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浙泉
?
孫中山首倡火車夜行
杜浙泉
中國自有鐵路伊始,火車一直是晝行夜停,從無“夜車”之說。辛亥革命前后,往來于上海、南京間的革命黨人及各界民眾劇增,兩地相隔數(shù)百里,火車單程運行需8個多小時,往返則要兩天,費時勞力,甚為不便。為此,孫中山曾與滬軍都督陳其美商議可否增開夜車。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交通總長湯壽潛因故未就職,由次長(副部長)于右任代為署理部務。于右任宣誓上任后,即貫徹孫中山的意圖,與該部下轄的鐵路總局(當時全國鐵路的最高管理機關為交通部,1928年10月成立鐵道部,首任部長是孫中山之子孫科)協(xié)商,決定于每晚12點鐘,由上海、南京兩地分頭開行一列特別旅客快車,其售票辦法和搭車章程均按晝間特快辦理,所需費用由鐵路主管部門和交通部承擔。
經(jīng)過一個來月的準備和安排,1912年2 月24日,中國第一列夜間開行的火車分別從南京和上海同一時刻對向發(fā)出。這一改進,不僅方便了旅客往來,也增加了鐵路運輸收入。自此,火車夜行的創(chuàng)舉迅速推及全國。
(責任編輯:齊風)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