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 越
從長安再出發(fā)
——大型交響音樂會奏響西安甕城
Starting from Chang'an again——the grand symphony concert performed at the barbican of Xi'an
文/祁 越
9月28日晚8時,由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和陜西省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共同主辦,陜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承辦的《從長安再出發(fā)》——大型交響音樂會在西安城墻南門甕城拉開帷幕。
本場交響音樂會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宗旨。音樂會是弘揚絲路精神、增進文化交流的平臺,不僅為絲路文化交流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在促進絲路沿線地區(qū)人文合作、民心相通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王宏偉演唱《西部放歌》
呂繼宏演唱《故鄉(xiāng)戀》
殷秀梅演唱《絲路放歌》
《從長安再出發(fā)》——大型交響音樂會,由著名青年指揮家景煥執(zhí)棒,陜西愛樂樂團演奏。氣勢恢宏,內(nèi)容豐富,涵蓋民族與西洋,獨唱與交響,多種音樂形式與音樂元素交響混搭,使觀眾在風格特色鮮明的音樂中,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輕松和愉快。
音樂會演奏了著名作曲家趙季平、韓蘭魁、崔炳元、景建樹、王中山等作曲家的《鐘鼎長安》、《敦煌神鹿》、《九曲秧歌黃河陣》、《望秦川》等經(jīng)典曲目;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演奏的《天山風情》,不僅演奏技法精湛,音樂情緒的表達細膩委婉,熱情奔放,宛如一幅情景交融的天山風情水墨畫,更是博得了觀眾的熱捧。著名歌唱家王宏偉的《西部放歌》、呂繼宏的《故鄉(xiāng)戀》、殷秀梅的《絲路放歌》等歌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這些重量級的歌唱家美妙絕倫的歌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讓古城金秋顯得格外的質(zhì)樸優(yōu)雅。呂繼宏說:“《故鄉(xiāng)戀》是描寫甘肅祁連山下美麗家鄉(xiāng)的作品,我就是生長在甘肅,歌中唱的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唱起來很有感覺?!?/p>
與此同時,來自青海的馬權(quán)等四位歌手的“花兒”聯(lián)唱,把觀眾帶進了西部的高遠和遼闊;使演出現(xiàn)場又出現(xiàn)了一個別具一格的色彩性音樂高潮;而我們的本土民歌王王向榮則率領陜北民歌大舞臺蘇文、馮小紅、延錦圓、劉美玉、屈旺旺、馬園園等歌手,把陜北民歌的高亢與豪邁、滄桑與深情演繹的淋漓盡致。王向榮說:“我們唱的是陜北傳統(tǒng)民歌。陜西民歌對于絲綢之路的起點而言,表達著一種文化的厚重和扎根民間土壤的深情。此次音樂會是我們陜西人傳播民間文化的重要平臺,也是青年民歌演唱
者一次非常好的鍛煉,也給我這些弟子第一次與大型交響樂合作的機會?!?/p>
此外“華陰老腔”、“新疆木卡姆”的古樸真實和粗狂豪放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傳統(tǒng)音樂藝術(shù),在千年古城形成碰撞,產(chǎn)生了巨大的視聽沖擊力,給古城西安市民帶來特殊的視聽盛宴。大家不僅被老腔的剛直高昂所震撼,同時也被素有“東方音樂明珠”之譽稱的木卡姆所深深的吸引。民族與西洋,交響與獨奏雅俗共賞,真的稱得上是一場絲綢之路輝煌歷史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美麗邂逅?,F(xiàn)場觀眾表示,這是知名音樂家們在國慶即將到來之際,送給西安人的一場交響樂與民族音樂交相輝映,雅俗共賞、亮點紛呈的視聽盛宴。
王中山演奏《望秦川》
宋飛演奏《天山風情》
作曲家趙季平說:“甕城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整個音樂會就像一部歷史書,讓人感覺到歷史的滄桑,也感受到今天‘一帶一路’戰(zhàn)略新的輝煌,意義非凡。王宏偉演唱的《西部放歌》充滿激情,呂繼宏唱的《故鄉(xiāng)戀》讓我感動,殷秀梅唱的《絲路放歌》唱出了現(xiàn)代人的心聲,在我心目中絲綢之路沿線永遠充滿了藝術(shù)的遐想。我曾經(jīng)在1980年寫過一部《絲綢之路幻想組曲》,2000年又創(chuàng)作了室內(nèi)樂《關山月》,最近我還寫了四首《絲綢之路瞬間》的音樂會作品,希望以后有機會能夠讓觀眾聽到?!?/p>
(攝影/王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