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崢,譚秀敏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天津 300193)
·教育質量與改革·
淺談Blackboard教學平臺對教師角色轉變和能力發(fā)展的影響*
楊 崢,譚秀敏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天津 300193)
實施信息化教育既是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趨勢與潮流,也是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推廣使用的Blackboard教學平臺是網絡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是教學現代化的鮮明體現。同時,以Blackboard教學平臺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才能有效地實施信息化教育。探討了Blackboard教學平臺推廣使用的背景下,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新發(fā)展。
Blackboard教學平臺;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師發(fā)展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6.05.14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使高校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不斷改善,同時信息化教學資源日益豐富,也使教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實施信息化教育既是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趨勢與潮流,也是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推廣使用的Blackboard教學平臺就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網絡教學平臺以及方便快捷的教學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方便集中地組織教學活動、管理學生的學習活動[1]。該平臺還提供了多種交流反饋工具(討論版、調查問卷、測試評價等),教師可為布置的每一作業(yè)內容賦予分值并設置正確答案,平臺測驗系統(tǒng)可以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自動生成分值反饋,并進行統(tǒng)計。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Blackboard教學平臺體現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融合了多種教學功能,是教學現代化的鮮明體現。
以Blackboard教學平臺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才能有效地實施信息化教育。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網絡時代,教育也必然走向網絡化。網絡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各界一直眾說紛紜,但有3點是一致的,就是信息共享、多元互動、異步學習[2]。
所謂信息共享,就是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和信息產品的交流與共用,乃至超越校園之外。信息共享能夠更加合理地達到教學資源配置,節(jié)約教育成本,提升教學效果,是提高教育利用率,避免在備課、命題、以及其他教育活動中出現重復浪費的一個重要手段。
所謂多元互動,是指在網絡條件下,人與信息,人與人(包括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人與信息互動為例,用戶可以選擇、搜索、編輯網絡呈現的信息的內容和形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3]。
所謂異步學習,是指在網絡條件下,教學過程是開放的。具體體現在教學時間和空間、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和方法、教學資源的開放。所以,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充分的個性化學習,在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學生可以任意選擇,也可以對沒有充分理解的內容反復重放,也可以在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跳躍,這適應了學生的學情差異[4]。
Blackboard教學平臺是網絡時代教育的典型代表。通過它,教師可以發(fā)布通知、課件、文本、布置作業(yè)、組織考試、還可以組織調查問卷,學生可以在網上完成學習任務、上交作業(yè)和進行測試。在交流工具方面,Blackboard提供討論區(qū)、電子郵件和數字收發(fā)箱等各種交流工具,為教學創(chuàng)造協(xié)作學習的環(huán)境,同時提供按照小組討論的功能。在統(tǒng)計分析方面,Blackboard能夠跟蹤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進度、分數,并生成統(tǒng)計報告,可以統(tǒng)計到學生對某個頁面的點擊數、訪問時間、停留時間以及在討論區(qū)發(fā)表的文章數等,從而為教學改進提供參考數據,并為學校提供教師考核的數據[5]。
2.1 從教學轉變?yōu)閷W助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信息的發(fā)布者,學生主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來獲取知識。而在現有Blackboard教學平臺條件下,教學信息的來源多元化了,既可以是教師發(fā)布的,也可以是學生發(fā)布的,更可以直接來源于互聯(lián)網,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去獲取知識,以及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這些信息并解決問題。Blackboard教學平臺條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成一名導學者和助學者。教師的注意力要由講授內容的正確性、邏輯性、生動性上,轉移到更加注意組織整個學習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防止其在網絡知識的海洋中迷失方向[6]。總之,教師要成為一位顧問,一位意見交換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啟發(fā)者、引路人。
2.2 從知識和技能的權威轉變?yōu)槠降鹊幕锇?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具有權威性,但Blackboard教學平臺條件下,教師和學生似乎更像處在平等的伙伴。Blackboard教學平臺營造了一個開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也成為一位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共同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實際上,由于學生在網絡學習中必須自主地制訂學習目標,自主地選擇課程和學習資源,所以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發(fā)揮得更為充分,學生確實有可能和教師處于更近于平等的地位[7]。
2.3 從引領轉變?yōu)榉?在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使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而如前面所述,在Blackboard教學平臺環(huán)境下,教師更像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教師將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fā)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教師要實現從引領到服務的轉變,應該做好以下服務工作:一是做好教學資源的制作和傳送工作。即組織和編排教學資源并上傳網絡,教學資源不僅要科學嚴謹、而且要豐富,最好還應有延伸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的要求。二是要組織好整個學習過程。教師要對學生的整個網上學習過程負責,從學前準備、接受學習指導、進行學習設計、學生自學、小組學習、參加教學活動、完成作業(yè)、直至考核,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給予密切的關注和具體指導,提供優(yōu)質服務。三是教會學生掌握自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側重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建議,確定學生的學習方向,就學習的重點、難點、思路等給予指導。使學生逐步掌握網上學習的本領。四是幫助學生掌握網絡應用技術[8]。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推廣使用Blackboard教學平臺,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具體說來包括以下5個大方面。
3.1 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 Blackboard教學平臺要求教師關心、追趕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潮流,不掉隊、不落伍。教師需要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練操作常用信息技術工具;形成信息技術的自學能力和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能力,能持續(xù)更新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9]。
3.2 網絡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能力 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從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提高自身能力:一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保證科學性、準確性,這一點在目前的網絡條件下尤其重要,還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應該將過深過難的學術問題直接運用到本科生的教學活動中來;二是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要方便、快捷,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并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
3.3 網絡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Blackboard教學平臺的使用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權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局限,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工具,有效地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10]。例如,哪些教學活動適合借助Blackboard教學平臺?教學環(huán)節(jié)怎樣步步展開?如何利用Blackboard教學平臺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如何在網絡條件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積極性?時時的思考這些問題有利于提高在網絡條件下的教學設計能力。
3.4 網絡環(huán)境下實施教學的能力 Blackboard教學平臺的功能對于教學來說不僅僅只局限于教學內容的發(fā)布,而是綜合了教學交互、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的綜合教學系統(tǒng),這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一個全面的考驗[11]。同時,學生在Blackboard教學平臺上的學習是典型的個性化的異步學習,不再像有形的課堂教學那樣集中、那樣整齊劃一,這對于教師管理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也構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更重要的是,Blackboard教學平臺加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網絡學習中有可能和教師處于更近于平等的地位,思維更加活躍,問題層出不窮,這考驗著教師的教育智慧和知識底蘊。
3.5 網絡化條件下對教學進行評價的能力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評價側重于對學生知識水平的考核,缺乏對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觀察。在Blackboard教學平臺下,學生由封閉式學習轉為開放式的學習,同時Blackboard教學平臺的開放性特點也決定了教師不再是評價的唯一發(fā)言者,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評價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12]。所以,教學評價的來源也由教師的單一化評價不斷發(fā)展成為多元化評價。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綜合評價每一位學生,例如,運用電子檔案袋等方法實行過程性評價,電子檔案袋能夠反映學生在一段時期內的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程度。電子檔案袋的評價來源可以包括教師和家長以及同學的意見和建議。這實際上是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評和他評,強調參與互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13]。當然,在開展學生互評之前,教師要通過培訓、交流、研討等活動,在形成團隊成員共識基礎上,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以減少在對評價過程中產生的主觀性和個人偏見。
Blackboard教學平臺可以調動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并綜合運用各種交互工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網絡教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信息化時代實施有效教育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應該充分重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14]。當然,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而其內容不斷變化的概念,因此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內容和形式都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的持久性的工作。
[1]鄒 麗,宗 智,王 振,等.基于大類平臺課程流體力學視頻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4(3): 85-86.
[2]曹 巖,鄭 錚.Blackboard教學平臺在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41(1):108-109.
[3]劉麗芳,王艷宏.對國內課程管理系統(tǒng)發(fā)展的研究綜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6(3):13-14.
[4]薛淑敏.基于NET技術的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2,31(3):143-144.
[5]袁文業(yè),彭惠茹,張洪亮,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生物統(tǒng)計學”教學改革及實踐效果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8(4):479-480.
[6]李關民,王 娜.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數學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驗[J].價值工程,2012,31(2):267-269.
[7]劉 紅,李 倩.基于Blackboard網絡課程設計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28(10):616-617.
[8]喻衍紅,陳君華.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2(14):61-62.
[9]谷永芬,吳 倩.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教學中的運用[J].經濟研究導刊,2008,4(14):215-217.
[10]曹潤宇,王 瑩.大學英語E-Learning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26(9):402-403.
[11]秦艷姣.基于Blackboard的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4(16):67-69.
[12]吳 君.Spreadsheet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宜春學院學報,2008,8(30):230-231.
[13]嚴 華,秦 旭.網絡自主學習、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對比分析——一項關于大學英語聽力學習的實證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0(10):88-89.
[14]范鏡春.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效果的調查研究——以集美大學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8 (10):84-85.
Effect of 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on teachers'role change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YANG Zheng,TAN Xiu-min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o apply information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future trend of college education both home and abroad,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is popularized by our school authorities for sizing up the needs of high-level education in internet-age.Meanwhile,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poses new challenge for teachers to master related techniques and abilities to tailor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BB Academic Suite;information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teachers'development
G642
A
1673-9043(2016)05-0340-03
2016-05-17)
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津-0007-A)。
楊 崢(1976-),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及教學法。
作者簡介:譚秀敏,E-mail:english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