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五力
科藝交融
何五力
不少藝術家對科學感興趣,有的興致高時會特意為某個科學話題進行創(chuàng)作。上海交通大學的李政道圖書館收藏了一批國內的科藝作品,主要為畫作(http://www.tdleelib.info/pageinfo. do?dotype=ky)。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科學源于西方。得益于此,有關科學的西方藝術作品較多,種類也豐富。
例如,美國公共廣播電臺有個節(jié)目主持人Garrison Keillor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的院士,他曾經寫了一首歌,由著名鄉(xiāng)村歌手Brad Paisley在節(jié)目里演唱:
地質學
在遙遠的過去
五億年以前或更久
還是個板塊的田納西
深藏在赤道附近的海底
幾百萬年后
板塊開始穩(wěn)步北移
火山噴發(fā),地殼上升
阿巴拉契亞山脈即將誕生
四億年前
山脈開始形成
還有沿著坎伯蘭高原的
砂巖地層
古生代和中生代
像一個石匠把群山修建
到了新生代
納什維爾盆地出現(xiàn)
灰?guī)r、砂巖和頁巖下
地球拼著命
造出藍嶺山脈
靠的是近水平的推進
在這深部的火成巖
在一個前寒武紀的海角
我與你第一次相見
那個故事得另外再編
地質學,地質學上
大自然如此創(chuàng)造了田納西
而我覺得田納西像個姑娘
她腳踏實地
基質里流著巖漿
你知道這些足矣
[][]
物理隨筆
再舉一例,物理學家在1956年首次探測到一種叫做中微子的基本粒子,四年后,美國著名小說家、詩人John Updike在《紐約客》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首詩,極其形象地描述了這種只跟物質起微弱反應的粒子:
宇宙玩鬧
中微子啊非常之小
他們不帶電
質量也沒多少[注]
還不跟別的打交道
在他們看來
地球這個傻蛋絕非障礙
長驅直入就好比
給通風的大廳去除塵埃
或者像光穿過玻璃
那么容易
他們冷落最精美的氣體
忽略最堅實的墻壁
對鋼和銅鑼
也不睬不理
他們蔑視馬廄里的公馬
而且不顧貴賤等級
穿透我和你
像無痛感的鍘刀
他們高高地往下掉
通過我們的頭頂?shù)M草里
晚上他們從尼泊爾進入
穿過床把小倆口做成糖葫蘆
你為此叫好
我說這是惡搞
現(xiàn)在我們對中微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至今已有四次頒給與中微子有關的研究,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國內在中微子實驗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衷心希望這些進展可以激發(fā)藝術家們的靈感,給我們帶來更多科藝交融的佳作。
[注]原句為“質量也沒有”,根據最新實驗結果改為“質量也沒多少”。
[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