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麗
(臨汾市群眾藝術館,山西 臨汾 041000)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
周青麗
(臨汾市群眾藝術館,山西 臨汾 041000)
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形勢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意義重大。本文就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路徑作一淺談,希望能對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水平有所幫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文化工作;統(tǒng)領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職業(yè)之余自我開發(fā)、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文化活動,它是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社會產(chǎn)物,是人民群眾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群眾文化工作是群眾文化工作者根據(jù)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和指導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1]是群眾文化健康積極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痹谌罕娢幕找嬲紦?jù)群眾社會生活更大時空,并必然逐漸成為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新形勢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不僅是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水平、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更是促進人民群眾共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福祉。
(一)是構建社會和諧文化、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
構建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容,而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民群眾主動自愿積極參與的群體性文化構成了社會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旨在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輕松愉悅的文化娛樂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正能量引導廣大群眾在潤物細無聲中健全人格發(fā)展、提升思想境界、建立和諧理念,從而構建大眾普及性的和諧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促進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我的和諧統(tǒng)一,推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諧文化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尤為重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首先是國家社會發(fā)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二)是加強人民群眾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水準、培育公民道德共識的需要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現(xiàn)實與多種信息媒體快速占據(jù)人們生活的客觀存在導致各種社會思潮交融與碰撞,這一方面激發(fā)了社會活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民群眾正負多種道德標準的并存與激戰(zhàn)。加強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水準,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和最終落腳點;群眾文化活動是發(fā)展先進文化、提升公民道德水準的重要載體。而在全國上下齊奔全面小康、同心協(xié)力共筑中國夢的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理應在傳統(tǒng)職責的基礎上承擔起培育公民道德共識的歷史責任。此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就勢在必行了?!案粡姟⒚裰?、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字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各界廣泛認同、普遍接受、一致認可、共同追求的主流價值觀,是各種社會認知的最大公約數(shù)?!盵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以現(xiàn)代價值理念為取向,是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價值依托和全新行動指南。[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群眾文化活動、提高公民道德水準、培育公民道德共識,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也勢必收獲公民道德建設可喜的成就。
(三)是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內容、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服務水平的需要
創(chuàng)新是一切社會事物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群眾文化亦是如此,隨著社會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勢必在不斷變化與提高。群眾文化雖然是人民群眾自我開發(fā)、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活動,但是這種自發(fā)性的群眾社會活動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積極參與與有力指導,這是群眾文化健康發(fā)展,真正服務于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這些就要求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內容。在全面貫徹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形勢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實與引領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就是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內容正能量、提高群眾文化豐富內涵的時代選擇。同時,群眾文化工作也必須堅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文化工作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才能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也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群眾文化活動對廣大人民群眾產(chǎn)生更大更持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從而不斷提升我們群眾文化工作的服務水平。[4]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指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群眾文化工作,首先要用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指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目前,群眾文化工作多存在上下脫節(jié)的情況,即群眾文化工作者主觀開展相關宣傳、指導工作,而群眾活動大多自發(fā)組織、自發(fā)開展、自我娛樂,這種情況就導致群眾文化工作缺乏穩(wěn)固的根基,而群眾活動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最終致使群眾文化僅僅是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娛樂,而失去或未達到其社會價值的功能與職責。民主,是破解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發(fā)展群眾文化工作,建設優(yōu)秀的群眾文化,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的精神,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使人民群眾不僅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更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的調研、策劃、組織、宣傳等各項指導工作中去,真正發(fā)揮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從而發(fā)揮群眾文化活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正能量作用。文明,是群眾文化工作的個體行為目標。群眾文化的發(fā)展最終要體現(xiàn)在人民群眾每個個體的言談舉止上,舉止文明是建設優(yōu)秀群眾文化的應有之義,所以,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首要的工作目標是促使人民群眾個體文明程度的提高,讓文明的意識形成于每個個體的頭腦之中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另外,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必須文明開展,指導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要高雅文明,讓文明成為群眾文化時時處處的標志。和諧,是群眾文化工作的群體和社會目標。在個體文明修養(yǎng)的基礎上,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社會等關系,讓問題與矛盾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得以解決,在社區(qū)、城鄉(xiāng)、社會形成一種和諧的局面,所以,在文明的基礎上促進和諧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歸宿,讓和諧成為一種觀念、一種文化、一種自覺,指導人民群眾科學、妥善、積極地處理個人及社會事務。另外,群眾文化工作自身要以身作則,和諧處理群眾文化工作中各類因素、各類事務的矛盾與問題。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引領群眾文化活動方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群眾文化工作要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引領群眾文化活動的前進方向,使群眾文化活動朝著健康、積極、科學、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克服群眾文化自身的盲目性。自由,是人類永恒的夢想與追求,自由可以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自由又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社會是若干個自由個體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自由的權利,但前提是每個個體的自由都不能影響到他人的自由,即不能違背社會共同遵守的法律與公共道德,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有秩序地存在與發(fā)展下去。平等,與自由一樣,是人類渴望并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過程中,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在人民群眾中都必然呈現(xiàn)出發(fā)展的不平衡性,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然而這些不能成為人與人平等相處的阻礙,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是平等的,在所有機會和規(guī)則面前都是平等的,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引導人民群眾用平等的觀念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形成平等互助的良好社會氛圍。[5]公平正義是增強群眾文化活動凝聚力的有力幫手。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內心的渴盼,無論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宗旨、形式、內容,還是在處理群眾文化工作中錯綜復雜的事務,群眾文化工作者都要把公平正義擺在首位。這既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也是增強群眾文化活動凝聚力的需要,更是增強人民群眾社會信心、推進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依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依法處理群眾文化工作中的相關事務,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要用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養(yǎng)成用法律的武器維護合法權益的習慣,養(yǎng)成用法律的準繩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群體、自己與社會等各種關系的習慣。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引領群眾文化活動的前進方向,使群眾文化真正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社會行為素養(yǎng)、推進和諧社會發(fā)展的有力杠桿。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內涵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融入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因素,是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內涵的積極行為,同時也是提升公民幸福感的有力途徑。隨著30多年來改革開放實踐的縱深發(fā)展,東西方各國意識形態(tài)交流日益頻繁,多種思潮并存于社會發(fā)展各個方面。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弘揚愛國精神、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弘揚愛國精神,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我們人民群眾每個個體增強歸屬感與社會信心的需要。敬業(yè)是對工作、職業(yè)的一種事業(yè)感認同,敬業(yè)要求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踏實勤奮、開拓創(chuàng)新。工作崗位不僅是我們每個個體衣食住行的物質來源,更是我們獲得他人和社會認可、實現(xiàn)人生價值、滿足自身發(fā)展需要的重要事業(yè)平臺。培育人民群眾的敬業(yè)精神,是群眾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社會責任。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也是和諧社會最基本的要素。群眾文化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則,樹立誠信的典范,其次要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將誠信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人民群眾個體,引導他們感受誠信的魅力,讓誠信成為自己的一種素質和習慣。友善是和諧處理人與人關系的基本態(tài)度。在群眾文化工作及活動中積極營造充滿友善和愛心的氛圍,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體會友善的正向社會效應,養(yǎng)成友善待人的習慣,這是營造和諧氛圍的需要,同時更是營造人民群眾個體快樂與幸福感的源泉。群眾文化工作要通過群眾積極參與、自愿參加的群眾文化活動引導人民群眾積極營造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良好氛圍,引導人民群眾個體不斷完善自身價值認可、不斷提升幸福感。
[1] 史維靜.新形勢下如何搞好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5,03:10.
[2]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凝聚共識——三論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1-19.
[3] 王宏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設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5,02:62.
[4] 黃海月.淺談群眾文化工作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赤子,2015,03:64.
[5] 張海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