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鴻飛
?
專家學者筆談
·意識形態(tài)領域黨風廉政建設專題(一)·
“意識形態(tài)領域黨風廉政建設”筆談論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
雋鴻飛
黨風廉政建設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全面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實現黨的建設目標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關注點是廉政,在反思各種腐敗案件時甚至將腐敗發(fā)生的原因歸結為腐敗分子個人的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從而忽視了黨風建設對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意義,進而忽視了黨風建設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
黨風廉政建設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內容:其一是黨的作風建設;其二是黨的廉政建設。這是既相互區(qū)別、又密切聯系的兩個方面。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廉政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擁有優(yōu)良黨風的政黨,才能是廉潔的政黨;黨的廉政建設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體現。黨的作風建設的基礎是一個政黨對自身所堅守的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把握,是對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的理解和把握,是在踐行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完成自己的根本任務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對黨的作風建設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開展了全面的整風運動,已解決黨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也正是通過整風運動,統一了思想,深化了全黨對黨的歷史使命的認識,改善了黨的作風,為實現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并使全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當前嚴峻的反腐敗形勢產生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是意識形態(tài)基礎的薄弱。只有筑牢黨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才能為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是對時代的理論表達。因而每一種意識形態(tài)必然受所處時代條件的限制。只有那種能夠不斷地自我反思與批判、不斷地自我超越、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才能成為一個政黨自身建設最堅實的理論基礎。而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這樣的理論體系。從思想意識的角度來看,當前嚴峻的反腐敗形勢產生的根源就在于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沒有真正理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深刻的時代意義、世界歷史意義。
就當今時代而言,這是一個資本主義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在資本主義所開創(chuàng)的世界歷史進程中展開的。一方面,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融入世界歷史進程,必須吸收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肯定性成果,才能使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始終保持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必然同樣面臨資本主義發(fā)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具體來說,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的同時誘發(fā)了人們對于物質財富的巨大欲望。同時,中國正處于傳統的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面?zhèn)鹘y的倫理道德規(guī)則正在逐步失效,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建構尚未完成,兩種不同社會規(guī)范轉換的過程為各種形式的腐敗提供了契機。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無力抵制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物質利益的誘惑,又缺乏明確的制度規(guī)范的制約,從而走上了腐敗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就其本質來說是革命的、批判的,是對現實的人及其生存狀態(tài)持之以恒的批判。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的,“共產主義既不是確定的狀態(tài),也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一種理想,而是不斷地超越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 。這種不斷地超越正是根源于人的對象性實踐活動的本質。正是在人的對象性實踐活動之中,人通過將自己內在本質不斷外化于對象世界之中,從而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現實的人的生活世界,并在對現實的生活世界的直觀之中而復現自身。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始終與人的實踐活動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并隨著人的實踐活動的變革而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性的實踐相結合的成果。只有真正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質,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才能克服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從而為黨風廉政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從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歷史來看,教條主義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時期的“二次革命論” “立三路線” “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極左錯誤,都是教條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別國的建設經驗的結果。
而官僚主義則較為復雜。從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歷史經驗來看,官僚主義大概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其一,技術化的官僚主義。這種官僚主義就其實質而言就是馬克斯·韋伯在分析現代資本主義過程中揭示出來的以理性的制度設計為基礎而形成的官僚主義,表現為以制度的合理化為標準,以所謂的堅持原則來拒絕變革,變相地膨脹個人權利。在一個各項管理制度相對完善的情況下,這就是韋伯所說的技術化官僚。其二,是封建化官僚主義。這種官僚主義表現為長官意志、主觀臆斷,拒絕對其所掌握的權力的監(jiān)督。這種官僚主義在上表現為絕對的長官意志,在下則表現為對領導的絕對服從,因而成為腐敗的最主要的根源。縱觀當前反腐發(fā)現的各類問題,突出的表現就是權力的濫用,沒有監(jiān)督的權力成為換取金錢的手段,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等。
而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就是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一方面,自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就始終將意識形態(tài)領域視為實現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的重要手段,甚至明確宣布東歐巨變就是西方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勝利;另一方面,中國的對外開放在客觀上也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出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需要,還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腐化黨員領導干部,都成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黨員領導干部的意識形態(tài)建設方面的要求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只有筑牢黨員領導干部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使其能夠真正理解、把握當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格局及當代中國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所具有的真正位置,才能明確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自身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國發(fā)展進程中的位置及其所應發(fā)揮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的腐蝕,切斷腐敗的思想意識根源,不斷提高黨的作風建設的實效性,推進廉政建設水平的提高。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