián):“竹里登樓人不見,花間覓路鳥先知。櫻桃解結(jié)垂檐子,楊柳能低入戶枝”,把花鳥竹樹圍繞樓屋與低垂屋檐伸向窗間,以及曲徑通幽與林木掩映的園林般院子,描寫得幽靜宜人。首尾點綴出自家的人物:“大婦同行少婦隨”與“山簡醉來歌一曲”,全家祥和安樂的氣氛洋溢。以七律作如此題材,只有杜甫入蜀以后方有。而張謂此詩描寫得如此精巧細密,確實與盛唐七律典麗莊重、高華雄大風(fēng)格異樣,所以陸時雍說是“小巧家數(shù)”(《唐詩鏡》),則是從盛唐莊嚴正大氣象的固定模式的角度給予的批評。因而鐘惺感慨地說:“七言律,詩家所難。初盛唐以莊嚴雄渾為長,至其癡重處,亦不得強謂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張謂變而流麗清老,可謂善自出脫。劉長卿與之同調(diào),俗人泥長卿為中唐,此君盛唐也,猶不足服其口耶?且初唐七言律,盡有如此風(fēng)調(diào)者。因思氣格二字,蔽卻多少人心眼,阻卻多少人才情!”[9]7346正是從打破盛唐莊嚴雄渾的格調(diào)看出張謂詩的變化出脫。所謂“初唐七言律盡有如此風(fēng)致”,只不過指明此詩從初唐七律中脫出。初唐七律應(yīng)制寫皇家園林或公主山莊,每多如此寫法,而張謂卻寫自家日常生活,二者還是有性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賀貽孫《詩箋》稱賞張謂七律“多奇警之句”,最愛“櫻桃”“楊柳”一聯(lián),也正看出這種寫法在盛唐詩中的新鮮性。如此精巧奇警的描寫,也為中晚唐和宋人提供了一種啟示,宋人吳曾就指出林逋“屋檐斜入一枝低”即本此二句而來③。而《西亭子言懷》也同樣體現(xiàn)“清麗流老”的風(fēng)格。“數(shù)叢芳草在堂陰,幾處閑花在竹林。攀樹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鳥應(yīng)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聞聲覺淺深。官屬不令拘禮數(shù),時時緩步一相尋?!边@是寫官家衙門的后院景觀,頸聯(lián)景中有公余漫步的人在,見出一片寧靜。以官邸公余生活為詩料,也是張謂對盛唐七律的一種出脫。金圣嘆從前四句看出“全是一人指指點點,申申夭夭于其間”,“便自見所謂盡是此人閑心妙手,并非西亭有此印板景致。然則前解正是寫人”。謂后四句“看景知山,聞聲識水,二三屬吏,盡捐町畦,則不知山水之為我,我之為山水”,“然則后解乃寫人無其人”,這是從“前解寫境,后解寫人”,卻看出別一番景象,自負為“乃我獨有神解此詩者”[10]90,體察洵為深刻細致,也正指出此詩把日常生活予以詩化的妙處。

        總之,張謂七言律,擴大了七律的題材,延伸到日常生活細瑣實境之中,有意識在雄放高華之外別尋一徑。風(fēng)格也起了相應(yīng)變化,清爽流麗,嚴密精深,老到練達,而形成了自家獨特的面貌。胡震亨曾把張謂《別韋郎中》、賈至《春苑矚目》、崔顥《行經(jīng)華陰》、祖詠《望薊門》、崔曙《九日望仙臺》并稱為盛唐小名家七律的“最著”者,然從風(fēng)格看,張謂與后四家的張皇使大還是有區(qū)別的!

        四、張謂流利清老的五律

        張謂有五律18首,占其存詩將近一半,于諸體中為數(shù)最多。其中9首為寄贈送別,余者為宴會題詠寫景之作。如果說張謂七律流利和婉、嚴密精深,變革盛唐一味雄渾,以輕便流雅而開大歷輕清風(fēng)氣,那么他的五律題材與七律相近,風(fēng)格亦有近似,用典使事,似比七律為多。唐人五律成熟較早,然此體的個性特征倒不如后起七律之分明。胡應(yīng)麟說:“五言律體,兆自梁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拗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diào)。沈、宋、蘇、李合軌于先,王、孟、高、岑并馳于后,新制迭出,古體攸分,實詞章改變之大機,氣運推遷之一會也?!闭撈滹L(fēng)格則言:“五言律體,極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陳、杜、沈、宋典麗精工,王、孟、儲、韋清空閑遠,此其概也?!保?]58張謂似乎介于二者之間,清爽精工,流動靈秀,時透清雄之氣。其中以《同王征君湘中有懷》為最著:“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故人京洛滿,何日復(fù)同游。”此詩起調(diào)蒼茫清壯,似取法謝朓最為軒舉的發(fā)調(diào):“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小謝以景帶情,兩層夾寫,此則全以景起,情含景中,觀湘水莽然北流,而思歸京洛之意,盡在不言之中。“水北流”掀起一篇情思,以下全從此順流直下,故“還家”一聯(lián)直接承上。這兩句原本為旅況常語,清爽中帶出幾層意思:一是銜負使命而身不由己,二是夢飛還家尚有萬里之遙,三是夢斷五更,仍然“為客”,家鄉(xiāng)還在“萬里”之外。全是實情,卻從空間與時間兩層夾寫,說得入骨入髓。頸聯(lián)虛寫,謂如此情懷,只宜飲酒解愁,誰還能枯坐讀書!尾聯(lián)推出本意,以回京為盼,以“同游”回應(yīng)題目酬和之意。黃生說:“尾聯(lián)見意。起意渾峭,以后但一直掃去。此如歐陽永叔作《醉翁亭記》,起語凡數(shù)易,終不愜意,忽得‘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后便振筆疾書,一揮而就。想作者亦當(dāng)爾爾。”[11]41此詩結(jié)構(gòu)洞達,脈絡(luò)貫通,全從次句照拂中生發(fā)。

        《送裴侍御歸上都》結(jié)構(gòu)上亦用思精深:“楚地勞行役,秦城罷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隨人影,山花趁馬蹄。離魂將別夢,先已到關(guān)西?!贝嗽姰?dāng)與上詩作于同時,是為湘中送客。前四句的“楚地”“秦城”“洞庭”“武陵”絡(luò)繹而來,先行交代裴侍御歸京行程,全從題目的“歸”字寫出。前二句為送別與到達之地,后二句是北上所經(jīng)之地?!皠谛幸邸毖苑钍孤毷?,“罷鼓鼙”點出兩京收復(fù)的時代氣氛?!爸垡啤薄奥烦觥毖云滠囻R勞頓?!敖隆本涑猩稀爸垡啤保吧交ā本涑猩稀奥烦觥?,言其歸途匆匆,日夜不停。故末尾兩句言歸心似箭,人未到京而夢已先至?!巴高^一層,更覺得思曲而筆妙”(胡本淵《唐詩近體》語),而且回應(yīng)首聯(lián)。此“關(guān)西”與上四地名連成一片。全詩不言惜別,全從趙侍御之“歸”上生發(fā),一路行程亦全從為友人設(shè)想出來,惜別之情盡在不言之中。中二聯(lián)一敘述,一描寫,特別是頸聯(lián)的“隨”與“趁”,匆匆行色似乎全從眼中看出北去背影,想得逼真,情亦隨之,故成名句。全詩洞達貫通,思致縝密。周珽在《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稱其:“烹煉極融,針線不漏,送別詩之最上品?!倍端晚f侍御赴上都》與其同一題材,同一別地,寫法卻別出手眼:“天朝辟書下,風(fēng)憲取才難。更謁麒麟殿,重簪獬豸冠。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別后頭堪白,時時鏡里看?!鼻八木溲皂f侍御完成巡察吏治、簡拔能吏的使命,而后還京復(fù)職。后四句先言歸途辛苦,次言別后己情。結(jié)構(gòu)采用倒敘,與上詩不同。

        《別睢陽故人》也頗值得注意:“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鄉(xiāng)。城池經(jīng)戰(zhàn)陣,人物恨存亡。夏雨桑條綠,秋風(fēng)麥穗黃。有書無寄處,相送一沾裳。”劈頭先從故地重游寫起,看次聯(lián)方知起二句為今衰昔盛取勢:睢陽在安史之亂中遭受巨大破壞,守城將士與百姓死亡慘重,戰(zhàn)后城池殘破、人口銳減的景況還在。后四句言桑綠麥黃,時令照常運行,然而別后要給此地其他友人寄信存問卻是不可能了,故有臨別“沾裳”的哀傷。此詩借告別來寫時事的巨大變遷,主題重大,而非一般告別詩寫法。

        張謂五律的寫景每多清爽流麗之句,如《道林寺送莫侍御》的“薜蘿通驛騎,山竹掛朝衣”,《郡南亭子宴》的“柳枝經(jīng)雨重,松色帶煙深”,《題從弟制官竹齋》的“竹里藏公事,花間隱使車”,《題故人別業(yè)》的“落花開戶入,啼鳥隔窗聞。池凈流春水,山明斂霽云”,以及五言排律《同諸公游云公禪寺》的“長空凈云雨,斜日半虹霓。檐下千峰轉(zhuǎn),窗前萬木低??椿▽竭h,聽鳥入林迷”,均能捕捉不同狀況的景觀,把握景物瞬間與空間中的微妙變化以及人和景物之關(guān)系;都能以清爽簡疏與流麗明凈的語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措辭省凈,景物層次感強。

        張謂的五律在使典用事上,明晰透徹,表情達意,運用從心?!都睦钍逃罚骸爸侣勚苁?,書中慰越吟。近看三歲字,遙見百年心。價以吹噓長,恩從顧盼深。不栽桃李樹,何日得成陰?”幾乎句句用典:“竹下史”“越吟”“三歲字”“吹噓”分別見《史記·張丞相傳》之司馬貞注、《張儀列傳》、《古詩十九首》其十七、《后漢書·鄭太傳》,情意表抒隨心如意,而且語氣流走,清爽流利。特別是末兩句用劉向《說苑》卷六事:春秋時代的陽虎栽培多人,卻得不到回報。趙簡子說:“唯賢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贝嗽娝茷榉从?,實際上正話反說,意謂如果李侍御廣樹桃李,自己就會獲得蔭護,把熟典運用得耐人尋味,而且語深情長。再如《寄崔澧州》:“共襆臺郎被,俱褰郡守幃。罰金殊往日,鳴玉幸同時。五馬來何晚?雙魚贈已遲。江頭望鄉(xiāng)月,無夜不相思?!庇捎诒舜硕际怯衫晒偻馊螢榇淌罚视谩稌x書·魏舒?zhèn)鳌贰耙L被”、《后漢書·賈琮傳》“褰幃”事;“罰金”出自《尚書·呂刑》,言己待罪湘東,“鳴玉”出自潘岳《西征賦》,此句喻有幸同時出入宮禁;“五馬”借刺崔刺史,語出《陌上桑》,“雙魚”見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此句言己寄此詩已遲。此詩只有末兩句未用典,然全詩運意宛轉(zhuǎn),中兩聯(lián)頓挫張弛,或反復(fù)跌宕,抑揚有致,足見用事之嫻熟練達。宋莊季?!峨u肋編》卷下收錄張謂殘句“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均出《世說新語》,對偶工穩(wěn),語意抑揚盤旋,亦稱名句。張謂對史書熟悉,有《讀后漢逸人傳二首》,以及經(jīng)傳內(nèi)典,驅(qū)遣筆下,紛然雜披,見于其詩,而未有艱澀不暢之嫌,說明他在語言熔煉上是非常精心的。

        五、張謂面貌各異的絕句

        張謂七絕只有五首,亦可留意?!端捅R舉使河源》:“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長路關(guān)山何日盡?滿堂絲竹為君愁!”前兩句先言明分別事由,后兩句先預(yù)設(shè)一問,推宕到將來,末句又收縮到眼下,且出之描寫抒情句,就顯得通體靈動搖曳。前三句不著聲色,而末句聲情俱現(xiàn)。第三句出以問句作樞紐,牽動首尾,“匹馬”與“長路關(guān)山”分置兩句,兩層跌宕,“滿堂絲竹”反而逼出“為君愁”。唐汝詢在《唐詩十集》中贊曰:“鮑照詩‘絲竹徒滿座,憂人不解言’,化鮑照語,以‘愁’字著‘絲竹’,妙,妙。四語韻勝,有龍標手段?!?/p>

        張謂的五首絕句,每首各出心眼,就題別構(gòu),迥不猶人。《題長安主人壁》:“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v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薄包S金”與“交”交錯反復(fù)出現(xiàn),分明是七言歌行手段;“縱令”與“終是”的假設(shè)和轉(zhuǎn)折,盤折跌宕出絕大的炎涼世態(tài),感慨就特別愴然了。此詩全議論,全以氣勝,以落落豪氣譏切世情俗態(tài),本是失意事卻寫得不沮喪。張謂中年方及一第,此當(dāng)為早年求試滯留京都所作。以議論施諸絕句,且用歌行句調(diào),均見其別出手眼之匠心。

        詠物詩《早梅》又是另一面目:“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春雪未銷?!贝嗽姫q一幅扇面小景,末兩句卻奇警動人,意外中道出一種“陌生美”來。唐汝詢在《唐詩十集》中說:“宋延清遇雪應(yīng)制云:‘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此蹈宋作?!彪m有模擬之痕,然卻別是一番景象。

        另外兩首絕句,都帶有游戲性質(zhì)?!堕L沙失火后戲題蓮花寺》:“金園寶剎半長沙,燒劫旁延一萬家。樓殿縱隨煙焰去,火中何處出蓮花?”蓮花象征佛家的清潔,而此寺又以此命名,故末兩句說:佛寺樓殿于煙焰中化為灰燼,為何在火海中不出現(xiàn)蓮花?蓮花生于水中,為何佛家就沒有那點法力,——以水澆滅火災(zāi)。此詩看似幸災(zāi)樂禍,實則是對佛教蔓延的冷嘲熱諷。另首《贈趙使君美人》說:“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xué)他家作使君?!睙o論是《陌上?!返牧_敷拒絕使君,以隨所謂的“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而去,還是所用本事的羅敷拒絕趙王,終歸其夫邑人王仁,他們都不羨富貴,不別情他移。而眼前這位“紅粉青蛾”佳人,麗容華服,嬌艷裝扮,卻移情“他家”,執(zhí)意去“作使君”的夫人,簡直讓人莫名其妙!看詩題,原本是自己情愿贈趙使君美人,卻怪美人于舊主未有任何流連,故戲謔一番。立意并不莊重,卻寫出一番特別微妙的心理。

        綜上所論,張謂為數(shù)有限的詩歌,沒有順著生逢其時的盛唐高華流美、雄渾豪邁的審美趨向沿波逐流,而是追求自己的理想,以清爽練達、明朗流走的風(fēng)格構(gòu)筑自家藝術(shù)個性。而且他并非風(fēng)塵小吏如李頎,所以他的追求帶有顯明的革新性質(zhì),率先為大歷以降的中晚唐發(fā)出新聲。這種藝術(shù)上的超前性,本身帶有不合時宜的性質(zhì),故往往被論者淡忘。他曾兩次從軍,卻不愿去寫當(dāng)時極為流行的邊塞詩,而僅借北州老人發(fā)出反對擴邊的呼聲。他的詩諸體大備卻沒有五絕與樂府詩,看來他在題材與詩體上都追求自己的境界,不隨時流,執(zhí)意鍛造獨特的風(fēng)格,所以他有自己的藝術(shù)個性。在盛唐廣闊的詩壇上,應(yīng)當(dāng)還他一席之地!而學(xué)界迄今為止僅有一二篇關(guān)于其人的交游、生平考證文字,此文所論,或可補其缺憾!

        注釋:

        ① 參見陳文華《張謂詩注》中各詩注 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② 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說“此應(yīng)始送韋由楚入蜀之作”,則把“南入洞庭”的主語視作韋。韋為郎中,入蜀則不經(jīng)洞庭。還是以張謂南入為妥。

        ③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沿襲》“屋檐斜入一枝低”條說:“唐張謂詩‘櫻桃解結(jié)垂檐子,楊柳能低入戶枝’,乃悟林和靖梅詩‘屋檐斜入一枝低’之句所本?!?/p>

        [1] 陳文華.張謂詩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元結(jié).別崔曼序[M]//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 唐汝詢.唐詩解[M].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4] 吳瑞榮.唐詩箋要[M].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5]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M]//清詩話續(xù)編: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 胡應(yīng)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 張謂.長沙土風(fēng)碑銘并序[M]//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 吳烶.唐詩選勝直解[M].康熙刻本.

        [9] 鐘惺,譚元春.唐詩歸[M]//明詩話全編:7冊.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0] 金圣嘆評點唐詩六百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1] 唐詩摘抄[M]//黃生全集.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9.

        〔責(zé)任編輯 楊寧〕

        I206.2

        A

        1006-5261(2016)04-0080-07

        2015-05-25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3FZW059)

        魏耕原(1948—),男,陜西周至人,西安外事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特聘教授,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

        91久久国产香蕉熟女线看 | 久青草国产视频| av无码特黄一级|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性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综合区 | 亚洲成人色黄网站久久|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色多多|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丰满少妇愉情中文字幕18禁片|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 日韩av中文字幕波多野九色|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最新手机国产在线小视频| av免费网站免费久久网|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精品| 国产人妖直男在线视频|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国内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尿失禁|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调教亚洲|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人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欧美自拍丝袜亚洲|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麻花豆剧传媒精品mv在线|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一本久道久久丁香狠狠躁|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全国一区二区三区女厕偷拍|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