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宗平(北京)
中國閃耀里約奧運
文 宗平(北京)
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軍團雖然奪金勢頭沒有想象當中來得迅猛,但所展現(xiàn)的風采依然可圈可點。中國運動健兒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奧林匹克精神,而國人則以一種更平和、更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奧運。這是值得贊賞的進步。
八月,里約。在時空被極大壓縮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奧林匹克圣火不只點亮了南美大陸,也熊熊燃燒于地球村上居民們的心中。更快、更高、更強——這是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的奧運格言,也是人們對所有參賽運動員的殷切期待。
中國隊保持在金牌榜前三位,發(fā)揮基本正常,3人1隊5次創(chuàng)5項世界紀錄,9人1隊13次創(chuàng)12項奧運會紀錄。金牌數(shù)較上屆奧運會有所下降,但一些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自行車、男子跆拳道兩個項目歷史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中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仍然是中國代表團爭金奪牌的主力軍。跳水和乒乓球一如既往地體現(xiàn)了高水準。乒乓球項目包攬了4枚金牌,單打項目各2人參賽均包攬金銀牌;跳水項目表現(xiàn)穩(wěn)定,8項共獲得7金、2銀、1銅。舉重項目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奪得5金2銀,3人創(chuàng)造4項世界紀錄。
潛優(yōu)項目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成為一大亮點。在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賽道上,中國隊連續(xù)打破奧運會紀錄和世界紀錄并奪冠,實現(xiàn)了我國自行車項目的奧運金牌零突破。在男子跆拳道58公斤級比賽中,21歲的中國選手趙帥首次參加奧運會便勇奪金牌,成為本屆中國代表團的最大黑馬,也改寫了男子跆拳道奧運無金的歷史。基礎(chǔ)大項田徑創(chuàng)造了參加奧運會的最好成績,包攬了男、女20公里競走金牌,共獲得2金2銀2銅;男子4×100米接力獲得第4名,同樣刷新了該項目的歷史最佳戰(zhàn)績。
但與此同時,對手的加速追趕也給中國隊帶來壓力。在倫敦奧運會上嘗到甜頭的英國隊,里約奧運周期乘勝追擊,持續(xù)發(fā)力。日本代表團也積極蓄力2020東京奧運會,近兩屆奧運會金牌數(shù)穩(wěn)步增長,體操、游泳、田徑項目的上升勢頭尤其明顯。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總結(jié)中國代表團表現(xiàn)時表示,里約之行也暴露出四點問題:一是對奧運會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困難估計不足;二是中國隊對世界競技體育的迅猛發(fā)展、訓練管理的新潮流研判和學習還不夠,訓練理念和方法創(chuàng)新不足;三是許多項目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改變,中國隊的把握和應(yīng)對沒完全到位,部分項目臨場指揮應(yīng)變存在失誤;四是大多數(shù)項目進行新老交替后,對年輕隊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磨煉不足,致使一些選手在激烈競爭中沒能充分賽出氣勢、發(fā)揮水平。
挑戰(zhàn)面前,中華健兒沒有退縮,為國爭光的理念沒有變,頑強拼搏的精神沒有丟。尤其在里約奧運會后半程,幾次蕩氣回腸的激戰(zhàn)和勝利,打出了應(yīng)有的氣勢。
作為羽毛球老將,林丹、傅海峰竭盡全力,拼到最后一秒,輸贏都是英雄。前者與李宗偉華山論劍的絕唱、賽后的緊緊相擁,道不盡十幾年競賽的惺惺相惜;后者打完最后一拍的振臂高呼,是一位老將不負眾望、不忘初心的激情宣言。
強敵敵不過團隊作戰(zhàn)的默契,女子20公里競走中,劉虹在最后20米處干凈利落地反超奪冠,體現(xiàn)了集體絕對實力基礎(chǔ)上的胸有成竹,賽后一句“就是這么設(shè)計的”盡顯霸氣;挫折擋不住創(chuàng)造歷史的車輪,自行車姑娘們數(shù)次經(jīng)歷金牌變銀牌的磨難但拒絕放棄,終于在女團競速上騎出炫目“中國紅”,讓幾代自行車人的夙愿成真;勇敢的心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向艷梅在女子舉重69公斤級第三次抓舉中杠鈴擦到頭部,但處變不驚的大心臟讓她在挺舉上順利完賽、一舉奪魁。
最值得稱頌的當屬中國女排。在小組賽輸給荷蘭、塞爾維亞和美國隊的逆境之中,中國女排在郎平的率領(lǐng)下頑強拼搏,在淘汰賽中逆襲兩屆衛(wèi)冕冠軍巴西隊、擊敗歐洲新貴荷蘭隊,最終戰(zhàn)勝世界杯亞軍塞爾維亞隊,昂首登上最高領(lǐng)獎臺。
“提到中國女排,就有落淚的感覺?!边@幾天,年輕網(wǎng)友這樣說。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著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jié)奮斗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贏得了一場場蕩氣回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里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自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就一直深植于中國女排,成為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盡管其間幾經(jīng)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zhì),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內(nèi)涵,成為一代代中國觀眾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師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獻和傳承。在中國女排漫長的奮斗歷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們銘記,她就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放棄個人利益,不計榮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線,擔當起國人的期望與重任。
在里約,年輕小將們的表現(xiàn)令人眼前一亮。本屆中國代表團運動員平均年齡為24歲,是近三屆奧運會最年輕的一次。而在中國隊已經(jīng)獲得金牌的選手中,約一半是奧運會新兵。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金的張夢雪,為男子跆拳道實現(xiàn)奧運金牌零突破的趙帥,年僅15歲的跳水小將任茜,有望在東京延續(xù)輝煌的年輕中國女排……包括游泳奪牌的年輕選手徐嘉余、汪順等都展示了才華,他們將是2020奧運會的主角。
在里約,組委會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多國運動員的服裝都由中國運動品牌贊助,多個項目使用的比賽器械都是“中國制造”。而針對一些爭議判罰,國際奧委會委員李玲蔚、國際排聯(lián)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均談到,中國體育需要積極爭奪國際話語權(quán),關(guān)鍵在于重視培養(yǎng)體育外交人才。強大不僅限于競技場上。中國體育人應(yīng)積極進入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只有熟悉和掌握游戲規(guī)則,才能把握主動權(quán),才能向世界更好地傳遞中國聲音。
走過里約,面對東京奧運周期,中國體育站到了新的起點。
爭取勝利而不強求勝利,直面對手而不貶低對手,是我們在奧運觀賽時應(yīng)有的“大國心態(tài)”。
在奧運會這個代表世界頂尖水平的體育競技場上,沒有一個選手不想超越他人、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同樣關(guān)心著比賽結(jié)果的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觀眾和體育愛好者。
很多有著奧運記憶的中國人,都曾有過為一塊金牌的得失大喜大悲的經(jīng)歷。不論是在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摘得“首金”時,還是在2008年中國代表團在主場高居金牌榜榜首時,對勝利的追求都點燃了國人的熾熱激情。
不過,就像一枚硬幣擁有正反兩面,對勝利的激情與渴望,對失敗的沮喪與不滿,總是相伴而生,如影隨形。當李寧在人們的追捧中戴上“體操王子”的桂冠時,恐怕誰也不會想到,他會在漢城折戟后面對那么多的攻擊和責難;而在劉翔打破世界紀錄,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田徑英雄時,又焉知他因傷退賽會激怒多少滿懷期待的同胞。當運動員勇創(chuàng)佳績的時候,人們的熱情與信任可以給他們無窮的力量,但是,當他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國人的失望與苛責也能將他們打入萬丈深淵。
如何面對失敗,考驗著運動員;如何看待金牌的得失,顯示著國民風范。在里約的奧運賽場上,在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32年、首次舉辦奧運會的8年后,我們看到了一種更平和、更健康、對運動員更寬容,也更符合奧運精神的國民心態(tài)。在中國女子十米氣步槍運動員憾失“首金”之后,輿論場中少有批評和抱怨,也少有對失利的痛心疾首或氣急敗壞,有的是人們對杜麗和易思玲兩位女將的安慰,以及“勝敗乃兵家常事”的淡定。
用平常心看待得失,是個人精神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如果運動員在賽場上盡力拼搏過,不論結(jié)果如何,我們都沒必要感到遺憾。我們可以接受孫楊在游泳賽場上屈居第二,也愿意對奪得金牌的霍頓表示祝賀,但我們不能容忍那些無端的指責;我們對任何外國運動員不抱敵意,并不意味著我們接受不公正的待遇和責難。我們既擁有包容和開放的心態(tài),也懂得捍衛(wèi)自己的成就與尊嚴。
爭取勝利而不強求勝利,直面對手而不貶低對手,是我們在奧運觀賽時應(yīng)有的“大國心態(tài)”。取勝,并不是奧運會的終極意義。這場屬于全人類的體育盛會,不僅是為了讓運動員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績,也是為了鼓勵各國人民弘揚體育精神,并向全世界播撒友誼與和平的火種。能夠證明運動員拼搏與實力的獎牌固然重要,但讓運動員專心享受比賽,感受體育的魅力,傳播奧運精神,并在奧運會中締造中國和世界的友誼,顯然更加重要。在未來的奧運征程里,不論成敗得失,必須面對的一切,我們都要坦然接受。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實現(xiàn)工業(yè)化、信息化和新型工業(yè)化的歷史轉(zhuǎn)型期,正處在向“兩個百年”的宏偉目標疾步邁進的階段。在這一時期公眾對機會均等、競爭公平的社會訴求,全社會對規(guī)則、秩序及理性約束的強烈呼吁,所有這些都與現(xiàn)代奧運會的社會改良目標是如此相通與吻合。一句話,邁向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的中國需要奧運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激勵!當中國的發(fā)展理念與奧林匹克的社會改良理念發(fā)生共鳴時,“中國夢”不就是一幅壯美的現(xiàn)實畫卷嗎?
責編/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