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樊 欣
根植文化 探微書法
文 樊 欣
書雖小道,然古今之大學者、大學問家皆以其為抒情達意之手段。反之,觀古今書法大家皆為大學者、大學問家。可見,書法唯有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方才有韻味,方才能去俗。方才能形神兼?zhèn)?,意趣橫生,形其哀樂,達其性情。
磊明兄大學期間與我同求學于太原師范學院書法專業(yè),又同住一宿舍,故對其多有了解,其學習刻苦程度,令同學們甚為折服。大學畢業(yè)后考取西南大學文獻學碩士,后又在浙江大學攻讀古文字學博士。期間我們雖有地域距離,但聯系頗多,經常一個電話少則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無話不談,然多為學術問題,常有所謂的新發(fā)現,甚是快意。也迫使我多讀書,方可與磊明兄對話,雖汗顏,但也慶幸??梢哉f一路走來,磊明兄多有不易,然其對傳統文化孜孜以求的精神,對書法藝術有根有據的見解,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鞭策著我不斷讀書,不斷學習。
本科書法,碩士文獻,博士古文字,于磊明兄,本科是技術,碩士、博士是文化。技術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唯有根植于文化,書法才會有神韻。磊明兄也正是沿著這條傳統學人的道路一路求學至今。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尚磊明/作
《桃源行》 尚磊明/作
觀磊明兄書法,多以篆書與行草為最。所作篆書作品,用筆率意灑脫,對商周金文多有繼承,氣息渾厚質樸,結字嚴謹而不失意趣,這與其對古文字的深入研究是分不開的,對于篆書,清人成就最高,不論實踐,還是理論,清人對篆書研究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突破,磊明兄之所以對篆書情有獨鐘,與其對古文字的敏感是分不開的,且多有學術成果,《漢篆小議》《“匉匉”辨》等學術論文見于專業(yè)學術期刊。所作行草作品,用筆嚴謹精道,取法高古,于“二王”、孫過庭用功尤勤,書卷氣極佳?!岸酢?,但凡學習書法的人都繞不開,其飄逸雋永的書風對后世影響甚大,這是磊明兄之所以用功的原因。而孫過庭的《書譜》不僅是一幅水平極高的草書作品,更是一篇見解獨到的書法理論文章,與磊明兄所追求的“文質彬彬,而后君子”的藝術追求相合,《唐朝碑刻行草書構形研究》是其在行草書上的學術成果。
磊明兄現就職于浙江紹興文理學院,研究方向側重于書法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通過對古人的書法理論文獻的整理,站在傳統文化的視角來解讀古代書法理論,最終來指導實踐。書法、文獻、古文字于磊明兄的研究可以說是“集大成”了。記得我們大學同窗時,教室有一“教學相長”的題字,為山西碩儒姚奠中先生題寫的,磊明兄現也站在三尺講臺上,對此應該有更深刻的認識。每每假期回并,磊明兄也是忙里偷閑,不是備課就是寫文章,用他的話說,這樣于我、于學生都好。“教學相長”這也許就是他的快樂所在吧!
尚磊明
本科就讀于太原師范學院書法系,研究生專攻語言文字學,從師于喻遂生、毛遠明諸師。博士就讀于浙江大學,從師于方一新、王云路、張涌泉諸師。發(fā)表論文十余篇。現就職于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書法理論與傳統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