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
(甘肅省臨洮縣幼兒園 甘肅 定西 730500)
如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李小花
(甘肅省臨洮縣幼兒園 甘肅 定西 730500)
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當今社會,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們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個切入點。
感恩教育;重要性;策略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優(yōu)良品德。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和發(fā)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現狀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們不知道感謝自然的滋養(yǎng)之恩,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謝祖國對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為德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學會感恩對于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和感恩。
(一)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兒的健康的發(fā)展。幼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所以說,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需要成人全面、及時的引導。幼兒的感恩意識的獲得同樣也不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 5到6 歲是兒童道德品質養(yǎng)成的最關鍵的時期,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兒童自我中心思維占強勢地位的時期, 因此,這個時期兒童難以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關鍵期及時進行感恩教育, 以增強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我們還需要在兒童心性未定之前實施感恩教育, 以防止不良影響的侵入, 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健康的發(fā)展。這樣看來,如果不注重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 幼兒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義思想的影響, 以至于表現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 并一直延續(xù)到其成人以后,從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二)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證感恩教育的效果。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在 6 歲之前就已經奠定了人格基礎,后期的教育與塑造只能在這個基礎之上起作用,所以說,6歲之前是感恩教育實施的最有效的時期,是幼兒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時期。感恩意識的獲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一個緩慢的形成過程,如果一個人在幼年的時候沒有種下善的種子, 那么在他成年之后你就不應該奢求他成為一個樂于助人、施恩不圖報的人。目前, 在對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即實施感恩教育要從幼兒抓起。幼兒階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礎,也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橋梁,如果基礎不牢固,后期的教育工作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正如賀拉斯·曼所說“凡是任何事物生長的地方, 一個塑造者勝過一千個再造者。”
(三)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有利于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樣就很容易成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為家庭的“小皇帝”,從而養(yǎng)成驕蠻任性的性格。甚至,一些刁蠻的孩子甚至學會了用各種手段來要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現象的發(fā)生不僅導致了幼兒之間頻繁發(fā)生沖突, 而且還會引發(fā)幼兒家長之間產生各種矛盾,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淡。當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現上升的趨勢, 各種自殺事件也是層出不窮,于是,社會中不斷出現有關兒童自私自利的責難。當人們發(fā)現這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會把原因歸結于教育的缺席,矛頭直接指向了幼兒時期的教育,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感恩教育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策略。如果我們從幼兒時期就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 無論對幼兒及其家庭還是對整個社會, 都會有積極作用的。
感恩教育應該以活動為載體,讓幼兒從活動中體驗到感恩并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的積累,在生活中實踐感恩、體會感恩的意義。這就要求在對幼兒的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到生活中。幼兒感恩行為的培養(yǎng)策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家長是感恩教育的榜樣。成年人在幼兒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俗話說得好,“言傳不如身教”,所以要讓幼兒從小就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父母首先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作為父母,要學會感謝孩子所帶給我們的歡樂,感謝朋友和社會給予給我們的信任和幫助。在幼兒時期,他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所以父母在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時應該以具體形象的生活事件來激發(fā)幼兒的感恩情感,如通過閱讀圖畫故事書中的感恩故事、參加感恩親子活動、參觀孤兒院或敬老院等活動。這會給幼兒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幼兒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值得感謝的人,這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感恩意識。同時,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斷地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用自己的感恩行為來影響幼兒的思想和行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兒如何感恩的時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二)幼兒園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孩子們來說,實踐活動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所以說,光靠講課是不夠的,教師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體驗感恩、感悟感恩,同時在活動中學會去感恩。教師是幼兒的第二父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選取豐富多樣的教材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教師在充分運用資源的同時,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課程,運用教育智慧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感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一是教師樹立學習的榜樣:要想幼兒學會感恩,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幼兒園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在幼兒園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是幼兒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時刻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一切,耐心的回答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面對孩子臉上要微笑。教師的這種虔誠的感恩態(tài)度,必然會影響幼兒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二是教師要鼓勵幼兒的善行。在幼兒園,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從最簡單的方面引導幼兒知道如何去感恩。對幼兒來說,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樣的禮貌用語,比如,“謝謝”、“對不起”的使用情景。同時,我們要根據情況適時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感恩。在一天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始終應該是一個參與者、觀察者和發(fā)現者,只要看到幼兒有一點善意的行為或舉動,教師應該馬上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家長、幼兒園、社會三方合作。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相互合作才能呈現最好的效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點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作為父母無論工作有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精誠合作才能保證感恩教育工作順利進行。三方的合作可使家長能準確的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育策略,這樣看來,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體,相互滲透、相互交流,使幼兒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中更好地健康成長。
通過對幼兒感恩教育的研究,培養(yǎng)了幼兒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促進幼兒的感恩之心的養(yǎng)成,并激發(fā)兒童的民族自尊心與社會責任感,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