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光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館員
?
主持人的話
顧曉光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館員
近十幾年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在我國國力整體增強的支撐下,我國圖書館成績斐然。其中,服務方式的多樣化帶動了服務時間的延長,同時大部分大型圖書館已經做到365天無休開館,即使在春節(jié)假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在政策上,主管部門已將公共圖書館錯時服務寫入考核標準中,這極大地保障了上班族方便利用圖書館的可能。
從2005年9月東莞圖書館推出24小時開放的自助圖書館開始,24小時開放、讀者自助服務的理念在全國最早實現。到2007年底,東莞圖書館又推出自助借還機(俗稱圖書館ATM機),深圳圖書館開發(fā)研制“城市街區(qū)24小時自助圖書館”,將其作為“圖書館之城”的組成部分,目前24小時服務的自助借還機已拓展到全國范圍內。24/7的服務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它延長了圖書館紙本圖書的服務時間,擴展了圖書館的服務層次,引發(fā)了很多的讀者關注,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近兩年來,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在蘇州地區(qū)開始出現,以張家港市“圖書館驛站”為代表,它雖然不是新鮮事物,但運作方式卻有了一些不同和創(chuàng)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有全國效仿之勢。同時,迷你圖書館和“O2O模式”的出現,讓公眾有了更多的選擇。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服務方式從普通的固定服務,到現在的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服務時間。這都不遜于國外發(fā)達的圖書館,已屬于前列。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服務時間上越來越長,讀者越來越多,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但需要注意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應。比如365天開館對于館員權益的保障、自助借還機的利用率保障、技術應用中的科學化管理及倫理等問題。美國學者喬納森·克拉里在《24/7: 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中介》中對當代被迫持續(xù)生產的生活模式進行了敏銳的批判,他說“24/7標志著冗余沉積,否定了與蘊含節(jié)奏和周期的人類生命機理間的聯(lián)系。它意味著一種任意的筆直的星期制,從復雜多變或沉淀下來的經驗中剝離出來”。
《圖書館建設》常務副主編肖紅凌希望通過一組文章對圖書館服務的時間拓展,特別是24小時自助服務進行專業(yè)討論,并將任務交付于我。因策劃時間及個人學識所限,我誠惶誠恐接受,卻也欣然看到多位老師的支持加以兩篇讀者的稿件,使得本專題得以完成。
在2015年12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中,第三十五條“公共圖書館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公休日應當開放”引來不少爭議。我在此引述復旦大學圖書館原館長葛劍雄的意見作為代表性的理由:設立節(jié)假日,就是希望你們休息、娛樂或者繼承傳統(tǒng)文化;館員有憲法保障的休息權,特別是一種特殊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效率很差,來的讀者很少,浪費很嚴重;有很多替代的辦法,比如24小時提供網絡服務等措施。《公共圖書館服務時間拓展研究》對海內外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時間做了調查,文章認為,圖書館的服務僅僅局限于圖書館的開館時間是不夠的,要綜合考慮365天開館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服務空間、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擴展。
2015年8月,一則北京市朝陽區(qū)自助圖書館無人問津的新聞成為了社會話題,文中稱一臺自助借還機3小時只有一人借書,引來網友質疑其使用率低、造價昂貴、圖書質量不高等問題。朝陽區(qū)文化委員會的負責人認為它是傳統(tǒng)圖書館的有益補充時,也承認每臺自助借還機每天借出4本書的使用情況。給我印象最深的反對理由來自業(yè)內的一位知名學者和管理者。他認為自助借還機是“用最先進的技術,做最落后的事情;用最聰明的技術,做最愚蠢的事情;用最燒錢的代價,做曇花一現的面子工程”。我們邀請了主持研發(fā)“城市街區(qū)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深圳圖書館原館長吳在《自助圖書館辨析》一文中評述他對于自助借還機的看法。
面對媒體負面的報道,北京市朝陽區(qū)圖書館常務副館長李凱并不回避,用《自助圖書館:打通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實踐》一文來談朝陽區(qū)自助圖書館的探索及改進的設想。
蘇州地區(qū)在服務時間的拓展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搭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方面,蘇州圖書館、張家港圖書館和蘇州市吳江區(qū)圖書館都有值得同行借鑒之處?!短K州地區(qū)公共圖書館24小時閱讀服務研究》一文中,作者有較為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城市便利店圖書館服務模式》和《當自助圖書館遇到迷你圖書館》從新出現的服務模式和方式來拓展圖書館的服務時間入手,期望有所探索與啟發(fā)。
同時,我特別邀請了王子舟、楊玉麟、李超平、李東來、趙亮、陳昭珍6位業(yè)內的學者和管理者,請他們對圖書館在服務時間及其方式上的諸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2015年暑期,我凌晨兩點來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圖書館,這是一座世界上少有的24小時有人值守的圖書館。在偌大的閱覽室,兩名館員為6名讀者服務,有人在讀書,有人在上網,有人在伏案睡覺。從館員角度,我認為沒有必要提供如此服務;從另一方面,我看到它具有更多的象征意義: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殿堂,還是各類孤獨者和棄兒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