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黔東南苗歌與酒文化的發(fā)展淵源
徐 紅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苗疆腹地”之稱,幾千年的苗族音樂在這片土地上孕育、發(fā)展、壯大。苗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史詩。種類繁多,內容保羅萬象。在苗家人生活中歌與酒是兩種不可或缺的必備品。酒文化在苗族音樂的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跟其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黔東南是一個以酒文化著稱的地方,歌詞里唱的“醉在苗鄉(xiāng),醉在侗寨”,講述的就是黔東南人民熱情好客的精神風貌,也反映出酒文化在音樂中的份量。
黔東南;苗歌;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
酒,從水,從酉?!坝稀弊直旧碇饩褪蔷?,指用高粱、大麥、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發(fā)酵而成的飲料。早在公元前2800年到1800年間,就有了自然發(fā)酵的果酒。到了商時已經開始用谷物釀酒,一種由郁金香加黑黍釀成的“柜鬯”被稱為當時的極品,主要是為王室宴請所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開始用“曲”的直接釀酒法來釀酒。到了漢代以后,釀酒技術逐漸成熟,隨著“曲”的種類增多,酒的種類也不斷增加,各種場合的用酒也開始有了講究。
(二)酒文化的內涵
酒文化也是現(xiàn)行的一種軟文化之一,是一種文明的體現(xiàn)。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與酒的淵源各不相同,相同的是酒文化已經根植于每個民族文化的核心,伴隨著各個民族的發(fā)展變化。
從社會功能的角度看,酒文化已不是一種單純飲食習俗,它幾乎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階層。首先:在政治、經濟領域,酒在宴席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社交和外交功能。俗話說“三杯酒下肚、有事變沒事”。雖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言,但是也足見酒文化的軟實力。在黔東南苗族音樂文化中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酒與歌幾乎是不分家的。
苗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每到一個村寨都可以“品嘗”到十八道攔門酒的特色。美麗的苗族姑娘們穿著美麗的苗族盛裝,唱著嘹亮的苗族歌曲,端著一碗碗攔門酒;帥氣的小伙吹著蘆笙,邁著輕盈舞步,迎接著遠來的朋友。歌舞升平、熱情好客是每位朋友對苗家最深的印象。在這里酒文化更像潤滑劑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融合到了一起,喝著醇香的米酒、邁著輕盈的舞步、唱著優(yōu)美的歌曲,相互應和、相互問候;拉近彼此的距離從陌生人變成朋友。假如沒有酒文化在這其中發(fā)揮作用,那么客人和主人則只會有禮貌性的、“客氣”的相互招呼。酒文化的真正內涵便在與此,能夠讓人很快放下內心的芥蒂,從陌生到熟悉,暢快淋漓、坦坦蕩蕩。
苗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史詩。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辟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苗族古歌古詞神話大多在鼓社祭、婚喪活動、親友聚會和節(jié)日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中老年人、巫師、歌手等。苗族的古歌古詞神話是一個民族的心靈記憶,是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苗歌的發(fā)展和傳承主要以“口口相傳”為主,傳承人是音樂文化傳承和推廣的核心。
現(xiàn)如今,苗族音樂的演唱非常廣泛,演唱地點也更為隨性,除了在重大的節(jié)日時演唱,在平時生活中也會即興演唱。苗歌在苗家人眼里,已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方式它已經成為苗家人價值觀的一部分。挑媳婦,選女婿,選干部等等苗歌演唱能力是重要的參考因素。苗家的每個村寨,每年都會舉行苗歌大賽,每家每戶都必須參加,四方的鄰里放下手中的活趕來參加這個重大的活動。如在比賽中獲獎,在苗家人眼里就是無上榮光。
近年來,苗族音樂在政府和各界的推廣下,開始加速發(fā)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苗族音樂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多的國外游客有開始來到苗疆腹地,來領略這里的民族風情和音樂文化。苗族音樂在大環(huán)境下,開始被運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在各大飯店、酒店,都有苗族歌舞的演出活動,在席間更有熱情的苗家阿妹端起酒杯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大型的苗侗歌舞節(jié)目《銀秀》便是傳承和發(fā)揚黔東南獨特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以“銀”為主線,將苗侗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原生態(tài)的民族內容編成的舞臺秀。
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下,苗族音樂的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也相對弱化,外來文化的沖擊,讓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發(fā)展不在那么純粹。苗歌更多的作為一種物質發(fā)展的媒介,再加上民族傳承人的生活處境越來越窘迫,讓苗族音樂的發(fā)展緩慢。
黔東南是一個酒文化底蘊濃厚的地方,在苗家的各個村寨幾乎是頓頓有酒,男女老少同飲。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各大年節(jié),酒已是苗家村寨中必不可少的。苗歌的發(fā)展主要是以傳承人的“代際傳播”、“族際傳播”、”師徒傳播”為主。苗歌演唱和酒是必備之物,苗家俗話說“沒有酒哪來的歌”,半醉半醒時所唱才是優(yōu)美歌曲誕生之時。苗歌中還有著名的酒歌,酒歌的歌詞通常由對答的形式組合而成,喝酒和敬酒雙方相互應和。酒歌近幾年來發(fā)展越來越廣泛,這與餐桌文化、酒文化的發(fā)展是分不開的。在黔東南較大型的飯店、餐館、酒店,幾乎都有自己的苗歌演唱團隊,在席間著苗族盛裝的姑娘們唱著酒歌,手里端著盅(俗稱牛角),帥氣的小伙吹著蘆笙、跳著舞步來到桌前敬酒。即便是滴酒不沾的客人,也架不住姑娘們的盛情喝上一杯。苗歌和酒文化在這種環(huán)境的推崇下,開始相互融合發(fā)展。相傳苗歌傳承人在“代際相傳”物色下一傳承人時,能不能喝酒也是重要參考的標準。在傳承人看來,喝酒不僅是娛樂自我,也是一種重要的交友和發(fā)展苗族音樂文化的手段。
[1]吳一文,覃東平.苗族古歌與苗族歷史文化研究[M].貴陽:民族出版社,2000.
本論文受2014年度凱里學院校級重點學科“音樂與舞蹈學”(項目編號:KZD201401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