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太山
絲綢之路上的音樂(十)
Music on the Silk Road (10)
文/余太山
玉門關
“西域”是古代中國人使用的一個地理概念,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廣大地區(qū),其核心則是包括我國新疆在內的中亞地區(qū)。
西域一度位于古代東西方交通的樞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連接百國千城,肩負著送往迎來的重任。形式各異的民間和官方商貿、朝貢活動,使地中海文明和東亞、南亞文明在這里交匯、碰撞;由于北方歐亞草原的游牧民族不時縱橫馳騁,南下牧馬,草原文明也隨著金戈鐵騎涌入這里。西域于是成了古典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多元文明的薈萃融合,使之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獨特風貌。
西域歷史和文化的復雜性、民族的多元性、語言的多樣性,使西域研究涉及歷史、考古、語言、民族、民俗、藝術、宗教、哲學、文學以及人類學、遺傳學、地理學、生物學等諸多領域,成為一門難度很高的綜合性學科、遺傳學、地理學、生物學等諸多領域,成為一門難度很高的綜合性學科。正因為具備殷實充足的內涵,擁有神秘奇美的色彩,艱辛困苦的探索過程中常常伴隨著令人目不暇接的驚喜,使西域研究反而充滿千魂動魄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批學者甘為之衣帶漸寬、九死不悔。
季羨林先生多次說過:“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苯涣鹘o古老的文明注入新鮮的血液,使之長信長盛,生生不息。交流滿足了人類好奇的天性。人類的好奇心將永遠跨越千山萬水,對遙不可及的彼岸傾心向往,研尋不已。
西域研究就像是為人類好奇心打開一扇門。通過這扇門,我們可以窺見古代的中國人經過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去了解關外的奇異世界;大秦、黎軒、波斯、粟特的使團、商隊則穿過浩瀚的沙漠紛至沓來,讓古代中國為西方世界所認知;東與鐳的交流因之而成為可能。
可以說,西域研究開鑿了一條時空隧道,讓我們能夠沿之前往尋覓、觸摸幾千年來從未間斷的國家與國家、地區(qū)與地區(qū)、民族與民族、文明與文明之間的交流軌跡。
我們希望這里成為一個小小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研究者和讀者一起感受西域歷史文化的絢麗壯美,分析上下求索、神游千年的快樂。通過這個窗口,象牙塔內的工作更廣泛地為廣大讀者所了解。同時,我們也熱切盼望感受和了解使更多有興趣的朋友投身到西域研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