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 穎
《山東畫報》提升影響力的四大策略
文/曾 穎
2016年,《山東畫報》正式創(chuàng)刊73周年,這不僅是一次重要的歷史回望,也是新時代的全新出發(fā)?!渡綎|畫報》與其他省級畫報存在許多共同點,在轉型與創(chuàng)新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作為黨辦報刊的元老級畫報,對其影響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無疑具有較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山東畫報》為例,從城市形象、專題攝影、史料價值、鏡頭語言四個維度入手,對省級畫報的影響力提升策略展開探析,以期為省級畫報的轉型與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
省級畫報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肩負著塑造地方城市形象、呈現(xiàn)地方文化風貌、豐富城市文化底蘊、宣傳本省發(fā)展成果等重要使命。在全媒體時代下,這些使命是省級畫報依然發(fā)揮關鍵作用的根基所在,也是其轉型創(chuàng)新過程中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重要發(fā)力點。
目前,《山東畫報》每期欄目都形成了相對固定和成熟的模式,包括每期推出的專題報道,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全面呈現(xiàn)和深化相關主題,并由多篇小稿組成“大稿”。這些固定欄目充分彰顯了《山東畫報》的定位與理念,通過城市細節(jié)去塑造和呈現(xiàn)城市形象,如《小清河時光》、《聽泉》系列、《長河流韻》系列及專門介紹山東博物館的《館藏齊魯傳世榮光》。
此外,《山東畫報》每期都會推出《現(xiàn)場目擊》《商界商道》《齊魯傳真》等實用性、服務性較強的欄目,選取某一時期內省內發(fā)生的重大新聞進行深入報道和解讀;“人物”“圖片故事”“流年舊影”是歷史性、故事性較強的板塊,主要是通過具體人物的人生經歷,或某件物品的時代演變來呈現(xiàn)時代風貌;“行者無疆”是呈現(xiàn)省外的自然風光及文化風貌,用攝影藝術彰顯地方特色;“讀書”“風雅”等板塊具有非常強的文化性,主要介紹知名藝術家、最新圖書、優(yōu)秀藝術品等,聚焦于山東本省,在相對固定的框架內,部分欄目定期發(fā)稿,形成相對穩(wěn)固的刊物風格,不定期發(fā)稿的板塊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部分機動性稿件還能夠有效增強畫報時效性和多元性。
可以說,《山東畫報》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充分彰顯了一種正面向上的城市精神,塑造了底蘊豐厚、格調優(yōu)雅的城市形象?!渡綎|畫報》用獨具個性的鏡頭語言去宣傳城市、記錄時代、傳播人文,有效提高了影響力,推動了自身在全媒體時代的順利轉型。
專題攝影是《山東畫報》的核心構成,并在長期探索與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畫報式攝影語言,以及穩(wěn)固的專題攝影模式,有效強化了《山東畫報》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目前,《山東畫報》所形成的專題攝影,已經被其他媒體所廣泛借鑒使用。
回顧《山東畫報》的專題攝影不難發(fā)現(xiàn),其與新聞攝影有著很大差別,它更具思想性、人文性和藝術性,主要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記錄精彩瞬間、集體記憶,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如《彩票之夢》中百姓購買彩票的場景,有中得大獎接受采訪的彩民,也有對未能中獎滿臉失落彩民的鏡頭特寫;《農民大進城》中騎著滿載貨物的三輪車進城的農民;《7·13,不眠之夜》中北京申奧成功那一刻的喜悅與笑容。就算這些專題攝影都是對過去的靜態(tài)呈現(xiàn),但受眾每次看到,都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圖片與文字結合所形成的感染力下,受眾能夠突破時空限制自由“穿越”,以獲得一種別樣的審美體驗。此外,《山東畫報》專題攝影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寬廣,或是社會現(xiàn)象,或是歷史事件,或是文化現(xiàn)象,形成了凌駕于時代變遷之上的長久生命力。
《山東畫報》的專題攝影在圖片與文字關系上處理得非常到位,相關編輯人員有著明確的理念:優(yōu)秀的專題攝影,不僅要具備藝術層面的形象思維,而且還要具備意識層面的邏輯思維,要透過表面揭露事物本質與內涵。典型事件的報道,特別是人物報道,是最具生命力、感染力的,也是最不好捕捉的,但卻能夠為受眾創(chuàng)造廣闊的想象空間?!渡綎|畫報》的專題報道非常注重典型性、形象性和沖突性,以及地域廣袤性、行為連續(xù)性和時間持續(xù)性,形成了獨特的專題報道風格與特色,有效提高了《山東畫報》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山東畫報》是延續(xù)至今創(chuàng)辦最早的省級畫報,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重大歷史時刻,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而這也是《山東畫報》未來轉型與創(chuàng)新中需要重點建設的方向。
互聯(lián)網(wǎng)未普及之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受眾獲取信息的核心渠道。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傳統(tǒng)媒體資源并不是很豐富,內容也十分有限,因此攝影畫報就成為了當時最好的時代記錄者,在記錄歷史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末,《山東畫報》推出的《老照片》叢書引發(fā)了社會廣泛響應,并成功掀起了一股老照片風潮,最大程度地引發(fā)了受眾的情感共鳴,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傳播效果。老照片的史料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真實記錄方面,而且還體現(xiàn)在不同時期老照片的回顧會帶來新的感悟和發(fā)現(xiàn),用現(xiàn)代的視角審視過去畫報中的故事,能夠形成全新的專題,具有非常強的可視性。例如,“時光”專題就分別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山東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進行典型化提取,充分喚起了受眾的集體記憶,通過真實的照片讓受眾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獲得了受眾的廣泛好評。
全媒體時代,省級畫報必須要明確的是,圖文并茂、內涵豐富的內容才是畫報影響力的根本所在。目前,畫報已經完全改變了以往以新聞報道為主的媒介角色,而是通過圖片進行故事化敘事或報道。圖像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傳播載體與符號,尤其是在當今的讀圖時代,圖片的傳播作用、存在意義都已經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其內涵不僅包括理念傳播、思維傳達,而且包括群體記憶、身份認同和情感表達,具有非常高的主體性地位。因此,省級畫報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挖掘攝影的史料價值,進一步凸顯其在現(xiàn)代文化體系建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畫報的文化傳播力和市場影響力。
讀圖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圖片,但最缺的是品質高、內容好、角度新的圖片,而這也成為了以《山東畫報》為代表的省級畫報影響力所在。回顧《山東畫報》所刊登的圖片,有內涵有故事,有氣勢恢宏的景色呈現(xiàn),也有細致入微的小情調,采用獨特的鏡頭語言真實記錄了各種細節(jié)和精彩瞬間?!渡綎|畫報》非常注重攝影隊伍的建設,不僅為專業(yè)人員配備了最基本的單反相機,而且還配備了專業(yè)化的設備,為拍攝出高質量的圖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如《山東畫報》在創(chuàng)刊70周年時所指出的那樣,盡管市場化發(fā)展是不可逆的時代浪潮,但并未裹挾走我們的責任感和良知心,我們所肩負的時代使命依然未變。雖然圖片已經不再是省級畫報的優(yōu)勢所在,但高品質的圖片卻是全媒體時代差異化發(fā)展的競爭要素。
全媒體時代,受眾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主體。但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也暴露了受眾缺乏自主判別能力的問題,對圖片而言也不例外?!渡綎|畫報》在新媒體時代依然堅持內容為王的理念,是其對自身職責的認知,也是對受眾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責任。省級畫報中的圖片,可有效提高受眾審美水平和鑒別能力,為人們提供全新的生活視角,在畫報中不存在所謂的過期圖片,所有經過編輯重組后的圖片都會煥發(fā)新生,所以畫報中的內容具有非常強的時代性,對受眾來講屬于一種視覺,甚至靈魂的凈化。
總而言之,專題攝影、史料價值等具有獨特視角和豐厚底蘊的內容,才是省級畫報全媒體時代影響力的根本所在。我國省級畫報在經過長期的積累后,在社會資源、人才隊伍、設備建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所以,在畫報內容上下功夫是實現(xiàn)轉型與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在提高省級畫報影響力方面具有無限潛力。
作者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