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羅林立(化名) 文/高玉冰
從臺北到北京:這一步飛越
口述/羅林立(化名) 文/高玉冰
臺灣歌手鄭智化在一首《大國民》歌里曾唱道:“放眼看大陸,遍地是臺商”。兩岸經(jīng)濟開放20多年過去了,臺商經(jīng)濟已經(jīng)成為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城市都可以覓到臺灣商人的身影,他們以特有的睿智和勤勞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豐厚回報,同時也為祖國大陸經(jīng)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期欄目的主人公正是一位赤手空拳從臺北來到北京,憑著自己的努力實干,在京城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家庭,他的故事或許并不具有戲劇性的曲折,有的只是在平凡的日子堅定前行、不忘初心的追夢之路。
與印象中的大多數(shù)臺灣男人一樣,羅林立言談舉止文明得體,而在大陸10多年的從商經(jīng)歷,更加賦予了他開朗大方兼具謹慎的個性。
14年前,他從臺北來到大陸,從一個小攤位開始做老板,直到現(xiàn)在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了北京女婿、當上了爸爸。10多年的時間流轉(zhuǎn),除了還保留著一口獨有的臺灣腔,對于羅林立來說,一切都改變了。家的源點,已經(jīng)從臺北一角,移到了首都心臟。
作為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小羅直到大學畢業(yè)也沒有離開過臺灣。在臺北的第一份工作還蠻不錯的,當時每個月能拿7萬多新臺幣,生活悠閑自得。直到有一天,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對他說:現(xiàn)在大陸經(jīng)濟起飛了,我們一起去創(chuàng)業(yè)吧!開個小火鍋店還蠻不錯的。“當時我也沒怎么考慮,就想著還沒去過中國大陸看看呢,那就一起去吧!”2002年12月21日,他與好友一起登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
“哎喲,雪!” 小羅剛一走下飛機,就生平第一次看到了雪,“我那天在機艙上覺得特別熱,看到雪后就忍不住伸出手去接雪。”這一場雪帶給他的印象深刻,終身難以忘懷。從機場到昌平的一路上,他好奇地看著窗外的街道, 2002年的北京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繁華,“這不就是10年前的臺北嗎?”可又有許多的不同,正如看慣了臺北上班族的“機車陣”,北京的自行車族帶給他幾分驚訝:“就像是一個車隊似的,大家都慢悠悠地騎著腳踏車,車行而過,留下一串清脆的鈴聲?!被腥缦嗨婆c不似的景與人,給了小羅別樣的北京初印象。
沒不久,他與兩個臺灣同鄉(xiāng)合股在北京市昌平區(qū)開了一家“迷你涮鍋店”,地點選在一所大學附近,旁邊還挨著另外三所高校,因為口味正宗、價格低廉、還有免費的冬瓜茶供應,開店后生意紅火,客似云來??墒?,2003年3月北京“非典”爆發(fā),“街頭空無一人”,小羅回憶道,原本高朋滿座的火鍋店一下子門可羅雀,“一天的流水僅一兩百塊錢?!变体伒曛缓貌莶菔請觯?月,小羅撤資回到了臺灣。
回到臺灣待了一個多月就閑不住了,小羅這才發(fā)現(xiàn),半年多的時間里,自己的喜好、口味似乎都改變了,聽不到那一串串車鈴聲,抬頭看不到一片藍藍的天,他反而不習慣了,有些東西原來已經(jīng)悄悄潛入內(nèi)心。等到“非典”的風波稍作平息,他收拾起行李再度只身北上,回到了這個讓他感覺極好的城市。
做餐飲確實有一種身心俱疲的感覺,小羅已經(jīng)不想再考慮了。時逢2003年底,曾經(jīng)的北京眼鏡城經(jīng)過重新打造后變身國際眼鏡大廈,小羅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商機,果斷出手,在二樓租下一間鋪位,準備做眼鏡生意。他在臺灣談妥幾個品牌產(chǎn)品的代理權(quán),逐漸又開拓到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產(chǎn)品代理。由于他在選擇產(chǎn)品時眼光獨到,代理的品牌產(chǎn)品在市場上反響挺好,再加上北京國際眼鏡大廈的知名度日益擴大,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沒過幾年,又在大廈樓上買下一間辦公室用作寫字間,公司的業(yè)務范圍也從鏡架、太陽鏡產(chǎn)品逐步擴充到了幾個國際品牌鏡片的代理權(quán),營業(yè)額逐年上升,客戶網(wǎng)絡遍布全國。
新的事業(yè)帶來新的生活,在眼鏡行業(yè),他還收獲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當時他的眼鏡批發(fā)生意剛剛起步,一天有一位當?shù)毓媚飦砼溏R,“她個子較高,打扮時尚,一進店就很引人注目。”小羅陪她試戴了很多款眼鏡,他的專業(yè)水準與貼心的服務,也讓這位前來配鏡的姑娘對他產(chǎn)生了別樣的好感,之后兩人互相留了電話,漸漸開始了交往,最終來自臺灣的男孩贏得了北京姑娘的心,兩人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自此小羅也算是在北京城內(nèi)正式安居落戶。
十幾年的光景,從當初心懷忐忑的青年,到如今處變不驚的老板,回首往事,小羅感悟良多。他自認為身上有著臺商的典型特點:踏實、勤奮,帶有幾分保守。兩岸三地的長期歷煉,市場經(jīng)濟的多年運作,使臺灣商人養(yǎng)成了注重實際、不尚空談、謹小慎微的性格,他們做生意不喜張揚,不好高騖遠,規(guī)規(guī)矩矩,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不同于一些在大陸的臺灣商人只愿意跟臺灣人交往的心態(tài),小羅不愿以一種“島民心態(tài)”把自己封閉起來,他更愿意主動地、積極地與當?shù)厝私煌?,更善于編織屬于自己的人際網(wǎng)絡。“其實我以前也是個很內(nèi)向的人,如果沒事情做,我可以窩在家里三天不出門?!倍缃瘢庾龅蔑L生水起的他,早已習慣了廣交朋友同,在業(yè)界內(nèi)外顯得十分活躍、為人熱情又善于表達。他在北京的多年生活和工作中,也結(jié)交了不少民營老板朋友,他們的靈活、大膽鼓舞了他,在事業(yè)中他更加主動思變,嘗試進入新的領域,而這些嘗試也許是他在臺灣時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吧。?
你有你的精彩故事,我愿靜心聆聽
與本欄目編輯聯(lián)系(微信添加:cqgyb_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