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概念隱喻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郭寶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英語詞匯對于英語整體來說就像磚塊和樓房的關系。詞匯只有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搭好,樓房才會蓋得堅固。所以詞匯教學一直是教學重點也越來越成為師生間最頭疼的事情。如何讓學生輕松容易的理解單詞的字面意思和隱含意思成為老師首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概念隱喻理論流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開始關注這個和認知密不可分的理論,他們認為英語詞匯教學和概念隱喻理論是分不開的。概念隱喻能力能夠提高二語學習者的詞匯記憶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本文將進一步探究如何利用概念隱喻理論對英語詞匯進行教學。
概念隱喻;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論是語法、聽力還是寫作都離不開詞匯。所以對于詞匯教學的研究一直是研究學者們最為重視的一部分。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重視的是詞匯的發(fā)音,語法和搭配,教師的教學方法更是圍繞詞匯的搭配和例句很少涉及到詞匯本身的引申含義或是文化發(fā)展起源,這使得英語課堂壓抑無趣,教師和學生都付出了很多而收益頗少。概念隱喻理論為我們的詞匯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認識,它更加注重詞匯的隱含意義,從認知的角度分析詞匯。
概念隱喻認為隱喻是兩個域之間的聯(lián)系,是從一個具體的原域向另一個抽象的目標域的映射關系。隱喻已不再被看作是一種修辭方式而是成為了認知語言學的一部分,隱喻也因此被披上了概括、總結的外衣,有著系統(tǒng)性、概括性和生成性的特點。萊考夫和約翰遜把概念隱喻分為結構隱喻、方位隱喻和實體隱喻三類。結構隱喻是指用一種熟悉的概念去理解另一種不太熟悉的概念,即我們用對后者的認識去了解前者,例如LIFEIS A JOURNEY(生活是一場旅行),我們了解具體的旅行,所以可以用我們對于后者的認識去了解前面抽象的生活;方位隱喻即用空間方位詞構成的概念隱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I am feeling down意思就是我感到失望;實體隱喻又叫做本體隱喻,是人們用抽象的思想、情感去理解具體的物質和實體,例如The sentence was filled with emotion,即用抽象的感情去構造整個句子這個實體。
(一)概念隱喻與多義詞
單詞就像漢字一樣,很多單詞并不僅僅只有一個詞義,而更多的詞義是通過隱喻得到發(fā)展和實現(xiàn)的。例如:cough這個單詞,本身是咳出的意思,當它組成cough up a secret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出這個詞組的隱含意義“說出秘密”,這時 cough便有了“說出”這個含義;surf 這個單詞,最原始的意思是浪花后來引申出網(wǎng)上沖浪的含義。
(二)概念隱喻與文化差異
由于環(huán)境、地理、歷史、社會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不同國家間存在文化差異,反映在詞匯上就是相同的詞匯在中西方會有不用的含義。例如,fish這個單詞,在中國象征著年年有魚是吉祥的意思,而在西方這個單詞被賦予了不好的含義,如a cool fish 被翻譯成“無恥之徒”。因此教師在進行中西方文化教學時要更加注意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利用概念隱喻的知識巧妙的在源域和目標域之間進行橋梁的搭建,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詞匯內涵。
(三)概念隱喻與習語
習語的形成一般都和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相關,而且多蘊含隱喻色彩,這就增加了對于詞匯的理解,例如,fish in the air 是緣木求魚的意思;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是露出馬腳的意思。教師可以借助概念隱喻知識,讓同學們正確的理解習語含義,避免詞匯混淆,一方面可以提高同學們對于生詞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隱喻能力,增加對詞匯的理解,更好的學好習語。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首先要注重這個單詞的基本含義,然后再拓展該詞的引申意義,從而完成了一詞多義的教學效果。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詞匯所蘊含的含義也變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內涵,尋找兩個文化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同學們融入到這個氛圍中,更加理解概念隱喻的內涵,在用詞上能夠恰當有效的掌握英語詞匯。教師要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概念隱喻能力,讓學生們學會自己使用概念隱喻理論進行遣詞造句。
詞匯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上層建筑才會牢固。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完善自己,扎實穩(wěn)固的學好概念隱喻知識,然后授予學生。隱喻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已經(jīng)滲透到各個方面,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授課內容中加入概念隱喻的講解也會活躍教學氣氛使課程不再枯燥乏悶,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好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要靈活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隱喻能力,讓同學們學會自主學習,避免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等學習方法,以求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陳嫻.隱喻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臺州學院學報,2009(5).
[2]束定芳,湯本慶.研究中的若干問題與研究課題[J].外語研究,2002(2).
[3]石磊,劉振前.隱喻能力研究:現(xiàn)狀與問題[J].外國語,2010(3).
[4]王文斌.隱喻性詞義的生成和演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
[5]嚴世清.隱喻能力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1.
郭寶華(1991-),女,漢族,遼寧阜新人,沈陽師范大學14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