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匙 濤
?
大慶:觀念、路徑、載體
——共青團改革的突破口
文|匙 濤
凝聚引導廣大青年,是共青團重要的政治任務,在當前社會激烈變革的新形勢下,廣大青年的所思所想、行為方式、關注訴求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給青年工作的路徑、方式、方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共青團組織改革轉型,無論從環(huán)境壓力還是事業(yè)需要出發(fā),都成為必然。
一是團組織在觀念認識上有改革空間。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過去大量集聚在學校、工廠、農村、企事業(yè)單位中的青年群體數(shù)量不斷減少,轉而大量聚集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體制外組織,群體特性呈現(xiàn)流動性、自由性、不穩(wěn)定性。曾經,依托各級團組織動員指令就可以聯(lián)系覆蓋大部分青年的體制基礎已經不再牢固可靠。共青團與廣大青年之間的聯(lián)系定位需要從覆蓋青年、組織青年為主線向找到青年、引導青年為主線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團工會會議上指出,部分群團組織存在著機關化、行政化的傾向,探究其根源,在共青團組織中就是過往的思維認識與當前青年實際有較大出入所造成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因此,共青團組織需要在思維觀念上真正突破迷障,認清我們所面臨的環(huán)境形勢、群體形勢、任務形勢,找到青年真正所在、找到問題真正所在、找到方向真正所在,減少行政化、材料化、文字化工作比重,組織引導廣大團干部真正到青年群體中尋求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挖掘新的組織影響力。
二是團組織在工作方法路徑上有改革空間。過去團的工作往往是團的上級機關定主題、方向、指標,團的中層機關定內容、路徑、要求,團的基層組織搞落實、對標、材料,自上至下層層以文件傳達,由下至上層層總結報表。這種模式雖然利于形成合力,便于統(tǒng)一考核,卻不能兼顧普遍差異。同時,以固定主題,固定內容的方式組織青年活動,與基層青年實際需求也有著明顯落差,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容易陷于東邊鑼鼓喧天,西邊反應冷清,成為團組織自己的自娛自樂。因此,團組織在青年工作的路徑方法上,應該重點研究、因地制宜,大膽創(chuàng)新。首先在工作設計上應該秉承開放包容,團的領導機關在方向把握及主題確定上,不宜做一刀切、全指標化的頂層設計,應鼓勵多種形式的工作思路方法,以實效為考量,允許基層團組織豐富手段路徑。其次在工作工具上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隨著新媒體技術發(fā)展,可以不夸張的說,當今青年一代是生活在手機網(wǎng)絡上的一代,如果充分在新媒體做好功夫,聯(lián)系覆蓋、組織動員、陣地路徑等很多青年工作中重點難點都將迎刃而解。還要在活動設計開展上創(chuàng)新形式,摒棄過去追求大場面、大聲勢的思維,多用項目化、菜單化、快餐化的理念設計活動,以青年實際需求及流行為出發(fā),才能真正讓青年參與并傳播,使活動及活動所蘊涵的主題具有生命力。
三是團組織在重心陣地載體上有改革空間。受慣性思維影響,過去很長時間內,共青團組織關注的重點仍然局限在學校、農村、社區(qū)等傳統(tǒng)領域,對青年社會組織的關注受法律、觀念、方法等限制,并沒有提高到一定水平。然而,就是在過去十余年間,各類青年社會組織蓬勃發(fā)展,吸引了大量青年自發(fā)的參與其中。如今,青年社會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影響力和組織力,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和團組織持平甚至超越。在青年群體已經認可和選擇青年社會組織的前提下,如何開展青年工作,是共青團工作改革的重要課題。從這個角度說,團組織與青年社會組織存在著某種競爭關系。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共青團組織需要擺正姿態(tài)、認清形勢,將攻關青年社會組織作為凝聚聯(lián)系青年的重心來做。首先要積極主動同青年社會組織取得聯(lián)系,建立信任,積極主動的扶持青年社會組織發(fā)展,在互動中建立共贏關系。其次,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與體制優(yōu)勢,為青年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引導服務,進而達到聯(lián)合聯(lián)動效果。同時,要抓住青年社會組織核心骨干,進行培育引導,最終實現(xiàn)青年工作統(tǒng)籌同步,使青年社會組織成為共青團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協(xié)調整合資源,建設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以平臺建設為基點,形成對青年、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服務、聯(lián)系、覆蓋網(wǎng)絡。
近年來,面對青年工作新形勢、新變化,團大慶市委也采取了一些創(chuàng)新改革措施。兩年來,我們先后啟動了3批次集中基層調研活動,團市委的每一個機關干部對直屬的每一個團委都進行了工作考察調研,在工作的設計中,不再局限于團市委拿思路,而是設計菜單,由基層團委自主選擇對哪一項重點工作最感興趣,選擇承接。在全年重點工作群定中,對每一個直屬團委都進行意見征詢,淡化指標化行政命令。2013年,我們牽頭成立了大慶市青年新媒體協(xié)會,整合本地有影響力的新媒體行業(yè)資源、人才資源,攻堅新媒體陣地。每一個專項工作都建立了微信群,建設大慶共青團官方微信平臺,各欄目匯總涵蓋子欄目共13子項,微信平臺粉絲發(fā)展到12800余人。早在2009年,我們就重點跟進青年社會組織工作,在全國地市級團委中率先召開青年社會組織領袖沙龍,團大慶市委被推舉為樞紐型社會組織。2014年,我們在市青聯(lián)設置青年社會組織界別,選舉了部分青年社會組織核心骨干成為青聯(lián)常委。目前,團市委已在32家青年社會組織中建立團組織,緊密聯(lián)系青年社會組織750家,實現(xiàn)聯(lián)系覆蓋156家,影響覆蓋青年20萬人次。
下一步,團大慶市委還將著力在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參與公益活動、團干部深入青年、新媒體平臺建設等方面做深入研究部署和實踐。
(作者系團大慶市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