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某交通肇事案為視角"/>
周芳*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550025
?
淺議《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jù)定性
——以李某交通肇事案為視角
周芳*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按目前立法,交通管理部門在處理交通事故時應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但其不屬于法定證據(jù)種類,既不屬于書證,也不屬于鑒定意見,只能作為司法機關在審理交通肇事案件過程中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交通肇事;責任;證據(jù)
犯罪嫌疑人李某未取得有效駕駛證駕駛無牌號三輪摩托車,于2014 年10月1日18時許,車行至事發(fā)路段時,車左側(cè)中部與公路上前方肩扛樹木同向行走的被害人王某發(fā)生刮擦,造成王某倒地。事故發(fā)生后李某將被害人送往附近衛(wèi)生院搶救,但李某辯解其并沒有造成被害人倒地。后被害人親屬將王某轉(zhuǎn)至當?shù)氐氖械谝蝗嗣襻t(yī)院搶救治療,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王某于2014年10月3日死亡。經(jīng)鑒定,王某為顱腦損傷死亡。交通事故認定,李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現(xiàn)有證據(jù):交通管理部門制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證實李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以及李某的五次供述與辯解。前三次都稱其開車到現(xiàn)場時被害人已躺在地上,后兩次稱其開車到現(xiàn)場時,被害人在樹木換肩過程中自己倒地的,沒有摩托車刮擦行為。
本案由G省Y縣公安局立案偵查后,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將犯罪嫌疑人李某刑事拘留,后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將犯罪嫌疑人李某報請Y縣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本案中,李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認定李某的行為是交通肇事罪。因為,李某未取得有效駕駛證駕駛無牌號三輪摩托車,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出現(xiàn)了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且有交通管理部門制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證實李某承擔全部責任。故李某的行為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關于交通肇事罪的規(guī)定,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雖然李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無證駕駛,但沒有證據(jù)可以直接證明李某的駕駛行為和被害人的死亡有因果關系。雖然《交通事故認定書》證實李某在事故中負全部責任,但《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jù)定性不應屬于法定證據(jù)種類,其中的結論不能完全作為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依據(jù)。
要構成交通肇事罪,除了需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外,還需區(qū)分交通事故中行為人各自承擔的責任。負同等以上責任,才構成犯罪。而如何區(qū)分各自責任,目前,實務操作中,對公安機關制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依賴較大。但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jù)定性,一直是理論界爭論較多的問題,也是困擾實務部門的疑難問題。
(一)《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jù)定性
目前,我國刑法學者們對此問題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書證;第二種觀點是鑒定意見;第三種觀點是既不屬于書證,也不屬于鑒定意見,只能作為參考意見。
筆者傾向第三種觀點,《交通事故認定書》不屬于書證和鑒定意見,只能作為參考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不屬于書證。書證作為證據(jù)的一種,首先需要具備的是客觀性,而不是人們的主觀上的東西。但《交通事故認定書》并不具有客觀性,不是案件發(fā)生過程中就客觀存在的,是公安人員案發(fā)后依據(jù)法律條文、結合相關證據(jù)對交通事故事實所進行的評價,及主觀上對責任分配所出具的一個判斷結論,是一個適用法律的過程,不屬于書證。
第二,不屬于鑒定意見。因為,首先,鑒定意見是由鑒定人運用所掌握的專門技術及專業(yè)知識,針對案件中涉及的專門性問題提出的分析判斷意見,但不涉及法律上的判斷。而《交通事故認定書》很明顯是對法律問題的評價。其次,鑒定意見是與案件無利害關系鑒定人根據(jù)當事人申請進行鑒定,鑒定人一般不主動鑒定。而《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公安機關依職權主動制作的。最后,當事人對鑒定意見不服的,可向不同的鑒定機構提出申請,申請重新鑒定。而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中事實認定及責任分配等不服的,只能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故《交通事故認定書》不屬于鑒定意見。
第三,只能作為參考意見。理由是:首先,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行政認定,其目的是為行政處罰、民事糾紛的處理提供依據(jù)。而交通肇事罪中,對各行為人責任的認定是司法機關為了解決是否構罪及如何定罪量刑問題而進行的司法認定,二者性質(zhì)上不能等同,分屬于行政權、司法權。其次,交通事故認定是遵循責任推定原則。但行政推定的目的及要求與刑事推定的不同,刑事責任認定中刑事推定的運用比行政推定更應受到嚴格限制。認定行政責任是處理交通事故的前提和基礎,但行為人承擔行政責任并不意味著也要承擔刑事責任。最后,交通事故認定中,證據(jù)標準不高,取證手段單一。多是根據(jù)現(xiàn)場勘驗檢查情況結合“路權”進行判斷。但因現(xiàn)場是靜止的,而事故發(fā)生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則容易忽略事故的真正動態(tài)成因,可能會作出錯誤的結論。綜上,《交通事故認定書》只能作為司法機關審理交通肇事案的參考資料。
(二)李某的行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
雖然本案中出現(xiàn)了王某死亡的后果,但不能證實王某死亡與李某行為存在因果關系,且不能將《交通事故認定書》中“李某負事故全部責任”的結論直接作為定罪依據(jù),該認定書只能作為參考意見。故本案中李某的行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
Y縣人民檢察院經(jīng)審查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證明犯罪嫌疑人李某違章駕駛車輛的行為和被害人的死亡之間有因果關系,且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供述與辯解也沒有其他證據(jù)佐證。以犯罪嫌疑人張某涉嫌交通肇事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不批準逮捕,釋放犯罪嫌疑人張某。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賈媛媛,劉文裕.論法院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審查.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3]郭麗.淺議交通事故認定的法律性質(zhì).劍南文學(經(jīng)典雅苑),2011(09).
*作者簡介:周芳(1987-),女,湖南桃源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4-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