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50)
淺談公共空間室內界面
張瑞娟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50)
具有公共性質和社會性質的建筑稱為公共建筑,其室內空間為公共建筑空間。界通常是指某一區(qū)域的邊限,面通常指事物的外表。界面是空間形成的物質基礎,它服務于空間中存在的人們的活動目的,同時又營造了人們生活所必須的生活環(huán)境。
公共空間室內界面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墻面、地面和頂面,它包括通常在室內界面設計后的裝修在主體結構之外的表皮裝飾和未裝修時的建筑原結構主體。空間界面作用是空間的圍合,也是劃分空間的主要元素,給人明確的空間界限的位置,它可以把大空間再次劃分為多個小空間,以符合人們不同活動的需求??臻g中可以運用不同材質進行圍合,這些材質所構成的面,我們可以統(tǒng)稱為室內界面。室內界面是無形三維空間的有形邊界,是空間表現的主要載體,從而實現對于各類空間的塑造,室內界面的設計也是建筑設計的進一步延續(xù)。公共空間室內界面主要有垂直和水平界面組成,它們主要包括墻面、分隔物、樓梯、柱體、頂面、地面。
墻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的基本元素,是公共空間限定的基本部件,是室內外公共空間的垂直界面,正是墻體使建筑實現了對公共空間的分隔與圍合。
墻體除了最初的遮風擋雨、保溫隔熱、抵御自然界中潛在的危險以及承擔結構荷載的功能外,還可以用來控制房間的大小及形狀,限制室內的行動,同時在視覺、聽覺上給公共空間室內提供維護感和私密性。墻面的開洞還能使公共空間產生連續(xù)性,可以讓人、光線、熱和聲音通過,使公共空間能正常采光、換氣,墻面的吸聲隔音以及反射光線等性能還會使我們的視覺、聽覺更為舒適。墻面是公共空間中分隔、圍合空間最積極的因素,絕大多數建筑依然會有墻體。另外,墻體還可以支撐諸多家具和設備,如坐椅、擱架、壁柜以及照明等,可將這些家具、燈具與墻面相結合,使墻面成為其中一員。
傳統(tǒng)建筑中,墻多作為支撐的角色出現,因而公共空間封閉、形式單一,也給公共空間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束縛,同時這種厚重的墻體也占用了很大的室內面積。現代結構技術和材料的應用,使其得以改善,墻體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由分隔空間。由于建筑結構重量不再完全依賴墻體,使其形式豐富多樣,可以輕、薄、透和片段,能夠靈活布局,甚至移動,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自由的對公共空間進行圍合和限定。
墻面作為公共空間中最主要的垂直界面,在公共空間室內中是人們視覺及觸覺所設計面積最大區(qū)域,其色彩、形態(tài)、材質肌理,以及尺度、比例、虛實、體量等因素對人的感官影響非常重要,同時還可能引起人們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如運用自由曲面墻進行空間圍合,通過曲線產生柔和、靈動感,使空間產生自由、優(yōu)美和動態(tài)感;墻面可通過圖案和照明結合,使二維空間變得立體化,增強了視覺效果,豐富公共空間室內層次;墻面設計運用具有質感的特殊材料,使墻面更有質感,加上簡潔的圖形鏤空設計,更是強化了空間風格。
隔斷是室內垂直界面的另一主要組成部分,為達到公共空間某功能的使用目的,通過隔斷可以把公共空間劃分為若干小空間。隔斷通常采用不到頂的或者片段、通透狀態(tài)的室內分隔構件,可以達到限定空間和隔離聲音、視線、干濕度等要求。隔斷的分類方法較多,從虛實角度來說,有通透的和實體的。通透隔斷可使空間兼具虛實特點,空間似隔非隔,似斷非斷,既分又合,聲音、視線、干濕度均不會受太大影響,同時能夠讓空間有層次感和深度感;相對來說實體分隔,空間限定度相對較高,分隔感較強。從材料來講,有竹、木、玻璃、金屬、水泥、磚瓦、織物等材質,肌理質感給人心理影響各有特點。從隔斷高度來講,一般高度在0.5m以下時,空間限定度較低,空間分隔感較弱;高度在1.2m時,能夠產生心理上的圍合感;隔斷高度超出人站立視點高度時,就能夠從視覺和心理上分隔空間,此類空間給人私密感和安全感較強。
樓梯是室內中重要的垂直交通設施,可以看作是地面的延伸,幫我們在公共空間中作垂直的移動,同時也豐富公共空間室內的立體視覺效果構成。樓梯作為主要交通,安全疏散是首要功能要求。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樓梯的造型和裝飾性,也是設計的重點內容。公共空間的豐富效果也可以通過樓梯的多元化造型實現,在文藝復興以來對樓梯的裝飾效果認識逐步加強。樓梯的踏板、平臺、欄桿、欄板、扶手等不同的構造形式、形態(tài)、材質,都有這各自不同的外觀特征;樓梯特有的斜線、曲線造型,和由透視變化產生的節(jié)奏和韻律,為公共空間增加了動態(tài)因素;樓梯能夠充實空間,并成為空間設計要素,臨墻的樓梯可以成為墻面的裝飾,獨立的樓梯可以劃分空間,同時也成為空間中具有雕塑感的視覺中心;在樓梯中上下時高度的變化,也給了人們豐富的空間視覺體驗。
柱體是建筑中的重要結構構件,主要功能是對梁板框架的支撐。對于柱體的設計,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設計特點,也就是在風格和流派中研究的各種柱式特點。柱體在公共空間中是主要的承重構件,同時也對公共空間視覺設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柱體的形態(tài)設計也成為室內設計的重點內容。在不影響柱子原有結構基礎上,進行或形態(tài)或功能的設計。柱體設計要融入整體公共空間設計中,給人舒適、和諧感,成為公共空間設計的一部分,否則就會破壞公共空間設計的整體感。當前柱子的設計手法多種多樣,可以通過特殊材質飾面,結合燈光、造型、色彩等手段,塑造符合公共空間氛圍的形象。
頂棚是公共空間室內的頂面,是室內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各種材質、燈具、色彩以及造型的設計組合而成,形成具有功能和美感的室內設計一部分。
公共空間室內中面積最大又未經占用的界面就是頂棚,并且與人接觸較少,基本僅受視覺的支配,所有在設計上相對較為自由。但是頂棚受建筑結構限制,是各種燈具安裝的地方,公共空間還有通風、消防等設備,在設計時都需要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頂棚雖不與人直接接觸,但會對人心理產生影響,頂棚的色彩、燈具、材料、造型選擇,對室內整體風格營造有很大影響。合適的高度和尺度對公共空間室內的尺度和性格有重要影響。高頂棚會使公共空間尺度縮小,會給人開闊、莊嚴感,但會產生心理疏遠感;低頂棚使圍護感增強,具有安全感和親切感,但會給人壓抑感,并影響室內空氣質量。通過頂棚的高低、材質、造型等手法還可以劃分公共空間,使公共空間產生視覺引導性。
在頂棚運用的新材料不斷涌出,極大的促進了室內頂棚設計的美觀性和多樣性。高科技和各種新材質在頂棚的使用,使頂棚的造型藝術性,以及照明效果更加豐富多樣。
地面是公共空間室內的基礎平面,不但需要支撐承托人、家具、室內各種設施和設備,與室內其它界面相比,與人接觸最多、最緊密的部位。地面選用的材料和構造必須結實、耐磨、耐久,并滿足防滑、防水、防靜電、防火,以及吸音等實際要求。同時由于地面與人體直接接觸,地面的質地軟硬、冷暖,表面的平整度等,都會對人們的行走舒適度、發(fā)出噪音等帶來直接的影響,另外,地面的清潔和維護等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
大多數公共空間雖然地面由于受人、家具、室內設備設施的遮擋,顯露的面積較小,但是其材質的質感、色彩的搭配、圖案的設計、地面分隔以及地面的高差處理等,還是會對整個公共空間氣氛產生影響,并能改變公共空間的尺度、比例、形狀等特征,使公共空間產生整體的開闊感、延伸感、或根據公共空間需求劃分為若干個區(qū)域,避免公共空間過大引起的空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