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
百姓互謂綽號者習(xí)見。如笑人喜睡者為“睡巴虎”、缺齒無牙者為“沒牙腚”、頭發(fā)謝頂者為“電燈泡”、須發(fā)皆白者為“老白毛”、腿腳不全者為“獨腳大仙”、花錢無度者為“捯墻根”……其中不乏打諢玩笑成分。倘若相互關(guān)系不錯,即使當(dāng)面聽到也不以為惱,抑或再編排對方一個“綽號”回敬就是了。
文藝作品人物綽號之多,似以《水滸傳》為最。如面黑身矮、仗義疏財?shù)乃谓?,綽號“及時雨”“黑三郎”;多才多智、神機妙算的吳用,綽號“智多星”;性格豪爽、嫉惡如仇的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俠肝義膽、憨厚粗魯?shù)睦铄?,綽號“黑旋風(fēng)”……一百單八將,個個有綽號。綽號對于刻畫人物形象極為重要,至今一提“黑旋風(fēng)”,人們就會首先想到那個手持雙斧一路排殺的李逵。
達官將帥也不乏綽號。曾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曾被稱為“胡子將軍”;虎將陳錫聯(lián),綽號“小鋼炮”;名將許世友,綽號“許和尚”;劉亞樓將軍,人稱“雷公爺”;羅瑞卿將軍,戲呼“羅長子”;陳再道上將,綽號“陳麻子”;梁興初將軍,綽號“梁大牙”;王必成將軍,外號“王老虎”;陶勇將軍,人稱“拼命三郎”……這些綽號或是笑噱了將軍們的相貌特征、個性特色,或是反映了他們的作戰(zhàn)風(fēng)格、英雄本色,寓葆于謔,我輩今日讀來,何止莞爾一笑,更增添了對老革命老前輩的敬仰之情。
然而,說到有些貪官的綽號,則另當(dāng)別論。
如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因為拆遷而被成都市民稱為“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yè),六朝古都被他“開膛破肚”,人稱“推土機”“季挖挖”;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講話“同意搬遷的大大的好,不同意搬遷的大大的壞”,人送綽號“拆遷大佐”;安徽原副省長倪發(fā)科受賄總額近八成為玉石,綽號“玉癡省長”;證監(jiān)會原副主席姚剛“濫用職權(quán)”,綽號“發(fā)審皇帝”;天津市原政協(xié)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講究“江湖義氣”,黑白兩道稱“武爺”;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書記陽寶華喝酒出名,人稱“酒罐子”;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綽號“四個一八”,即“一米八的個子、一百八十斤的體重、一斤八兩的酒量、十八歲的姑娘”;還有那個撫順國土資源順城分局原局長羅亞平,靠床上功夫上下“通吃”,被稱為撫順的“土地奶奶”;鞍山市國稅局原局長劉光明,花500萬元用于整容,光臀部整形費就達50萬元,升職、發(fā)家、擺平自己腐敗問題全靠“屁股”,人稱鞍山市“最美屁股”……諸如此類的綽號,無需解讀,誰都可以一眼看出,這些貪官綽號何來,又寓示出一副什么嘴臉!
官員綽號見民心。盡管有些坊間綽號官員未必知悉,但群眾心里有桿秤,給誰起、為何起、起什么,絕對是一針見血,準(zhǔn)確恰當(dāng)。
綽號是民心的晴雨表。不要說群眾愚鈍或不了解情況,官員為了誰、干什么、怎么干,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表達在行動上。譬如,群眾稱孔繁森是“活菩薩”、牛玉儒是“孺子?!?、楊善洲是“草鞋書記”、王進喜是“油田鐵人”、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鮑秀英是“拼命三娘”、郭明義是“活雷鋒”等,擁戴之情溢于言表。而對那些“發(fā)審皇帝”“拆遷大佐”“玉癡省長”乃至“土地奶奶”“最美屁股”之類的貪官腐吏,其綽號無不折射出群眾的憎恨與嘲弄心情。
綽號是反腐的信號燈?;虬蛸H,群眾賞給官員什么綽號,完全是“腳上的燎泡——自己走出來的”。對于紀(jì)檢監(jiān)察部門來說,多聽聽反映民心的官員綽號,聞綽號而知內(nèi)涵、順藤摸瓜,進而查明就里,分辨優(yōu)劣,及時彰揚優(yōu)秀干部,誡勉或懲處不良官員,不失為反腐一策。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币蠹q王剛即位,便使用起象牙筷子來。其叔父箕子嘆曰,用上象牙筷子,必定要做犀玉之杯、身披錦衣九重、腳踩高臺廣室……由此走向滅亡!果然,沒過多久,紂王便建造鹿臺、瓊室玉門,豪華富麗,狗馬奇物充滿其中,還有酒池肉林,宮中街市,供他窮奢極欲,老百姓都背叛了他。人同此情,事同其理。看待官員綽號,大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