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喜鳳 王 健 王 軍
?
探討針刺結合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恢復期臨床效果
姜喜鳳 王 健 王 軍
【摘要】目的 探究周圍性面癱患者實施針刺結合電針的治療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治療的周圍型面癱患者70例,將使用毫針透刺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使用毫針透刺治療合并電針治療的患者作為治療組。結果 治療組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結論 對患有周圍性面癱的患者實施針刺結合電針治療能迅速緩解患者癥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毫針透刺治療;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Methods Collected 70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using the needle through thorn treatment of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as the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quickly relie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Needle penetration needling therapy,Acupunctur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周圍性面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疾病,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局部或者莖乳等面神經(jīng)出現(xiàn)非化膿性炎癥,導致患者直接以面神經(jīng)麻痹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類疾病[1-3]。本實驗旨在探究患有周圍性面癱的患者實施針刺結合電針治療方案的實際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公布如下。
1.1基本資料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月至我院治療的周圍性面癱患者70例,將使用毫針透刺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使用毫針透刺治療合并電針治療的患者作為治療組。其中對照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齡在42~65歲,平均年齡為(57.12±12.67)歲,治療組患者有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其年齡在41~62歲,平均年齡為(55.72±10.23)歲。所有研究對象均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利,自愿參與本研究。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143,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的病情符合第八版《神經(jīng)病學》對周圍性面癱的檢測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面部表情肌癱瘓,同時額紋變淺或者消失。部分患者伴有耳部疼痛、耳部皰疹等不良表現(xiàn)。且同時符合《針灸學》中的規(guī)定主癥:本病常因受風或受寒急性發(fā)作,睡眠醒來時發(fā)現(xiàn)兩側面部肌肉不對稱。主要表現(xiàn)為:一側面部肌肉麻木癱瘓,痛覺降低,額紋消失或者變淺,病側眼裂變大,迎風流淚,鼻唇溝變淺或者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皺眉困難、蹙額、閉目、露齒口角歪斜、鼓腮露氣等[4-5]。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普通毫針透刺治療方案,幫助患者面部肌肉保持放松狀態(tài),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取0.25 mm × 40 mm 毫針,常規(guī)消毒后,對研究對象的面部穴位取患側,地倉穴斜刺20 mm,頰車穴直刺15 mm,陽白穴平刺25 mm,下關穴直刺30 mm,太陽穴直刺10 mm,顴髎穴直刺15 mm,攢竹穴向眉中斜刺15 mm,迎香穴向內上方平刺10 mm,口禾髎穴斜刺10 mm,承漿斜刺10 mm,翳風穴取患側直刺15 mm。捻轉的角度在90~180°,連續(xù)刺激25 min后停止,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20 d。
治療組患者實施針刺結合電針治療方案,在實施與對照組相同的治療方法后,對刺入陽白、下關、顴髎、地倉四穴的毫針接通電針儀,根據(jù)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點刺激,連續(xù)刺激25 min后停止,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20 d。
1.4療效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面部肌肉運動情況,分別記錄患者面部肌肉以下的運動能力,如抬眉、閉眼、鼓腮、撅嘴、示齒。根據(jù)楊萬章等研究人員《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的中西醫(yī)結合評定及療效標準(草案)》中提出的評價標準對其療效進行分級,患側功能狀況分為6級:Ⅰ級為正常(100分),Ⅱ級為輕度功能障礙(75分以上,未滿100分),Ⅲ級為中度功能障礙(75~50分),Ⅳ級為較嚴重功能障礙(50~25分),Ⅴ級為嚴重功能障礙(25分以下,未到0分),Ⅵ級為完全麻痹(0分)。本研究中,治療后評分為100分以上為治愈;評分為90~100分為顯效;面部肌肉運動減弱為75~90分為有效;75分以下為無效[6-8]。
1.5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本實驗的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所有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方差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所有計數(shù)資料進行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35例研究對象,其中治療效果為痊愈25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97.14%。對照組痊愈有13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6例,治療有效率82.86%,治療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醫(yī)認為面癱是由于勞作過度,機體正氣空虛,脈絡空虛,衛(wèi)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乘虛入中面部經(jīng)絡而致。周圍性面癱根據(jù)病情的不同分為急進期、靜止期和恢復期。研究發(fā)現(xiàn)周圍性面癱恢復期的有效治療對其預后具有較大影響。中醫(yī)毫針透刺法治療面癱是常用的治療方案。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提高對面部神經(jīng)刺激強度,幫助針感擴散,進而疏通經(jīng)脈,祛風散寒,調和氣血,加強表里和恢復經(jīng)脈功能。傳統(tǒng)毫針透刺治療周圍性面癱表現(xiàn)出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發(fā)現(xiàn)電針治療對周圍性面癱康復具有一定促進作用,而且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實施電針治療合并透針治療方案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僅使用透針治療方案的有效率。由此可見,對患有周圍性面癱的患者實施針刺結合電針治療方案,能夠迅速緩解患者癥狀,促進局部組織代謝水平,預防面部肌肉萎縮。
參考文獻
[1]李成文,李增富. 神經(jīng)內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手冊[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18.
[2]祝麗蘋,劉文鳳. 電針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104 例探討[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3,18(4):162-163.
[3]劉薇. 針灸配合穴位注射及火罐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2,27(7):912-913.
[4]張鑫鑫,湯曉冬,李偉紅. 針刺配合溫和灸治療急性期重癥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0):13-15.
[5]劉濤,季守賢. 遠取足三里、厲兌結合面部深透刺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觀察[J]. 中國針灸,2011,24(12):821-822.
[6]劉立安,孫湖,朱云紅,等. 表面肌電圖檢測在評價周圍性面癱預后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10):946-948.
[7]湯合杰,尹靖宇,徐敏鵬,等. 電針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30例的療效觀察[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5):200-201.
[8]向進,鄒燕齊. 毛刺配合電針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2010,26(7):32-34.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8-0141-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8.096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中醫(yī)醫(yī)院康復科,黑龍江 大慶163311
通訊作者:王軍,E-mail:sgzr2008@126.com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JIANG Xifeng WANG Jian WANG Jun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Daqing 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1,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