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道德領導構念和測量的三點思考
不管是在西方還是東方,倫理和道德操守向來被視作是領導者的必備素質。很長時間以來,研究者從規(guī)范視角闡述這個問題,其關注點是道德的領導者應該怎么做。直到2000年左右,管理學者開始基于描述性視角,采用組織管理研究范式進行考察。如果從Brown等人2005年編制測量工具算起,過去10年間道德領導研究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態(tài)勢。
本期我們推出了《道德領導研究》專題,組稿背景、邏輯關聯(lián)以及各篇文章的側重請參閱編者按??傮w來看,這些文章涉及方方面面,相信會給讀者很多啟示。在我看來,有一個問題非常關鍵,仍需要做進一步思考。那就是,道德領導的構念和測量問題,具體分為三個小問題。
第一,道德領導是單維構念還是二維(多維)構念?構念和測量是實證研究的基礎。如果使用了不恰當?shù)慕缍ê筒粶蚀_的測量,再好的假設論證和研究設計都站不住腳。早期質化研究指出道德領導包含“道德的人”(moral person)和“道德的管理者”(moral manager)兩個成分,并據(jù)此提出了四類領導。但在隨后的量表編制時,Brown等人將道德領導作為單一維度,用10個題目來測量。道德領導是單維還是二維?若是兩個維度,其作用機制是否一樣?從更寬泛的角度,一些學者指出Brown等人的量表難以系統(tǒng)和全面涵蓋道德領導的特征和行為,更是提出了從三維到七維不等的測量工具。
第二,道德領導是否包含了太多與道德無關的成分?理想情況下,每個構念都應當有其內核成分,即相比以往構念的與眾不同之處。現(xiàn)實情況是,在領導學研究中,新領導理論層出不窮,構念和構念之間越來越相似。每個新提出的領導理論都聲稱超越了以往理論,但實際卻呈現(xiàn)出無所不包的狀況。道德領導也是如此,尤其是多維量表。一些多維量表包含了提供支持、工作授權、開發(fā)下屬技能,這些是否和道德有直接關系?即便是Brown等人的量表,如果逐一評估10個條目與道德領導定義的吻合度,也會發(fā)現(xiàn)不全是聚焦在倫理道德方面。
第三,道德領導的表現(xiàn)形式是否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量表是基于西方文化情境下編制的,盡管這些量表被應用到其他文化情境下,但研究并沒有回答道德領導的結構和表現(xiàn)形式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是否相同。最近一些學者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但還遠遠不夠。道德是一個具有跨文化異質性的概念,突出表現(xiàn)在不同文化情境下人們對道德與否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是與社會情境密切相關的,因此,不同的社會情境可能有不同的道德規(guī)范。以Graham為代表的道德心理學研究者提出了一個道德判斷框架,后續(xù)研究或許可將此應用到道德領導的跨文化研究中。
王震
(作者系本刊編輯部主任)
編者按:
過去十余年間,道德型領導(或稱倫理型領導)一直是中外領導研究中的一個熱點話題。道德型領導之所以在學界得到持續(xù)關注,很重要的一個刺激因素就在于企業(yè)實務界不時曝出道德缺失的實例。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大眾和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們相應地對領導者的道德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對于長期受到儒家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影響的中國社會與組織來說,領導者道德的作用更為人們所強調,道德甚至泛化成為企業(yè)內外各種決策的重要依據(jù)。組織內外部的成員期望領導能夠“德行垂范”、“以德服人”、以身作則地通過美德來影響人等。然而,事實上,領導者的道德品質對領導有效性的這種影響是超越了文化界限的,兼具普適性和本土性。圍繞道德型領導的有效性與本土化問題,本期專題的四組研究者進行了不同視角下的探索。其中,郭一蓉等實證地檢驗了道德型領導對于員工創(chuàng)造力影響的兩條不同路徑;高曉路等的研究側重于探討企業(yè)家道德行為對于消費者購買不同產品的影響,并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對理論假設進行了檢驗;在實證檢驗之外,張永軍等的文獻分析集中地揭示出了倫理型領導研究中的若干前沿問題和趨勢;黃靜等則立足于道德領導的本土化問題,進行了富有洞見的綜述和展望?;仡櫼延械牡赖骂I導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成績與問題同時存在。有關道德領導的本質內涵、作用機理、邊界條件等相關問題,還有待更多的探討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