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
中西方女性比較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渭南714099
摘要:女性問題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一直是一個焦點問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女性都被認為是低于男性,而究其原因,這主要是因為生理的不同。在古時候,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女性都沒有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們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學著做一位優(yōu)雅的女性,等著男人來娶她們。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解放。女性獨立的意識開始覺醒。她們并不滿意在其他人頭腦里固有的女性形象并希望有所改變。漸漸地,在一些女性被社會認可之后,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扮演自己社會角色的生活中去。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社會中取得成功并被認可。所以,毋庸置疑的是,經(jīng)過人類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女性確實在社會地位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當下還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女性如今享受著空前的自由和成就。不同文化傳統(tǒng)下的女性有她們自己發(fā)展道路。具體來說,西方女性和中國女性在過去和現(xiàn)在有相似和不同。
關(guān)鍵詞:女性地位;西方女性;中國女性
為了了解西方女性和中國女性,我們應(yīng)該了解在這兩種文明下女性的起源。在起源方面,這兩種文明完全不同。當女性進入封建社會之后,這兩種文明下的女性發(fā)展還有異曲同工之處。到了資本主義階段,西方女性為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在中國,在皇權(quán)的壓迫下,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很多女性站出來成為了民族英雄。
在和平年代,女性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被法律保護,這樣一來,女性就能獲得知識,為自己在社會當中獨立生存贏得機會。
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歷史階段討論一下西方女性和中國女性的發(fā)展歷程。
一、女性的起源
在西方文明里,最能體現(xiàn)女性起源的證明就是《圣經(jīng)》。根據(jù)《圣經(jīng)》的描述,上帝首先創(chuàng)造了男人,然后把他放置于一個名為伊甸園的花園里,允許這個男人吃任意果樹上的任意果實,除了善惡果。之后,上帝決定為這個男人創(chuàng)造一個伴侶,他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由此,女性就被認為是男性的一部分。伊甸園里男人和女人分別被叫做亞當和夏娃。之后,夏娃被一條蛇誘惑吃了善惡果并讓亞當也吃了。結(jié)果,他們開始有了常識。上帝非常生氣,作為懲罰,他讓女性承受懷胎生產(chǎn)的痛苦并且給予男性控制女性的權(quán)力。
根據(jù)《圣經(jīng)》中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女性是男性的一部分,因為原罪,女性要被男性所掌控。這是西方文明里女性的起源。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有著這樣一個故事。盤古開天辟地,是這個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而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女媧是一位神。有一天,當她在盤古創(chuàng)造的有天、有地、有日、有月、有植物、有動物的世界里游蕩時,她覺得很孤獨,所以她決定按照自己的樣子創(chuàng)造出一類物。她立刻抓起一捧土,再加點水,很快,一個小泥人完成了。她一把小泥人放到地上,小泥人就活了起來,開口叫她媽媽。
女媧很高興,并為他們起名人類。之后,她就開始了日復一日的造人。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死掉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人類生生不息,她把人類分為男人和女人,并賦予了他們生育的能力,自此,人類最終形成了。
在中國的這個傳說里,并沒有提及第一個被造出的小泥人是男性還是女性。可以確定的是,女媧是一位女神。所以,這個傳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在古代,有一個階段被稱為母系氏族社會,在這個階段,女性在生產(chǎn)和生活方面都處于支配地位并且高于男性。這個傳說反映了當時一種社會制度。
通過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東西方女性的地位起初完全不同。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母系氏族社會并沒有持續(xù)很長時間,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男性迅速替代女性主導世界。
二、古代的女性
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從這些文明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女性低下的社會地位?!兑晾麃喬亍泛汀秺W德賽》也同樣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在戰(zhàn)爭年代,男人自然比女性更強壯更有價值,如果女性不屬于男性,危險和災難就會隨之而來。當然,在這兩部史詩中,強大的女神是存在的,但是女神們也是從屬于更強大的男神的。
除此之外,從夏娃開始,女性就是罪惡的代表。在上面兩部史詩中,潘多拉就是所有災難的傳播者。
亞里士多德認為男性優(yōu)越性的關(guān)鍵是男性的生殖能力。男性是主動的有效率的而女性是被動的,沉默被認為是女性最重要的美德,所以,男性應(yīng)該統(tǒng)治女性。
在羅馬文明中,女性應(yīng)該是順從的,但是女神的存在對于女性來說仍然是一種安慰。然而,在《圣經(jīng)》中,女神完全被剔除了。直到九世紀,基督教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宗教,極端憎惡女性并認為女性是邪惡的代表。
這三種文明對西方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女性的從屬地位是西方文明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情況也是同樣的。《三從》《四德》是每個女性在那個時代要遵守的規(guī)范。
《三從》要求女性未婚從父,婚后從夫,夫死從子?!端牡隆肥侵福旱?、言、容、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語(指有知識修養(yǎng),說話得體,言辭恰當);其次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wěn)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后是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
除此之外,一些有名有智慧的女性同樣也遵循著女性的傳統(tǒng)形象。比如,班昭,東漢時非常杰出的女性代表,在她五十多歲的時候?qū)懥恕杜]》一書,目的在于教育女性怎樣做一個好女人。
在西方國家,女性過去要穿束胸衣,束胸衣非常的緊,有時會讓人難以呼吸。但是,束胸衣會使得女性的身材曲線變得曼妙,所以在當時就顯得非常必要。
在中國,因為一個皇帝喜歡小腳的女人,之后,裹腳一直沿襲了相當長的時間。
綜上,在古代,女性是處于從屬地位,但是,在這種壓迫的環(huán)境中,仍有一些女性脫穎而出,巾幗不讓須眉。
在西方歷史中,埃及艷后就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而在中國,武則天成為了近代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武則天稱帝的那段時間里,像上官婉兒這樣的女性官員被重用。而當時女性的穿著在今天看來也顯得非常大膽而且時尚。
伊麗莎白一世一生未婚,建立起了一個海上強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文藝復興運動也在她統(tǒng)治下達到頂峰。
綜上,在古代,盡管有極少數(shù)的女性可以突破傳統(tǒng)達到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總體上,東西方文化下的女性地位都是低下且從屬于男性的。
三、現(xiàn)代的女性
在工業(yè)革命之后,西方社會進入了新的時代。女性的地位因為社會和生產(chǎn)的改變而發(fā)生了變化。
在圈地運動之后,大量女性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解放出來。她們當中大多數(shù)進入工廠工作。首先,新機器的使用需要女性的靈活;第二,工廠的擴張需要更多廉價的勞動力。因此,女性變得越來越獨立,她們也有了自己獨立的收入。由此,她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然而,啟蒙運動則給女性帶來了不一樣的影響。盧梭就認為女性應(yīng)該為家庭做貢獻。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當?shù)碗A層的女性為了養(yǎng)活家庭不得不進入工廠工作,大部分中產(chǎn)階級和上層社會的女人們則待在家里,她們被認為是“家庭里的天使”。18世紀末的憲章運動改變了上流社會的女性。這場運動使得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進入社會。
在維多利亞時代婚后的女性面對的現(xiàn)實是她們既沒有自己的財富,也不能支配配偶的錢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女性開始意識到,如果要和她們的配偶變得平等,她們就必須在經(jīng)濟上獨立起來。
進入二十世紀,女權(quán)主義開始出現(xiàn)。第一次思潮出現(xiàn)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英國和美國。起初,女權(quán)主義的重點是在平等的財產(chǎn)權(quán)。后期,女權(quán)主義開始把重心放在政治權(quán)利上,尤其是選舉權(quán)。在1918年的英國,《人民代表法》通過允許三十歲以上有房產(chǎn)的女性投票。到了1928年,已經(jīng)允許21歲以上所有女性投票。第二次女權(quán)主義思潮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這一階段是第一次思潮的延續(xù)。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女首相被認為是女性的巨大成功。
在封建社會之后,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在那個階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西方國家學到了技術(shù)和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中國女性運動也達到了頂峰,女性參與社會活動并且要求有決定自己婚姻的能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女性被進一步解放,法律也逐漸完善并保護她們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女性現(xiàn)在有獲得教育的權(quán)利,參與政治的權(quán)利,投票的權(quán)利,繼承財產(chǎn)的權(quán)利等。
現(xiàn)如今,中國女性在很多領(lǐng)域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比如體育界和電影界,女性運動員的成績要好過男性,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更多是女明星,比如章子怡和鞏俐。在政界,吳怡則是一個優(yōu)秀女性的代表。
縱觀歷史,女性一直處于被支配地位,但是又一直在為了平等而奮斗。雖然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但是在這兩種文化下女性的發(fā)展軌跡是基本一致的?,F(xiàn)在,中西方女性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預測,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會對整個世界發(fā)展帶來影響。
[參考文獻]
[1]約翰·布萊爾.中西方文化比較,2007.
[2]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馬庚存.中國近代婦女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5.
[4]王萍.現(xiàn)代英國社會中的婦女形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5]王赳.激進的女權(quán)主義.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6]“女權(quán)主義”http://en.wikipedia.org/wiki/Feminism#First_wave.
[7]“女媧造人”http://baike.baidu.com/view/104627.htm.
[8]“潘多拉”http://baike.baidu.com/view/1145.htm.
中圖分類號:I106;I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6-0116-02
作者簡介:皇甫筱雅*皇甫筱雅(1986-),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渭南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國社會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