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婷
【摘 要】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幼兒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本文作者堅持樹立“以幼為本”的教學新理念,結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大膽嘗試區(qū)角活動以及數學、音樂等課程的游戲化,并且初見成效。
【關鍵詞】 區(qū)角;數學;音樂;游戲;幼兒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幼兒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廣大幼兒教師順應時代改革潮流,樹立“以幼為本”的教學新理念,結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大膽嘗試區(qū)角活動以及數學、音樂等課程的游戲化,激發(fā)了孩子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凸顯了幼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效果事半功倍。所謂課程游戲化,并不是用游戲去替代其他課程實施活動,而是在確?;镜挠螒蚧顒訒r間的基礎上,把游戲的理念、游戲的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活動中去。正如2001年試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面對這一要求,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注重課程游戲化的靈活應用,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將教學目標隱含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之中,具體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區(qū)角活動游戲化——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
所謂區(qū)角游戲就是幼兒在游戲活動區(qū)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它主要包括角色游戲區(qū)、積木區(qū)、美工區(qū)、音樂表演游戲區(qū)、語言圖書閱讀區(qū)和科學發(fā)現區(qū)等。其中,通過合理應用角色游戲區(qū),能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人際關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協商、合作等友好交往的技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大膽表達個人的見解和情感,合理調整與伙伴間的相互行為關系。如果靈活應用好好積木區(qū),那就可以拓展幼兒的空間思維,初步感知基本形狀與數量關系,幫助幼兒張開想象的翅膀,拓寬創(chuàng)新視野。如果用好語言圖書閱讀區(qū),既培養(yǎng)了幼兒說、聽、讀、寫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幼兒逐步養(yǎng)成說、聽、讀、寫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
二、數學領域游戲化——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
數學屬于研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幼兒學習數學是自身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但數學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因此,我們只有把生活本質的具體形象性與數學概念的抽象性緊密的結合起來,并合理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游戲之中,才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抓住兩個“結合”:
1.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數學游戲。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日常生活活動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而許多家長期盼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們只有把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才能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譬如:幼兒在吃點心的時候,我就啟發(fā)他們開動腦筋讓可口的大餅“變魔術”,即讓孩子們觀察大餅由大變小的過程,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橢圓形,一會兒變成方形……。在幼兒吃大餅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讓他們不僅體驗到吃的樂趣,而且初步認識各種圖形的形狀,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開動腦筋思考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
2.結合幼兒身心特點開展數學游戲。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活動時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尤其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心不在焉,注意力往往不能一下子集中起來。在一次觀看魔術表演時,我發(fā)現大部分孩子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津津有味地觀看精彩節(jié)目。事后,我頗受啟迪,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嘗試開展游戲化活動,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復習的過程中就采用了“變魔術”的方法,諸如將各種大小不同的幾何物體進行辨認性復習時,就刻意用比較夸張的動作將各種圖片藏到背后,并大聲說:“一、二、三,變、變、變!”此時,孩子們都睜大眼睛靜觀變化的結果,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動效果尤為顯著。
三、音樂課程游戲化,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孩子一般從呀呀學語開始就喜歡音樂的,假如我們在音樂活動中適度滲透相應游戲,就能激發(fā)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在音樂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游戲化的方式:
1.插入式游戲,引人入勝。 在開展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教學實際,適時、適度插入相應的游戲活動,以利提高教學的效果。譬如,我在執(zhí)教《喬尼用一個釘錘干活》這一活動時,在大部分幼兒初步會唱的基礎上,就安排了三個小游戲:①讓幼兒裝作神秘的樣子,采用說悄悄話的方式來演唱;②讓幼兒把自己看成喬尼,在幫助父母干活受到表揚情況下,采用歡快的聲音來歌唱;③讓幼兒想象喬尼忙碌一天后又累又餓的情形,采用緩慢較粗的聲音來學唱。類似系列化的表情游戲,能使更多的幼兒樂此不疲。
2.串連式游戲,生機盎然。所謂串連式就是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設計成一連串的游戲,而每一個游戲都有需要重點達成的教學目標。譬如,我在執(zhí)教打擊樂《拔根蘆柴花》中,就進行了“看動作拍節(jié)奏”的游戲:我先做擦玻璃的動作,幼兒立即拍出相應的節(jié)奏;我又模仿切菜的動作,幼兒就用小木板打出相應的節(jié)奏。這些小游戲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歡樂的情懷,學習興趣倍增。
3.融合式游戲,其樂無窮。所謂融合式就是把整個音樂活動設計成一個完整的游戲。一旦游戲結束,幼兒會從中獲得相關的有益經驗,高效達到教學目標。譬如,我在組織幼兒參與歌唱活動《伸伸轉轉》時,就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為一個“學做木偶人”的游戲來完成:先讓幼兒通過熟悉的語言游戲《木頭人》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按照相關要求學做木偶人,初步識記歌詞,掌握歌曲節(jié)奏,然后在新的語言游戲中學唱歌曲,最后高效達成活動目標。
教學、生活和游戲雖然各有特點,但三者之間不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一定的條件還下可以融為一體。但愿廣大幼教同仁銳意進取,大膽探索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奧秘,把游戲還給孩子,讓教育回歸生活,為打造具有啟東特色的幼教事業(yè)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