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燕
(都勻市文物管理所,貴州 都勻 558000)
水書傳承與發(fā)展影響因素的深層探索
陳金燕
(都勻市文物管理所,貴州 都勻 558000)
水書,水族代代相傳的專屬文字,其形態(tài)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主要應用在水族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哲學等文化信息的記錄事宜之中。其作為當今世界上少數(shù)得以存活的象形文字,在2006年已經正式地被認證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對于我們了解水族群眾社會生活狀況和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等,都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意義。不過我國在進行水書保護和傳承發(fā)展工作中,經常面臨諸多限制性因素,由此,筆者決定針對這些影響因素特性和后期傳承應用手段,加以系統(tǒng)化驗證解析。
水書;傳承發(fā)展;影響因素;控制舉措
水書,作為一類傳統(tǒng)形式的文字體系,僅僅包含八百多個單字,如今已經成為民族精神的支柱,映射出該類民族上千年的文字和文明歷史。水書作為水族固有的文化,文字體系十分之獨特,可以為中華古文明研究提供豐富的指導線索,雖然說這部分字體未免顯得有些稚嫩和脆弱,不過能夠流傳至今,則必然有其獨到和神秘之處。實際上,水書中蘊藏的信息量,已經完全超出水族社會范圍,尤其是在天文歷法、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生產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著深刻的見解,針對該類文化實際發(fā)展影響因素加以探索并開創(chuàng)全新傳承路徑,為中華民族文化事業(yè)系統(tǒng)化發(fā)展提供不竭支持動力,這明顯是時代賦予我們最為重要的使命,應該予以重視。
(一)水書條目名稱不斷變化的影響
水書由于從不外傳,不管是抄表保管或是家族傳承職責都將交由水書先生承擔,該類人員早已將該類文化要點爛記于心,對于條目名稱自然是不做過多要求。不過如今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水書卻存在較為顯著的條目名稱,并且通常利用起首處兩個詞匯或是相關內容加以提煉命名,因為水字數(shù)量有限,特殊情況下現(xiàn)代水書先生會在命名過程中運用漢字加以替代,在此類背景下,涉及高深的水書條目內容便被長期淹沒。
另外,水書條目不存在嚴格專業(yè)的命名規(guī)范細則,大多數(shù)狀況下都是憑借先生個人習慣進行命名處理,在水書文化教學管理和傳承發(fā)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過是進行教師心得獲取,至于水書實質性條目名稱變化細節(jié)卻未多做觀察校驗,一時間令水書先生的傳承工作充滿固步自封姿態(tài),對于今后水書和其余民族文化保存推廣,是極為不利的。
(二)水書既有傳授模式的影響
水書主要按照家族血親、姻親兩類軸心進行差序傳承。首先,父子傳承,主要按照父輩-兒輩、孫輩的模式進行持續(xù)化傳授,因為在水族區(qū)域中,唯獨同一祖父的才是一家人,其余則全被視為同族人,一旦說水書先生兒子、孫子對該類文化產生抵御心理時,則依照順序傳授給侄孫。相比之下,宗族的水書傳承,則主要在水書先生后輩都不愿學習基礎上進行的,在此期間,水書先生會事先透過本宗族內選取其余優(yōu)質化素養(yǎng)成員進行水書指導,確保一切考察工作處理完畢之后,再將該類重要的祖輩文化傳承使命交由該類成員承擔。水書傳承模式還包括擇徒傳授途徑,就是當外族人潛心跟水書先生學習前提下,水書先生則需要依照水書相關內容推算該類人員的適合結果,確保無誤之后便會順勢舉辦拜師儀式并將水書傾囊相授。不過該類擇徒傳授形式中的徒弟,大多數(shù)都和老一輩有著遠近的親屬關系,所以說在傳承這部分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便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以下弊端跡象:
首先,對于其余區(qū)域人員來講,水書始終未能被揭下古往今來過于神秘的面紗,當中的具體內容更是無從知曉,就算是水書先生愿意將相關抄本上交給檔案和相關文化機構,不過仍舊要求將傳承核心陣地限定在水書先生家庭之中,在不同水族村落分散的水書內容一時間難以得到整合和系統(tǒng)化解析傳承。
其次,家庭內部傳承方式長期延續(xù),無疑令水書先生滋生出隨意性應付心態(tài),畢竟不管是傳授的內容、手段或是數(shù)量,始終交由先生自行決定,其余人員根本沒有任何質疑的機會,整體上令水書系統(tǒng)性傳承工作面臨愈加深刻的威脅。
(三)水書學習分析過程的影響
獲取水書學習機遇原本就是一項天大的機遇,而想要學成出師便成為一項愈加艱難的挑戰(zhàn)任務。
第一,要拜水書先生為師,并舉行莊重的拜師儀式。當中程序極為繁瑣,水書先生會結合水書推算適合拜師的時間和方位,并準備必要的物品,包括筷子、杯子、香火、豆腐等各六個,再就是一塊刀頭肉、一丈布、一頭小豬和一只公雞,保證貢品布置妥當之后,點燃香并祭拜陸鐸公,此時弟子須誠心向師傅行跪拜之禮,待師傅念完咒后完成拜師儀式。為了確保徒弟能夠更好地學習該類秘傳文化,先生會安排徒弟參與竹筒內夾取黃豆活動,看誰夾到的最多,便寓意其今后在該類領域上會有較為可觀的突破成就。
第二,學習相關基礎性知識內容。拜師完后,學生并不會直接觸碰到水書的具體內容,而是要接受水字讀取識別訓練,保證能夠順利流暢地讀取水書之后方可停止。至于水書閱讀將首先由母本開始,確保完全掌握之后再依次研習《二十八宿卷》《營造卷》和《婚嫁卷》等等,長此以往,才能確保學生今后透過水書內記載的內容(包括年月日時等)合理推算出吉兇禍福狀況。在進行水書鉆研過程中,徒弟的課本將完全照抄先生提供的素材,即便是第一冊水書內容抄寫,也要經過良辰吉日確認。持續(xù)到師傅所有內容傳授完畢之后便可算出師了,不過前提還是需要先生從旁進行指導考察。在整個習得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究竟采取完全水字,水字、漢字兼用或是完全漢字媒介進行教學,畢竟媒介不同,最終水書傳承的質量也就發(fā)生系統(tǒng)性的變化結果。須知針對初學徒弟進行完全的水字和水書教學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水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可以將水語完全地利用水字書寫出來;而如若先生利用水字作為主體指導媒介,同時結合漢字進行音節(jié)和相關含義標記處理,將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深入性掌握水字機理,并且合理克制傳統(tǒng)水字教學的限制問題,令水書特性得以較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因此此類現(xiàn)象在水族中較為常見;單純地利用漢字作為指導媒介,就是先生完全利用漢字形式針對徒弟開展水書教學事務,盡管說講解過程中仍舊沿用水語,也會同步督促弟子進行水字演練,不過師生都是在利用漢字進行水書書寫,不能將以往傳統(tǒng)文化特性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水書習得環(huán)節(jié)中,不單單利用水書和水字,這對于日后水書系統(tǒng)化傳授和實踐發(fā)展,將存在一定的積極引導功效。
(一)尊重并激活水書自身無限的發(fā)展?jié)撃?/p>
想要令水書在社會不斷進步背景下獲得長效傳承發(fā)展機遇,就必須結合水族人特有的思維模式進行水書內容細致化解析,令水書至此獲得應有的時代精神,保證今后為水族社會提供全新的服務形式。在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解析環(huán)節(jié)中,需要配合歷史方式進行客觀性校驗認證,避免個人主觀思想的隨意性介入,力求詮釋出能夠符合現(xiàn)代人需求的水書,督促水族人利用新注的水書去觀察理解自然、認知社會人生,并自覺履行個人行為規(guī)范和提升思想層次,使得以往婚喪娶嫁、生產生活等歷史傳統(tǒng)得到更為科學地解釋,令以往擺在人們眼前神秘的水書文化面紗得以切實卸下,進一步透過先生傳遞到民間和現(xiàn)實生活之中。再就是令水族民眾能夠積極地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進行哲學性思考,唯獨如此,水書才不至于在新時代里遭受系統(tǒng)打亂和價值追求消解等危機。
(二)結合最新技術設施和實踐行為模式進行水書傳承發(fā)展
主要是結合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構建起水族水書語音語料庫,令水書傳承發(fā)展工作至此獲得愈加可靠的引導機制。在進行水族水書語音語料校驗解析過程中,可以考慮將水書原件利用電子書格式儲存和共享,使得原本已經瀕臨滅亡的水書,能夠憑借語音、形、義等形式獲得重新展現(xiàn),以上結果對于水族社會改善來講具有極強的輔助推動功效。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我國水書研究工作都面臨著較為深刻的挑戰(zhàn)困境,面對各類影響因素,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盡量尊重水族水書文化的自身發(fā)展特性,同時聯(lián)合最新技術手段進行驗證解析和原件共享傳承。相信經過長期努力之后,必將能夠展現(xiàn)全新的水書內容,為今后水族人民思想、行為標準與時俱進的改造,以及我國各類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提供堅強的后盾。
[1]聶楠.“文化自覺”和水書文化的本土傳承[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9,13(1):123-136.
[2]韋榮平.都勻市水書文化傳承調查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5):77-85.
[3]瞿智琳.水書檔案存續(xù)研究[D].云南大學,2013.
H269
A
陳金燕(1970-),女,貴州省都勻人,畢業(yè)于貴州省教育學院中文系,都勻市文物管理所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